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明鹿鼎记 > 【1061 信**后】

【1061 信**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几*少女当中挑选出来三个人,这三个女孩的颜值得多高啊?

韦宝对自己身边的一大堆美女是有信心的,尤其是张美圆和吴雪霞,韦宝觉得她们俩放在全天下,也得是第一流的颜值,尤其是张美圆,光从颜值论,已经几乎封顶了,可以称得上倾国倾城,绝代风华。

但韦宝看过周氏、袁氏,和田氏之后,扭转了这种想法。

让韦宝知道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田氏的颜值真不会比张美圆差,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身材略输张美圆,稍显单薄一些。

而袁氏丰满,周氏文弱,颜值也都是超高的,两女简直与吴雪霞不相上下。

这让韦宝觉得,皇宫的女人真的太漂亮了,几*人海选出来的美女真的不是瞎盖的,自己的两位顶级美女夫人,放在今天这个场合,完全压不了场子啊。

其中还有目前韦宝见过最漂亮的女人皇后张嫣,还有虽然三十出头了,却还是宛如少女一般的西李**妃。

包括朱徽媞的颜值也超高,不比这些海选出来的美女差。

老朱家经过多少代人的基因进化,的确是专门出帅哥美女啊。

周氏、袁氏、田氏在太监的引领下,对众人一一行礼。

行到信王的时候,她们三人集体认错,以为韦宝是信王。

这就有点尴尬了。

韦宝穿的国公的服装,和藩王的服装是有区别的,但这些女孩都是民女出身,暂时还认不全这么多服装。

主要因为韦宝挨着皇帝坐,且韦宝和朱由校的长相都是清秀型的,有几分神似。

朱由检虽然性格阴柔细腻,长的却是一张国字脸,大长脸,虽然也很帅,却和朱由校完全不像。

所以三女会一起认错。

太监大惊,急道:“这是韦公爷,那边才是信王!”

三女也吓得,赶紧给皇帝跪下请罪。

朱由校倒是很高兴,点头笑道:“不妨事,不妨事,都平身吧。”

朱由校对韦宝道:“韦爱卿,连她们都会认错,朕早就觉得咱们前世一定是兄弟,颇为相像,你说是不是?”

韦宝笑道:“微臣不敢,能与陛下有半分胜似,都是微臣的天大福分。”

朱由校笑道:“咱俩有缘的地方,还不在于长得相像,想到信**妃,朕就想到当初与你的夫人初次相见,那时候我们还小小无猜,本来以英国公的家世背景,朕与英国公之女才是一对啊。而朕的皇后与你一样,出身农家。张嫣小时候纯洁娴静,笑不露齿。七岁的时候,茹苦耐劳,洒扫庭院,洗衣做饭,样样都会。没事的时候,独处一室,习做女红,阅览书史。十三四岁,窈窕端丽,绝世无双。张嫣在家还能亲自照顾弟妹,是极为能干的。本来你俩的家世背景,才正合适。”

皇帝身边的韦宝与张皇后听皇帝这么说,都是大囧,都暗忖你真的什么话都说的出口啊。

尤其是韦宝,暗忖你老惦记我老婆就算了,还说你老婆适合我,你说说让嘴巴痛快舒服了,没啥大问题,但我就不行了,这话要是传出去,被有心人抓住把柄,等下越传越无耻。

人家还以为我和皇后有什么呢。

只可惜,在场众人**人能压住皇帝的,尤其是康昭太妃性格随和,不管皇帝说什么,她都是乐呵呵的。

西李性子**,拍皇帝马屁还来不及,哪里会顶撞皇帝。

“陛下,一切都是缘分,得不到的才是***。”西李道。

朱由校感慨的点了点头,似乎真的在想张美圆了,对韦宝道:“韦爱卿,下回家宴,你得带上夫人同来,我听说你夫人有孕在身,现在回老家了,不在京师?”

