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袁氏真正发迹于袁安,袁氏祖上得授孟氏易经,数代钻研,对于易经的解读被天下儒门共尊。袁安本人,除了精研易经之外,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宋由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与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卫尉笃、执金吾景各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景又擅使乘驿施檄缘边诸郡,发突骑及善骑射有才力者,渔阳、雁门、上谷三郡各遣吏将送诣景第。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辄承景檄,当伏显诛。又奏司隶校尉、河南尹阿附贵戚,无尽节之义,请免官案罪。并寝不报。宪、景等日益横,尽树其亲党宾客于名都大郡,皆赋敛吏人,更相赂遗,其余州郡,亦复望风从之。安与任隗举奏诸二千石,又它所连及贬秩免官者四十余人,窦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黄叙看着手中的资料,心中不禁腹诽。此时的袁安已经高居三公之位多年,窦宪虽然权倾朝野,但对于在士林中影响力巨大的袁安也是颇多顾忌。毕竟窦宪只是权臣,又想落下一个名垂青史的贤名,如果杀了袁安,更会让袁氏落下一个以死殉道的大名,这是窦宪所不愿意看到的。大汉立国以来,纵然如霍光,废立皇帝像家常便饭一般,也要顾及在历史中的名声。王莽虽然能力出众,在天下的骂声中,只能变成乱臣贼子。袁安是吃定了窦宪不会跟他这个儒生死较劲,这就是袁安的政治智慧。
袁安的冒死与窦宪抗争,最终收获的是袁氏的大兴。袁安的儿子袁敞及袁京都做到了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也做到了司空、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这些不单单是袁氏子弟能力出众,更多的是大汉天子对于袁氏的特殊照顾。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荣耀满袁门。
袁氏四代处在朝廷中枢,尤其是司空之位,更是被袁氏轮流把持。天下官员的学识品行都在袁氏的品评之内,对于大汉显学儒学的影响,此时的袁氏已经远超孔氏。袁氏所传的孟氏易经更成为儒门学子的第一经典,所以才有袁氏亲属的蔡邕领衔修订六书。熹平石经一出,天下读书人都必须以此为准,可以说是掌握了文化的核心,也难怪会出现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局面。
曹氏虽然几代显贵,可跟巨无霸一般的袁氏相比,还是太过弱小。袁氏与曹氏的交情由来已久。当年在袁汤的指使下,一个叫做袁赦的族人挥刀自宫,自愿进宫当了内侍宦官。这位公公为日后袁家在官场上的如鱼得水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而他与获得侯爵的曹腾的朝夕相处也不可避免的为袁家和曹家的长远友谊夯实了基础。虽然曹腾策划了迎立汉桓帝,诛除梁冀等事,但曹氏始终没能掌握军权。
袁氏从梁冀权倾朝野的时候,就有袁盱担任光禄勋。袁盱是袁绍、袁术兄弟的爷爷辈,与袁汤是堂兄弟。袁盱更是诛除权臣梁冀的功臣,当时梁氏兄弟掌握天下兵马,可就是这个光禄勋袁盱,带兵冲进大将军府,梁氏没有反应就被拿下,梁冀自杀。而当时负责查抄梁家的洛阳令袁腾也是袁氏子弟。
袁氏从查抄梁冀家产的过程中到底得了多少物质上的好处,没人知道,但从此袁家几乎没有太大的危机,纵然一代权臣窦武也没有硬抗袁氏的能力了。袁氏一门除了自己的门人子弟外,还通过姻亲连接了弘农杨氏等汉末名门。窦武任大将军时期,朝廷三公中不光有袁绍的叔叔袁隗任职司徒,还有杨修的爷爷杨赐任职司空。
弘农杨氏是一个三世三公的家族,杨赐的祖父杨震官至司徒和太尉,杨赐的父亲杨秉官至太尉,杨赐本人是汉灵帝的老师,后来官至司空、司徒和太尉,杨赐之子杨彪也把三公作了一个遍,袁、杨两家人的关系相当不错,杨秉曾跟袁逢一起查办侯览、侯参兄弟贪污案,杨彪又娶了袁逢的女儿,生下儿子杨修。因此,杨赐与袁逢是儿女亲家,而杨修就是袁逢之子袁基、袁术的外甥,也是袁绍的外甥,这是亲的。
袁氏对于朝政的控制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因为袁氏掌握士林喉舌,反而没有像其他的权臣一样,落下骂名。
对袁氏一族的繁荣发达,影响力最大的无疑就是袁安。袁安除了开创了一个巨无霸的官僚家族之外,更通过学术上的成就开创了袁氏在儒林士子中的至高地位,同样袁安还靠自己的政治智慧,给袁家留下了一整套保证政治地位长青的治家方略。
黄叙卷起手中的卷轴,趁着酒意,在卷轴封面的袁氏资料旁边题注:匹夫而为百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