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大宋之五好青年 > 第三二五章 我对各民族兄弟都是真心的

第三二五章 我对各民族兄弟都是真心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种好事的确得让他们自己来掏钱。

实际上现在西军的军费都是自己来解决,而朝廷这边已经不再给西军各家支付军饷和粮食,但也同样不再要他们的税收,总之一切都是他们自己解决,最多就是王跃在各地的银行必要时候给他们提供贷款,但他们到期也得还款,就是利息比别人优惠些……

尤其是在对外的扩张这种有风险的投资上,并没有额外加风险利息,甚至会减少利息,实际上就是鼓励他们向外抢掠。

主要是人才交易。

王跃因为沿海渔业的扩大,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西军现在重要收入就是给他搜罗人才,都已经开始向高原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要减少利息。

人才交易才是最重要的,根本就不指望贷款赚钱。

不过因为完全放权给他们,所以各家都过的很不错……

虽然他们也哭穷。

比如打着支持皇帝的旗号,从可怜的赵桓和朝廷哄一些,后者为了西军集团能够和他们共同进退,还是经常从牙缝里挤出些钱给他们,毕竟这是一支能够真正抗衡王跃的力量,在那些天真的文官看来,王跃还没篡位,也就是还有西军这些大宋忠义们。

甚至这些混蛋有时候连南方那些人都骗。

后者还更好骗。

这些家伙偷偷对着他们的使者骂王跃几句,四川的官员们就会很开心地掏钱,然后幻想着王跃进攻四川时候,这些家伙会举起讨逆的旗帜。

但实际上这些家伙没有一个真正穷的。

姚古,折可求这些不用说,坐拥真正的富饶之地,韩世忠在鄜延路主要靠人才贸易,另外还卖石油,这是他的重要财源,曲端,种洌因为是关中安全的主要屏障,所以姚古和关中百姓得养着他们。而辛兴宗兄弟主要就是靠丝绸之路的贸易,无论最后是不是走西夏这个中间商,他们那里终究是主要交易通道,而且还有湟中的主要马场和吐蕃的贸易,郭浩则是控制和四川的贸易。

而且西北也不是不能自给自足。

这个时代还没到明末程度,关键就是关中的水利设施没有崩溃。

尤其是丰利渠。

这个灌溉系统在这时候可以灌溉三万五千顷。

三百五十万亩啊。

这样的水浇地一亩种粟都得两石级别的产量,光这一个丰利渠就能养活一百万成年男子。

但到明朝时候最多也就灌溉几千顷了。

关中的没落就是因为这些灌溉系统的崩溃,政治中心东移,对关中的重视程度减弱,对水利设施维护的投资也随之减弱,长年的泥沙淤积,最重要的还有战争破坏。尤其是蒙古人统治下西北的游牧化,可怜我大元以京兆府为核心,加上了周围包括华州,耀州,乾州,商州等一圈五个州的奉元路,所有加起来才三万户,可北宋光一个耀州就十万户啊。

京兆府自己二十三万户啊!

最终曾经繁荣的关中,就这样彻底变成了穷困之地。

但这时候还没有。

因为是对西夏作战基地,宋朝对关中水利设施的维护还是很重视,在军阀化之后就更重视了,毕竟他们是自己管自己。

姚古作为一个长安人,种师道作为长安一带的大地主,全都下大力气维护这些水利设施,甚至还贷款修了不少新的,总之这个时代的关中加上山西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而且他们手中还有共用的提款机,也就是盐池,河东巨大的盐池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而且他们现在只能说是有限的军阀割据,毕竟放权给他们也才仅仅几年时间。

姚古的确有些管不了骄兵悍将们,但他终究是有尚方宝剑,背后有王跃的支持。

骄兵悍将们的确喜欢自行其是,但他们终究还是得吃关中的粟。

还没到秩序崩坏的程度。

有王跃在头顶上压着,他们也不可能走到真正的秩序崩坏。

总之这时候西北各家实力都足够,完全有能力合伙支撑李孝忠的西征,等西征成功他们就更支持了,那时候李孝忠估计自给自足都没问题……

他那里无非就是缺粮食。

不过也不是很缺,能发展成玉门关外最重要汉人聚居区,那里肯定是适合农耕的,不能拿现代的敦煌一带和这时候的敦煌比,这时候的月牙泉估计还是两百多米长,五米深的完整版,而不是现代需要人工补水的人工湖。三千骑兵去那里基本上也够了,当年所谓的瓜王降夏才千骑,而西夏的后勤能力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大规模远征那里。

要是李孝忠真能拿下瓜沙肃三州,那可就是真的重建归义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