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其身正,自然会得到上下一致的礼敬,并不是靠职务和爵位,这是卫青从汲黯身上学到的。
卫青入朝,以大将军身份参与朝政,作为皇帝内朝的首领,在汉武帝的各项国事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是权高位重,他的行事越小心,从不独断专行,更不会以势压人。正所谓父慈子孝,夫和妇顺,三个儿子健康成长,一妻一妾和和美美,征战沙场,见惯血与火的将军静下心来享受难得的安宁。
以卫青之尊荣,少不了有大臣曲意讨好,前来大将军府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来者少不了都备一份厚礼,彼时大将军府中有荥阳人仁安为舍人,打理事务,仁安自幼家贫,但其自强不息,能识字断文,且为人刚正不阿,深受卫青信任。卫青本来反感官吏送礼,打算坚辞不受,仁安劝他:“大将军,自古就有礼多人不怪之说,大将军若如拒人于千里之外,未免显得太过不近人情,再说来者多是探望大将军,并非有事相求,大将军收了礼又何妨啊,倘若不受,反而会让来者心生恐惧,妄自揣测。”
卫青略一思索,道:“先生说的也有道理,只是朝中官吏全靠那些俸禄养家度日,本来就不宽裕,我不受礼品他们惶恐不安,收了,家庭用度就会减少,陛下屡屡赏赐,大将军府也算宽裕,不能让同僚因此加重负担,不如就着先生将来人、礼品登记造册,青再过几日去回访。”
仁安:“大将军宅心仁厚,安拜服。”
不几日,给大将军送礼重礼的那几家都得到了大将军的回访,卫青所带礼品甚至都要比他们送出的更多,众人明白卫青的意思,无不感慨大将军为人忠厚,卫青以一种婉转的方式表明了清廉的心迹,同时又让朝中众人不至于尴尬。
汉时,达官贵人养士之风蔚然成势,昔日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皆门下食客数千人众,其余公侯显官也是上行下效,热衷收揽门客,卫青今日之地位远在当年魏其侯、武安侯之上,天下有才之士自然纷纷投奔,但卫青从不收留他们,确有大才者,他便安排在驿馆,等待合适的时机向皇帝推荐,对于平庸之辈,卫青也赠以金钱,让其另谋出路,有些人虽无大才,却忠厚正直,且家境贫寒,无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卫青便将他们留用府中,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凤毛麟角,舍人仁安便是其中之一。
卫青的下属、好友都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平陵侯苏建就曾经对大将军说:“大将军之尊贵无出右者,为何不广招门客,集天下贤士之才,让士人皆称赞大将军之贤明呢?”
卫青笑道:“天下贤士,乃我大汉之财富,我以一臣子的身份收揽在门下,实为不妥。”
苏建:“大将军过虑了,从春秋战国之时的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故秦蒙恬、李斯,再到本朝魏其侯、武安侯,古往今来之名将重臣,无一不养天下贤士,大将军如此,于情于理并无不妥啊。”
卫青正色道:“昔日魏其侯、武安侯门客甚众,陛下虽未明示,但也时常切齿,二人身为肱骨之臣,不为国家推荐良才,唯求容身保位,培植自己的力量,实际上是授人以柄。为人臣者,只需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为何要招揽门客呢?”
苏建自此绝口不提养士之事,这话难免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对近侍春陀感叹:“我大汉之名将,从韩信算起,到周勃、周亚夫,皆是文武双全,战无不胜,但是和卫青比,还是少了一分人臣该有的谨慎,功高之下难免跋扈,唯有卫青,以不世之功,却恪守为臣之道,实在难得啊!”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他出入羽林期门军中,日日猎射于上林苑,策马纵横在山水间。霍去病虽为私生子,却成长与皇亲国戚之家,有权倾天下的舅舅卫青,还有母仪天下的姨母宠爱,自然不同于一般贵族子弟,他像一把华丽锐利的兵器,散发着咄咄逼人的光芒,行事完全不同于他所崇拜的舅舅卫青。
在皇帝的默许下,霍去病甚至建立起了一支小小的骑兵队伍,数量不过三百人,在他的带领下,这三百人经常在广袤的上林苑中神出鬼没,和羽林期门军展开对战。霍去病读过不少兵书,却最终都嗤之以鼻,对于舅舅卫青的数次经典战役,他倒是时常揣摩研究。
霍去病的青春飞扬让皇帝依稀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皇帝也曾经是那个无忧无虑、无所顾忌,驰骋在上林苑中的少年,招摇过市,纵马奔驰,不可一世,虽然恼人却也是真性情的表露。
皇帝自负文韬武略,却不能亲临战场,时常引以为憾,所以他自然而然的将霍去病当作另一个自己,对于他的要求,无不一一满足,霍去病也非常争气,非但骑射之术超凡,演练起行军打仗来也是有板有眼,对于和匈奴作战颇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