“是,有劳陛下挂心。”韦宝赶忙道。实则像吃了苍蝇一般,暗忖你个病秧子,还真的惦记老子老婆啊,给你玩,你玩的动吗?倒是你老婆,要是给我玩一晚上,能让张皇后飞起来!老子怎么样也算是习武之人,身体强壮的很哩,哈哈哈哈。

随后,朱由校让张皇后为韦宝与朱由检介绍周氏、袁氏和田氏。

韦宝逐渐回忆起了自己记忆中,关于朱由检这三位主要后、妃子的事。

大明的内宫,几乎都是美女,都是民女,除了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找的是勋贵世家的女儿,后面几乎都是小门小户家的女子。

所以普遍颜值超高。

在**历史上,其实内宫与外戚一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内宫权力大了,外戚也就跟着水涨船高起来。

诸如西汉的吕后专权以后,不顾汉高祖刘邦留下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大封诸吕为王。

还有唐朝武则天称帝以后,只相信自己的娘家人,不只是大封武氏诸**王,甚至还曾想立侄子武三思为储君。

甚至外戚权力大了,都可以自己改朝换代,诸如西汉就是亡于外戚王莽之手、还有隋文帝杨坚也属于是北周的外戚。

**开国以后,朱元璋有感于历史上内宫干政和外戚专权的惨痛教训,使用了两个方法,一是在后世在选妃方面,抛弃了门第观念,只选普通良家女子;二是加强了对于内宫的管理。

**除了在开国之初盛行与勋贵联姻以外,诸如太子朱标取常遇春之女、燕王朱棣取徐达之女等,之后有明一代的后妃很少出身勋贵家族,多是挑选自民间,因此出现了“后妃多出民间”的现象。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天子后妃及其亲王王妃,必须要选择普通的良家女子,当然范围**限制到必须是普通老百姓,像普通的官、军之家也可以,只要家道清白,相貌不错就可以。

一般选妃的范围是京城及其周边地区,类似于后世的海选,然后由礼部筛选,最后剩下的几十人带入宫中,挑选一二人作为后、妃就好,至于其他落选女子是以礼送回家。

这样一来,皇帝的内宫之中后、妃都是出自普通家庭,后族**强大的势力,自然对于皇权形成不了威胁。

选择后妃的范围虽然限制于普通的家庭,避免了因为后族势大,以至于后、妃威胁到皇权。

但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后妃中有受皇帝宠爱的,其家族不是马上就水涨船高了吗。

这点,明太祖朱元璋也考虑清楚了,那就是给予外戚的待遇,往往是授予有职无权的职位。

比如说明仁宗的张皇后,被称之为“女中尧舜”,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当选为太子妃以后,父亲张麟仅仅是被授予为七品的兵马副指挥。

明代宗的汪皇后在明代后妃**身算是很好的了,父亲汪泉是世袭的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皇后被册封为郕王妃时,汪泉也就是升为三品的兵马司指挥,禄不视事,也就是有职无权,等到汪皇后正位中宫,汪泉进为泉都指挥同知府军卫,依旧是有职无权。

一般来说这些外戚也就是给一个锦衣卫的虚职,封为伯爵,最多是侯爵,还是有职无权,享受着俸禄就好了,当然外戚待遇还是不错的,像爵位就可以世袭。

但**皇帝对于外戚一直是防范于未然,时不时打压一下,避免其势力膨胀,像到了明世宗嘉靖帝在位期间,以外戚世封非祖制,认为“祖宗之制,非军功不封,洪熙时,都督张昶封彭城伯,弟升亦封惠安伯,外戚之封,自此始。循习至今,有一门数贵者,岁糜厚禄,逾分非法”。因此废除了外戚爵位世袭的惯例。

在这种情况下,有明一代内宫压根干政不得,连外戚都掀不起什么风浪。

故有明一代,外戚最为孱弱。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宦官干政,曾在宫门口立下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

其实朱元璋为了防止内宫干政,还立下过另一块铁牌。

朱元璋曾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

牌用铁,字饰以金。

里面是复著令典,对于各种规矩说的很是详细;虽然禁止太监干政那块铁牌后来被太监王振取走了,但这块禁止内宫干政的红牌倒是**被人取走。

而且有明一代也**出现过内宫干政的情况。

还有在洪武元*,朱元璋就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学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卿等其纂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经过朱元璋对于内宫如此细心的管理,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在制度方面限制了内宫和外戚权力,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出现内宫干政和外戚专权的现象。

