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信号完全不做处理的话,就会出现一台操作系统操作所有无人机的情况——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所有无人机只能像是牵线木偶一样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这样一来遇到需要精细操作的地方就难免顾此失彼。
当然,安装了机载电脑或者只是安装了简单的只能芯片后,虽然零晶之间依然会继续广播信息,但接收到信息的电脑就可以自己做出判断,这个命令是不是给本机的。如果是自然就执行,如果不是就不执行。
……
在那个“价值10个诺贝尔奖”的“手电筒”被发明之后,它就暂时变成了整个基地之中最最优先的事项之一,暂时与潮汐门的建设工作摆到了同一高度上。
在经历过几天紧张的工作,侦查型维京终于出发了。
它的驾驶者还不是小小,由于资源分配的关系,小小远程遥控维京无人机的通信系统尚未建设完成,现在也只能靠那些操作员自己了。
不过好在这一次不是战斗,虽然维京无人机在操作员的手中发挥不出小小那样的威力,但打不过还不会跑吗?它原本的目的也只是确定那些飞龙的巢穴方向而已。
在参观了侦查无人机的起飞后,陈征就再次回到了之前那样半闭关的生活。
一连十几天时间,陈征除了牵着小小出去溜一圈之外,剩下的时间里几乎就宅在工作室中,全力制造潮汐门所需要的各种零件。
由于有了一些零晶的补充,所以之前紧巴巴的零晶预算变得稍微富裕了些。不过在加工过程中,陈征发现很多细节复杂的零件根本没办法依靠简单的手工雕刻就能制造出来——比如一体成型的球状压力容器……让陈征削出一个正圆体他还能够做到,但他要怎么样才能在不伤表面的情况下将这个正圆体的内部掏空?
当然,在地球上,这样的压力容器一般都是制造出两个半球,再利用特殊的焊接手段将两个半球焊上。
而陈征现在别说找不到那么精细的焊工,也不用说没有专业的焊接工具……他就连最基本的焊接工艺都没有,想培训都找不到地方。
个何况,那种压力容器的配方也非常复杂,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瑕疵基本上都是零容错的……
所以,当零晶预算变得宽裕些之后,陈征的工作压力也变低了,有零晶兜底之后,那些难以加工的零件如果实在造不出来就可以放弃,改用零晶来直接一体成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潮汐门的建造进度也在陈征马不停蹄的赶工之下变得快了起来,眼看着再有这么一个多月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开始传送实验的时候,侦查改装型维京带回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基地南方3000多公里之外的赤道附近,一个巨型的火山口上,密密麻麻的停满了各种颜色的飞龙。
当维京无人机越过火山口的时候,在飞龙群起之间更是拍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