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黄天厚土之三国 > 第34章 赵弘之死(二)

第34章 赵弘之死(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弘在城头看到西门外韩忠与汉军缠战在一起,徐璆又弃北门而去,知道战机已到,立即下城点兵,以三千黄巾力士为核心,带领一万人马打开北城城门,放下吊桥,直接出北门。

徐璆在放弃北门的包围之前,就留下探马随时监控城中贼寇的动向,此时城门一开,就有探马来报。徐璆害怕自己的大营有失,赶紧派人通知朱隽,自己带着人马回防大营去了。可是赵弘根本不去夺徐璆的大营,而是直奔朱隽的大营而去,朱隽营中屯着朝廷拨付的钱粮,一旦有失,各部不战自溃。朱隽看出赵弘的动向,知道自己必须要去防守大营,立即安排探马去给黄忠、秦颉通知前来救援,同时鸣金回大营退防。

孙坚的江东义兵此时正在向韩忠的中军冲击,韩忠当初在宛城外面被文聘吓得半死,学的很聪明,马匹、铠甲都跟身边亲兵一样,不让这些武艺高强狂妄之徒发现自己。这次这个骑着青骢马,头上裹着红头巾的狂徒武艺更是高强,一把古锭刀使开,如衮雪一般,人马合一,手下没有一招之敌,看着自己的中军被破开,韩忠更是下马,与几个最亲信的子弟杂在周边的步兵之中,随时准备逃命。

孙坚听到鸣金之声,看了看前面的贼寇中军虽然抵抗能力弱,但并不混乱,一时也看不到贼寇的主将大纛所在,短时间内如果不能斩将夺旗,就会延误军机,朱隽精通兵法,如果不是万分危急,绝对不会鸣金收兵。只能整理人马,徐徐退出战团,敌军一时也傻在那里,也不知道追击。

朱隽不是一个喜欢战前领兵冲击敌阵的将领,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人首级,那是孙坚之类的年轻人干的事,因为他们需要在军中立威,如果不能再战场上勇冠三军,怎么能约束住大汉的骄兵悍卒。大汉军制,只有边关的中低级军官长期领兵,其余军官都是战前任命,如果一个军官不能在青年时期取得耀眼的战功,战场上士兵根本就不会给他卖命,这是大汉军人的骄傲,书生领兵,追敌的时候跟不上,撤退的时候跑不掉,万一遇上武艺高强的敌军士卒,指挥官被杀还不造成全军溃败。就像黄文记忆中的后世足球运动,如果裁判不跟着球全场跑,比赛就没办法进行一样,此时黄叙才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中会出现武将单挑的桥段,以前只是觉得是小说的艺术需要,现在才知道这是青年军官要在军前立威的最好手段。

朱隽打仗总是在后军坐镇,大汉两百年承平,纵然边关有些战事,也都很快被平定,现在朝廷的各种名号的将军都是封存多年,大将军何进也是没有打过仗的外戚罢了。自己当年以家兵平定交趾之乱,天下扬名,坐镇后军才能更好的不为局部战场的得失而计较,取得战略上的胜利。朱隽的大纛迅速退入大营,各个方阵也有条不紊的退回大营,可见朱隽的大军虽然战斗力不比黄巾贼高多少,但军官的组织管理能力远胜于黄巾贼,一个基层军官的成长是需要几年时间和多场战斗才能锻炼出来的。

赵弘此次出城绝不仅仅是为了救出被困的韩忠,赵弘希望在此战能够重创朱隽,最好能灭掉朱隽的三河精锐,再去收拾秦颉和徐璆。虽然这几个月赵弘被困在宛城,但看到宛城外的汉军越来越多,他也判断出各地黄巾的下场,波才、彭脱本来还派人联系自己要合兵一处的,此时没有任何消息,朱隽的大军倒是赶来了,恐怕波才、彭脱凶多吉少。如果大贤良师围困洛阳,这些围在宛城外的狗官们早就回去救洛阳去了,只能说大贤良师也战况不顺利,恩师费尽毕生心血找寻遁去的一,最后功败垂成,兵解升天,自己今生恐与大道无缘了,不知升天之后是何景象,也许自己来生能力大道更进一步。

赵弘出兵迅速,可是朱隽久经战阵,虽然此战损失巨大,但守住大营的决心更大。虽然赵弘奋力在后掩杀,终究没能拖住朱隽的主力,赵弘是一个执着的人,看到朱隽的主力退入大营,自然全军攻击朱隽的大营,此时自己和韩忠部有两万多人马,而朱隽部只有不到一万人马,两部齐攻朱隽大营,朱隽必然招架不住。朱隽在西城门外扔下数十架巨型投石机,此时也该让他们尝尝被巨石空袭的滋味了。

韩忠看到红头巾率领的斗笠兵退到大营前面与赵弘的军队厮杀,此时才回过神来。有赵弘的黄巾力士来通知自己推动投石车去助阵,韩忠赶紧骑上马,顾不得抹去脸上的灰土,赶紧命令部下去清理道路,自己亲自押送投石车去赵弘身旁助阵。

秦颉听说朱隽的大营被袭击,有心趁着城中贼寇主力尽出,全力攻城,虽然距离朱隽大营较近,一直没有出兵救援朱隽。秦颉更希望在自己手中收复宛城,虽然现在与朱隽过从甚密,如果让朱隽拿下宛城,自己的阴谋就会被朱隽掌握,只有自己先进城,将指导张曼成死因的人屠杀干净才能让此事永远不败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