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些日子,卫青带着公孙敖等人,开始了对剑法和战术的专门改进。他们精选军中敏捷、聪慧之人,从每个人使剑的招数中获得灵感,最终选出了劈砍撩刺等较为实用的剑招,配合这些剑招的是全国的能工巧匠所制作的各类兵器。为了配合建章军的训练,皇帝索性下旨,将刀剑工坊搬到了上林苑中,骑士们一边实际操练一边给工匠提出改进建议。
卫青又奏请皇帝,从边关各郡的守军中调集老兵入建章营,这些老兵都是久经沙场的饱战之士,多年和匈奴作战,九死一生,对匈奴的弯刀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他们曾经和匈奴人面对面厮杀,身上或多或少有着匈奴弯刀留下的伤疤,如今,他们来到建章营中,手中是汉人工匠仿造的匈奴弯刀,向建章新军的将士们展示匈奴人的刀法,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一面重蹈覆辙。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之后,几样全新的兵器逐渐定型,其中就有彪炳史册两千多年,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兵器——环首刀。环首刀,是钢铁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后世有史学家甚至认为,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间接促成了当时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环首刀在春秋时就出现了雏形,它的名字,来源于刀柄所带的金属环——环首,环首是出自实用和美观两个角度,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以连绳套挂手稳定握持,除此之外,还能坠挂饰物和刀穗。
环首刀在和汉剑的不断比拼中得到改进。汉剑双面开刃,不利于马上作战,尤其不利于劈砍,在敌我双方武器相交之时,比较容易折断,这在骑兵对战中非常不利。
在不断的,和匈奴弯刀的对战演练中,环首刀不断改进,最终定型开始规模化生产,汉军的部分边关将士首先装备了这一利器,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后,建章羽林军也开始逐步装备环首刀替代汉剑。
环首刀长三尺到五尺,可以依据使用者的兵种、臂力、身高来量身定制,它单面开刃、厚脊,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藏着凌厉的杀气,厚实的刀背能产生巨大的力道,同时能让环首刀足以承受匈奴弯刀猛烈地对砍。在战场上,他们将化身为从天而降的鹰隼,猛烈扑袭而下,重塑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
环首刀因为需要反复折叠锻打淬火,工序复杂,工艺要求高,所以产量并不理想,卫青等建章军的佼佼者是第一批领到量身定制的专属兵器的人,挥舞着四尺多长的环首刀,果然虎虎生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趁手的武器加上之前精挑细选的几个简单刀法,果然大不相同,短兵相接之时,单手兵器环首刀能让骑士发挥最大的自由度,从而产生最大的战斗力。不但攻防兼备,还能左右开弓,在和匈奴弯刀的对决中,环首刀不再像汉奸一般轻易就折断,还能轻易磕开敌方兵器。
有了环首刀,卫青等人还不罢休,毕竟这只是近战兵器,而从上古时候起,中原就有无数的长兵器,用于中远程杀伤敌人。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演练,最终长戟入选了骑兵武器装备库。戟是矛和戈的合成体,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起杀伤力远胜过矛和戈。
长戟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且沉重,不易携带,所以,只有军中骑艺高超,可双手持拿长戟者才配备此武器,同时,相应的,他的马匹上其他装备就要减少,否则长途跋涉,马会先受不了的。
除了近身搏斗的环首刀和骑兵冲刺的长戟,未来和匈奴作战最重要的武器将是弓箭。匈奴人靠着马的高速跑动,在马背上射出的箭也借助了这个速度,变得威力巨大,匈奴弓箭无论射程还是力度都远超汉军,卫青深入草原,早已发现了起秘密所在。
眼下,卫青的要求很低,他希望建章营骑士能够做到人人可以策马射箭,但实际情况堪忧,能骑射者实在廖廖无几。无论如何训练,大部分汉人在骑射上的天资都是有限的,善射者只是少数,卫青一筹莫展。
上林苑中的建章新军训练进行的如火如荼,皇帝不时兴致勃勃的带领随身卫队加入对战演练中,很快,他就见识了建章军的威力。
此时的建章营,已经不是当年的五千人队伍,如今,这些原本就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师只剩下三千人左右,饶是如此,据卫青说下一步可能还会进行淘汰。
不过皇帝是满意的,他眼前的勇士眼中闪烁着一种光芒,似乎是求胜的**,似乎是不屈的斗志,也好像是无畏的勇气,从这些目光中,他能看到汉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