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闻言沉默不语,这些年他和郭解并无交情,郭解所说之事他并不确信,只是有了当年的渊源,加之郭解此番言语情真意切,又抬出了老母,卫青实在不忍拒绝。
郭解走后,卫府门客道:“外戚干政是皇家大忌,将军要三思而后行啊!”
卫青:“唉!天下自有法度,我岂能不知此事为难啊,只是郭解于我有救命之恩,赠金之谊,如今他有求于我,若我置身事外,实在有违道义。”
翌日,武帝在宣室召见内朝众臣,自从设立了内朝,军国大事就由这些皇帝近臣来商议处理了,三公九卿也就管管日常琐事,外朝形同虚设。
处理完政务,众人告退,卫青独自留下,武帝道:“卫青有事要奏?”
卫青:“臣惶恐,不知如何开口。”
武帝心情不错,笑道:“将军驰骋万军中都不曾惧怕,今日却怕说话啊!不必担忧,有什么说吧。”
卫青:“臣有一旧相识,在主父偃大人此次迁徙的名单中,只是此人并非富商,亦非豪强,不知何故如此,臣请陛下旨,免此人迁徙。”
武帝:“哦,有这会事儿?此人是谁呢?”
卫青:“河内郡枳县郭解。”
武帝知道郭解其人,而且颇有渊源,非但曾投宿郭解庄上,就连王太后与前夫之女,皇帝的同母异父的姐姐也是郭解帮忙找到的。
武帝有些不悦,不过也没有直接拒绝:“大将军只管专心治军,此等小事,一刀笔小吏即可解决,你又何必挂心呢?事实到底如何,相信郡县官吏自会查清,你且去吧。”
卫青:“诺。”
卫青退出殿外,心中有些忐忑,今日之事确实是太过唐突,自己与郭解并不相熟,其中内情并不知晓,贸然出言,恐怕皇帝已经不悦不说,这下将会更加关注此事。
果然,等卫青走后,武帝对左右宦官道:“郭解,郭解,他郭解不过一介布衣,却能让长平候为他求情,怎么会是个穷人呢?朕知道他郭解,游侠好任,横行域内,号称大侠。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法度不行,政令不通,才会有大侠,世间有行侠之人,国家律法何存?”
后来,卫青听到这话,许久惶恐不安,日后更加小心谨慎。
自此,皇帝也开始注意起郭解这个人了,提了几次,自然就有人去收集郭解先前的罪证了,郭解以前杀戮甚众,横行乡里的事情暴露出来了,卫青虽然不满,却也不能坐视不理,咨询廷尉府官吏后得知,郭解的这些行为都是在皇帝大赦天下之前干的,所以按律不应当追究,在卫青斡旋之下,郭解暂时逃过一劫。
郭解居家迁到了茂陵,也收敛了很多,可是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彻底断送了阖家性命。
轵县有位儒生,和人闲谈之时提起郭解,座中有人极力称赞郭解为人贤能仗义,这个儒生嫉恶如仇,反驳道:“郭解屡屡以奸邪触犯国法,动辄杀人,怎么能说他贤能呢?”
本来也只是闲谈,但传到了郭解门客耳中,门客为讨好郭解,就杀了这个儒生,还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下来。这下可不得了了,消息传开,士民哗然,人人道郭解肆无忌惮,纵容门客行凶。郭解立时被缉拿归案,严刑拷问之下,又经过了多方对质,才确定他确实是不知情的,至于到底人是谁杀的最终也没搞清楚,只知道此人确实曾投靠在郭解门下,而食客上千的郭解都不记得是否认识他。
本来这只是民间事务,但涉及郭解,皇帝就要过问,廷尉府以汉律判决郭解无罪,皇帝也无可奈何,这时候公孙弘说话了:“陛下,郭解不过一介平民,却任侠行权,动辄睚眦杀人,轵县儒生被杀一事郭解并不知情,就有人替他动手杀人,这比郭解自己动手还更可怕,古之先贤有云“侠以武犯禁,儒依文乱法”,郭解大逆无道,应当重处以儆效尤。”
卫青在场,正想说句话,皇帝就已经铁青着脸道:“公孙弘言之有理,不杀郭解不足以平民愤,灭其三族。”
当夜,郭解阖族下狱,翌日腰斩弃尸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