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绳扣作用显著,很快受到临近牧人的关注,大家都对这个小物件发挥的大作用赞不绝口,纷纷出主意一再改进,最终越来越实用。
经过数次改造的脚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形态,被拴在马鞍上,成为标准配置。骑在马上,双腿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有了这两条绳子,不但骑马更稳,双手也被彻底解放出来。如果在马匹高速奔跑过程中,双脚用力蹬住,就能支撑起上身,马背上的颠簸也少了很多,此时,双手可以暂时脱离缰绳,非但如此,空出来的两只手,再去弯弓射箭,虽然不能和在平地上时媲美,但也不至于掉下来。
初具雏形的马镫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卫青再骑马驰骋的时候就容易多了,但是很快他又发现了问题:骑射需要完全腾出双手,放开缰绳,这时候两只脚套在绳扣里双脚是有了着力点,但却不能将身体完全支撑起来,他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已经可以做到大部分时间能牢牢地骑在马背上,但有沟壑之时,也难免左摇右晃,又有几次差点跌落马背,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他试着将两条麻绳拴在木质的鞍子上,末端打了一个环,环中衬上一块木板,用麻绳固定住,骑在马上的时候,脚套进环中,踩上木板,这时候就算双手完全放开,也能腿上用力,支撑起整个身体的平衡。
做好小心翼翼地试了一下,果然有效,脚有了一个支撑点,就可以完全腾出双手,骑射更加从容了。
他高兴地打马跑到洪伯面前,兴奋的将自己的发明展示给洪伯看,洪伯也大吃一惊,立刻上马试了试,果然和以前大有改观,其实他早就发现了同样问题,可总是以为是自己骑技不精,从来没想过用什么方法改进一下,而卫青做到了,骑在马上,解放双手,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啊。
这一项实用性极高的发明,不是由号称在马背上过一生的匈奴人发现,而是由身处农耕区的汉人第一次做出雏形,这是一种文明的力量。
这就是马镫的雏形,逐渐在骑手中流行了起来,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最终形成了流传后世的马镫。这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解放了骑士的双手,骑兵作为一种攻击力量,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骑兵逐渐取代步兵,成为战争的主角。
无论是卫青还是洪伯,都不知道,马镫的发明让本不善骑马的中原汉人也能稳稳的骑在马上,解放出来的双手开始练习骑射和马上搏杀,缩小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战争中差距。此后的两千多年,华夏民族靠着一副马镫,才有了与强悍的游牧骑士对抗的可能,最终抵抗了异族入侵,保全了华夏文明。
有了新式装备的卫青,完全可以稳稳的在马背上开弓,他兴奋的立起了箭靶,驱使这*的月影,来回驰骋,不断发箭,不几日便能百发百中。他不满足于射击固定目标,又将弓箭对准了草地上的野物,一时间,只要闻见马蹄响起,各种小动物纷纷四散而逃,而卫青的战利品却越来越多。就连他梦寐以求而未曾得的狐狸,也攒下了好几只。幸亏秋天天气转凉,而且有洪伯在,所有的猎物都被剥皮后挂起来风干成干肉。
大捆的皮子也被洪伯带到集市上出售,换回了不少铜钱,卫青生平第一次有了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变得越来越多。他也没有什么开销,洪伯就去镇上兑成银子,让他带在身边。
成堆的各种肉干已经成了大问题,卫青还在不断的远行出猎,甚至越过树林,直达山上,山上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地貌,登高望远,壮丽的风景让卫青心旷神怡,原始的处女地,自然野物丰富,每次他都是满载而归。
由于是秋天,各种鼠兔肥壮,洪伯也不担心山中的狼会对请下手,仍有他折腾。只是这么多的猎物让他头疼不已,每天他都要想办法把猎物挂到高处,以躲开食肉动物的偷窃,可是本已数量可观的干肉,还在源源不断增加,让他也一筹莫展。
卫青寄人篱下,这些肉自然不能带回家,而自己在侄儿家中,也多有不便,卫青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足够的食物对他很重要,所以必须要稳妥的储藏这些肉。
这大山之中,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洞穴,洪伯当年进山时遇到大雨便找山洞避雨,有时候误了归途,也会宿在洞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山洞,储藏这些肉食是最好不过了。
第二日,正是秋高气爽,天边朝霞似火,所谓“晚霞不出门,朝霞行千里”这正是一个出门的好天气。
洪伯将羊群、马群赶进一处峡谷,此谷狭长,东西走向,西边尽头是绝壁,只有东边此处有小路可供进出,洪伯带卫青砍了几丛荆棘,堵住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