吴帆徽此番前往南京府城,携带了两千两的黄金,这足够众人在南京好多年的开销,再说吴帆徽明白,他出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可不完全依靠俸禄来过日子,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收入,数量也是不少的。
从米脂县出之后,吴帆徽才感觉到陈怡彤的活泼。
陈怡彤在路上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在马车上面看书,第二件事情,就是跟随在吴帆徽的身边,陈怡彤本就会骑马,在米脂县的几个月时间里面,她也时常到马鞍山村,而且到了村里之后,就要骑马,李勇等人煞费苦心的在近七百匹战马之中,挑选了最为温顺的战马,他们可不敢让陈怡彤摔着了,那样的责任他们承担不起。
陈怡彤对一切都很是好奇,对沿途看见的流民,也很是可怜,时常施舍流民一些吃的东西,吴帆徽虽然对陈怡彤这些做法不以为意,仅仅凭着这样的施舍,是不能够解决流民问题的,不过他也为陈怡彤心地善良高兴。
沿路行进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每天都在百里地以上,马继刚负责跟随大队人马,孙凯林则是带着几名护院在前面侦查,保证大队人马的安全。
经过潼关、进入河南的时候,吴帆徽一路仔细观察了这座驰名中外的关隘。
河南境内的情况一样不是很好,只是比陕西稍微强一些,但进入到南直隶之后,感觉就有些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气候方面的变化,南方的气候比北方明显要湿润一些,没有那么干燥,且沿途也能够见到不少的水田,更大的不同是寻常百姓的生活,比北方的确好一些,从官道两边村镇的比较,就能够看出来这一切。
南方耕地粮食的产量,大约是北方的一倍左右,尽管说这里的百姓,遭遇的压榨剥削也是很厉害的,但是南方的确很少有老百姓造反,百姓都勉强能够活下去,这一点与北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加之造反的流寇,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原以及湖广和四川一带活动,很少有进入南直隶的,后金鞑子更是不会染指南方,所以说北方那种萧瑟的局面,在南直隶几乎是看不到的。
不过吴帆徽却没有那么乐观,进入南直隶之后,他的观察更加的仔细。
老百姓的确还能够勉强活下去,但是只要仔细看,就可以现老百姓的脸上不存在笑容,几乎都是麻木的,这明显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迹象,官道两边不少的村镇,庄户人家的房屋,绝大部分覆盖的都是茅草,青砖红瓦的房屋也能够看见,硕大的院落同样能够见到,但不用猜测,那些房屋肯定是属于士绅富户的。
南直隶的士大夫家族比比皆是,毕竟这里的读书人多,吴帆徽记得穿越之前曾经看过资料,表明大明科举考试做官的读书人,有一半是来自于南直隶,这也导致南直隶士大夫家族数量众多,不少的村镇里面,都有士大夫家族。
这也是北方无法比拟的。
南直隶是大明王朝最为富庶的地方,表面看的确是如此,但只要深入其中,就能够现这里的老百姓,同样是很辛苦的。
这不禁让吴帆徽想到了一件事情,兴盛于南直隶的东林党和复社等等,最为明确的政治主张就是藏富于民,朝廷不能够增加百姓的负担,他们坚决反对征收商贸赋税,认为朝廷不能够舍本逐末,但他们赞成增加农民的赋税,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东林党人主要就是由士大夫与商贾集团所组成的,正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导致了大明王朝无法收取商贸赋税,应对赋税危机的时候,只能够增加百姓的负担。
这恐怕是大明王朝败亡的根源之一。
可以说一直到封建王朝的彻底覆灭,都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商贸赋税的事宜,而之后的大清帝国,更是最大限度的阻止商贸经济的展,活生生的让屹立在世界巅峰的中华帝国,逐渐的堕落,沦落到积贫积弱的地步。
穿越的吴帆徽,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不过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他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还有太多的危险需要闯过,在这个过程之中,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粉身碎骨。
既然穿越了,就需要改变历史,就要努力避免几百年之后那种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