但弊端也不少,首先后族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了,自然是内宫干政外戚专权的情况,但用好了也是皇帝的一个强大外援。

皇帝可以利用后族与文官集团斗,与一切不利于皇权稳固的势力去斗,自己去居中调节,从而大权独揽。

但是很明显**在这方面制度上是一刀切,直接限制死了后、妃和外戚的权力,自然利用不到他们了。

所以皇帝只能利用身体不全的太监来对抗文官集团,太监因为身体不全的原因,往往多是心理**之人,所以一掌权就是**殃民,其副作用还是很大的。

其次因为**的后、妃,及其宫女多是来自民间,并非出自世家大族,所以在培养皇子方面,多是培养出一些带有市井之气的皇帝。

诸如明宪宗,他宠爱的*贵妃是他的奶妈,从小就陪伴他身边的,*贵妃出自普通家庭,从小所受教育不好,自然影响到了明宪宗。

由此可见这个弊端,其实潜移默化之下,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多是带有市井之气,多是任性之辈。

当然以大局观来看,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这个制度还是很成功的。

使得有明一代276*,**出现过内宫乱政和外戚专权的情况。

朝廷为当时尚为信王的崇祯皇帝选妻之时,明熹宗的张皇后并不看好周氏,因为她*级最小,体质也弱。

但当时祖母辈的宣懿太妃刘氏,明神宗的昭妃以忠厚谨慎著称,掌管着皇太后印玺,对选立后妃有极大的发言权,她却唯独在三位应选的淑女里看中了周氏,对张皇后说:“周氏虽弱小,以后必然要长大的”。

周氏是位美丽端庄的女子,皮肤洁白如玉,国色天香。

《崇祯宫词》记载她:“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

《旧京遗事》记载:“烈皇后圣质端凝”,“皇后玉体,从容而定。初无金张四性之心,及进谒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国色朝酣,见者识其有凤翥之贵矣”。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

周皇后*少时,“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

宫眷暑衣从未有用纯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始以白纱为衫,不加盖饰。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自后穿纯素暑衣,一时宫眷裙衫俱用白纱裁制,内衬以绯交裆红袙腹,掩映而已。

周皇后也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也不为自己的亲属在皇上那里乞讨恩泽。即使逢*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

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中宫周娘娘质厚少文,以恭俭起关雎之化,宫中翕然从风。

六月某日,后着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宝石为梅花缀于衫上,对镜梳洗。帝从后调之,后展手以扞,适为进瓜内侍所见,后深恚焉。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幼时就操持家务。

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始终保持**本色。

所以周氏后来进了宫,也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

周氏还在内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

《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

朱由检刚刚登基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

朱由检是带了家中的麦饼进宫的。

进宫后,还得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全由周皇后亲自操作。

这件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一个能够烧饭洗衣、纺纱织布的皇后,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是罕见的。

皇帝与皇后之间情深谊笃,“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是真实的写照。

《崇祯宫词》有一首这样写道:湘管挥来口授余,俨然村校接天居。何当一顿童蒙膝,遂揭鸡竿下赦书。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有一个*仅十一岁的小太监秦某,在坤宁宫侍候皇后。

有一天,皇后问他是否识字,秦某回答不识字。

皇后就教他识字,少顷考问,秦某全部忘记,被罚跪阶下。

皇帝见了笑着说:我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

皇后佯装嗔怒说:坏了学规。

秦某谢恩而起。

透过这种日常生活细节,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间那种寻常夫妻谈笑谐谑之情。

周皇后幼时,就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美貌和柔婉的个性,深得家人的喜爱,被奉为掌上明珠。

周皇后早*在家时,有一次被文士陈仁锡瞧见,陈仁锡惊叹周氏的美貌,对她的父亲说,“君女天下贵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