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明鹿鼎记 > 【0267 正式成为大明一学子】

【0267 正式成为大明一学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文明的核心精神益发凝练,也才有华夏在二十世纪开始的复兴。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儒学的保守首先是由于华夏的一家独大,缺少同等高度的文明彼此竞争、彼此磨砺,这也是为什么后期越来越不重视技术,因为周边的文明实在谈不上竞争,没这个需要。

由于精耕小农,虽然多灾多难,但只要勤劳日子就好过的多,所以在中原、东南膏腴之地开发后,开拓精神自然不足。

受限于技术的不足和小农的狭隘视野,对外部和非农财富的兴趣也越来越小,没有利益的诱惑、视野又非常狭隘,整个文明的重心就变成了抑制变化、抑制内部竞争,核心是保卫皇权。

文明的活力衰弱,不能都赖在儒学身上。

韦宝觉得,说儒学误国误民就更夸张了,儒学思想从来就没有在国家层面实现过,哪里来的误国误民?

真正实现儒家思想的社会应该如《大学》里描述的那样,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在‘助教’的主持下,韦宝对孔夫子的画像完成三拜九叩大礼,然后拜廖夫子这个‘老师’。

虽然韦宝有点看不惯廖夫子满满的生意人的气质,但是马上要在这里进学,还是很尊重廖夫子的。

廖夫子端坐着,看着韦宝。此时的廖夫子,一脸严肃。

韦宝恭恭敬敬的完成了礼节,然后奉上束脩。

束脩是古代民间上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

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

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

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

古人对老师是十分尊敬的,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因此,在孩子入学拜师时,人们一般都要给老师送上珍贵的“束脩”作为见面礼。学费即是“束脩数条”,束脩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

韦宝的束脩是一块腊肉,和白闪闪的20两纹银。

每个纹银都是2两的足重官银,排列成两列,分外夺目。

韦宝之前让人打听过行情了,一般的学生,少的二钱银子就够了,多的也不过一两,便封顶了。

他这个二十两纹银,足足够了。

廖夫子之前便听闻韦公子出手阔绰,此时见着20两纹银,更加眉花眼笑,强忍着才没有笑出来,表情略带喜感。

“夫子!”韦宝将束脩放在了夫子面前的案上。

廖夫子撸了撸胡子,呵呵一笑,嗯了一声,算是答应,收下韦宝这个弟子了。

“给个束脩也摆阔干什么?就他有银子一样。”吴雪霞见韦宝给出这么多束脩,这么丰厚,坐在吴三桂身边轻声吐槽了一句。说是轻声吐槽,但是大部分人都能听见,包括韦宝。

韦宝呵呵一笑:“我这是尊重夫子,并不是为了摆阔!奉上束脩这种事情,量力而为,我能拿得出来,有什么问题么?”

廖夫子听闻之后,很是满意,又撸了撸胡子,满意的点头嗯了一声:“韦公子说的好。”

吴雪霞则气鼓鼓的哼了一声:“真会拍马屁。”

吴三桂看不下去,也觉得姐姐似乎有点太针对韦宝,轻声道:“姐,你要是不想看见他,就先回去吧?我保证好好进学,今天绝不提前溜走。”

“我就在这里,你赶我走么?爹爹说了,直到你这趟考童子试之前,都让我跟着你。”吴雪霞并不想走。

吴三桂无奈的哦了一声。

韦宝入座,他的位置在后排,因为他后来的缘故,吴雪霞坐在他的侧前方。王秋雅坐在韦宝身边,书童,尤其是伴读书童,是可以随主人一起就学的。

在韦宝入座之后,吴雪霞回过神,冷冷的白了韦宝一眼。

韦宝好笑的一撇嘴,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得罪这位吴大小姐了,惹得她一天到晚对自己这么大的意见。

廖夫子开始教学,今天上的课程是《中庸》当中的一篇。

私塾有很大的随意性,跟现代的教学不太一样。

夫子一般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

并不需要一个班的人都上同样的课程。

像韦宝这种第一天入学的,本来应该从最基础的课程学起,但廖夫子知道韦宝志在参加科考,所以直接以准备童子试的考试内容为主。

私塾内二十多个学生,廖夫子按照每个人的水平,教大家学不同的课程,读不同的书。

像吴三辅等人已经有童生资格,准备秀才考试的,学的则是其他更加高阶一点的课程。

韦宝觉得科考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实拥有秀才水平的人,之后不必再读书了,因为举人和进士,考的知识面和考秀才是一样的。

学到了秀才水平,等于语文学到头了,但还是因为整个官吏选拔制度,惹得学子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泡在《四书五经》当中,这就很耽误人了。

除了吴雪霞,也有其他学子会偶尔回头看他,每次韦宝和人目光接触,都会赶忙报以一个友好的笑容,在现代社会长大的韦宝,天生自带应酬属性,算是半个自来熟,这点,也就只有范晓琳跟他是一个属性。

许是因为还陌生的关系,学子们会趁着夫子看书的功夫,偷偷讲闲话,但是并没有人来找他说话。

“公子,上学挺有趣的,我想过两天,大家跟你熟识了,会更加好玩。”王秋雅在韦宝身边轻声道。

“呵呵,咱们来是求学赶考的,不是来玩的。”韦宝道。韦宝对于和这帮公子哥们交朋友,并不是很期待,尤其是看见吴三辅也在,知道是吴雪霞的二哥,他上回跟吴三辅见面的情形,并不是一个很愉快的情境,是谈释放吴三凤的事情,所以,他不认为吴三辅能对自己多友好。

韦宝既觉得自己和吴家几个子女很有缘,也觉得不是什么好缘分,似乎每次都是在敌对的情况下见的面。

韦宝最感兴趣的还是历史上的大名人吴三桂,只见吴三桂入座不到几分钟,已经坐着不停的晃脑袋,眼睛睁不开,一副随时要趴在桌上睡觉的模样。

吴雪霞不时的拍打吴三桂的大腿,才让吴三桂没有趴下睡觉。

看见吴三桂这幅模样,韦宝觉得好玩,认为让吴三桂这样性格的人来读书,真的太难为他。

“公子,你看啊。”王秋雅的注意力却不在吴家姐弟的身上,提醒韦宝看前面。

韦宝看自己前方一个公子,正在摸身边书童的屁股,简直辣眼睛。

那书童一看便知道是个男的,而且并不是脂粉气很重的那种男孩,倒是有点抠脚大汉的味道,真搞不懂这个公子和这个书童,到底谁是‘攻’,谁是‘受’?

难道大明的学堂,是龙阳君们的天堂么?

这学堂也太随意了些吧?

韦宝暗暗纳罕。

“别管人家了。”韦宝轻声道。

“我没有管,只是两个大男人这样,有点倒胃口。”王秋雅捂着嘴轻声笑道。她是生怕韦宝在这样的环境待的时间长了,也会染上喜欢男人的臭毛病。

韦宝呵呵一笑,示意王秋雅看书,别四处乱看。

韦宝本人则一边看书,一边偷听学子们讨论课程,或者说些生活上的闲话。

大家谈论的多为时政,能根据时政引经据典,说一说个人的看法。

韦宝感觉这里的每个人都挺有学问的,并没有一个人有‘草包纨绔子弟’的迹象,他觉得每个人似乎都比他有学问。

一上午的课程学下来,让韦宝充分体会到了明朝时期宽松的学习环境。

至少在廖夫子的这间书院,环境还是很宽松的,很人文。

人文主义几乎给了所有人说话的机会,阴暗的高尚的,成功的失败的,贵族和莽夫,冠冕堂皇的,和痛苦复仇的。

韦宝真的在这间课堂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风度,从帝国到它的子民,都具有极度的风流属性。

爱,宽容,人文主义,对美的极度向往和追求,对文明和风骨的推崇,这是韦宝对大明学子的第一印象,总得来说,挺好的,并没有一般的影视剧和小说作品中碰到的,文人相轻,同窗之间欺负新来的,欺负寒门子弟的情况。

这里地处辽西,又在山海关这天下第一雄关,与建奴和蒙古人离得最近。

所以谈论的最为火热的话题也为如何防范边疆,如何治理边疆,如何使得大明边陲稳定,国富民强云云。

光是听学子们讨论,韦宝觉得很像是在现代看论坛打嘴炮,这就是一帮古代键盘侠呀。

似乎每个学子都有一套成竹在胸的韬略,人人都是战略大师和战术大师的结合体,人人都是蓟辽督师的最适当人选。

“公子,他们说的什么主战主和?”王秋雅轻声问道。

韦宝嗯了一声,轻声回答道:“说的是对建奴的政策,咱们不谈国事。”

韦宝没有想到,后世热衷的话题,在这个时代也是热门话题,书生们很爱讨论对建奴的方略。

韦宝大概总结了一下众多书生的观点,大部分人表面上主战,而实际上是想主和,只是说出来的论调,都很统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着怎么弄死建奴,恢复边疆秩序,收复辽东失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