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我不卿卿谁卿卿 风华绝代数王衍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三十二回我不卿卿谁卿卿 风华绝代数王衍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Www.Pinwenba.Com 吧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回说到王戎这人不但孝顺,而且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很好。王戎的妻子经常叫他为“卿”,“卿”在古时候是老婆的意思。王戎就对妻子说:“你怎么能叫我老婆,你应该叫我君(老公的意思)才对,不然被别人听到了会笑话我的。”妻子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娶妻如此让人莞尔,于是就有了“卿卿我我”这句成语。王戎为官时,也是崇尚简朴,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他在吏部任上,还提出了甲午制,凡选官先行试用,考其政绩后再予以征用或辞退,但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根本不可能得到实行。后来司马炎篡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戎也官至司徒,封安丰侯。由于西晋谋国不正,所以王戎就成了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就对王戎颇有微词,把王戎说成了一个贪赃枉法,视财如命的小人。王戎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人?其实很好证明,王戎的父亲凉州刺史王浑去世的时候,王浑手下的官员赠钱百万,王戎辞而不受,由此显名,说明这是个不爱钱的主。还有一次王南郡太守刘肇以十丈细布贿赂王戎,王戎虽没有接受,但写信感谢了刘肇,被司隶校尉刘毅弹劾。晋武帝为王戎开脱说:“王戎的行为不是贪图财物,他只是不想得罪人而已。”这样一件事却让王戎的名声受到了损害,西晋的官风叫人佩服。另外王戎最佩服的人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蘧(qú)伯玉,这个蘧伯玉是卫国的贤臣,传说当年卫国有个礼节,就是臣下乘车过宫门是要下车步行并减慢车速,这个规定在白天因为有人看得见,所以遵守的人很多,但到了晚上遵守的人就很少了。有一天晚上,卫灵公和妻子在宫门附近纳凉,他们就听到车声辚辚,由远及近,声音到宫门时就没有了,过了宫门车声又响了起来。卫灵公就问妻子:“不知道是谁经过?”夫人答到:“这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夫人回答说:“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此人仁而有智,对上恭敬,他必定不会因为暗中无人而废礼,所以我料定是他。”卫灵公出外叫人去打听,果然是蘧伯玉。但卫灵公回到屋里却瞒着夫人说:“偏偏不是蘧伯玉。”夫人一听,便向卫灵公表示祝贺。卫灵公莫名其妙地问到:“夫人为什么要向我祝贺啊?”夫人答到:“我原以为卫国只有一个蘧伯玉,现在却又多了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国多贤臣,国之幸也。所以我要向您表示祝贺。”卫灵公叹道:“妙极!”就将实话告诉了妻子。由此可以看出,蘧伯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此也可以看出,王戎应该是个好同志。
王家出的风华绝代的好人叫王衍,他是西晋著名的清谈家,当过太尉。王衍小时候就清新俊逸,品貌非凡。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山涛看见他后,就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一定就是这个人。”魏晋时期的相面术精确的让人叫绝,因为王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王衍喜欢清谈是出了名的,清谈说的简单点,就是一种讨论问题的风俗。在魏晋时期,士族名流相遇,您要是开口跟别人讨论富国强兵,执政爱民的治世之道,谁也不爱搭理你,大家都会说你这个人俗不可耐。他们爱听的是关于老庄、周易里的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具有哲学意义的讨论,这种讨论就叫做“清谈”。王衍的堂兄王戎也是个清谈家,所以王衍对这种家传绝学领悟得很快。他经常拿着一把玉拂尘,在人前解读老庄的玄理,由于他态度温文尔雅,论点新颖,阐释透彻,轰动了朝野。但他讲解时要是觉得自己有说得不妥当的地方,就马上更改,世人称他为“口中雌黄”,这个评价后来也成了一句成语。当时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听过王衍演讲的,都很仰慕他,很多年轻求仕进的人,也很喜欢拜访他,大家都称他为“一世龙门”。意思是只要得到王衍评价的人,立马就身价百倍,王衍这种求玄问道的清谈之风很快就成为了朝野中的一种时尚。
“口中雌黄”还能叫人崇拜,是不是有点让人莫名其妙?其实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有点知错就改的意思。句中的雌黄又叫鸡冠石,是一种可用作颜料黄色矿物。古人用黄纸写字时,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改写。到了后来才被引申成了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的成语“信口雌黄”。所以“口中雌黄”的评价在当时是好的。王衍除了口才好,还是个很好的父亲,有一年,他的小儿子死了,王衍十分悲痛,几乎不能自持。名士山简安慰他说:“孩子不过是怀抱中的东西,哪至于悲痛到这种地步!”王衍说:“圣人可以忘掉感情,最下等的人则对感情没有体会。然而最珍重感情的,正在我们这样的人身上。”这就是成语“情之所钟”的由来。王衍的妻子郭氏,是皇后贾南风的亲戚,她凭借贾南风的势力,在家中飞扬跋扈,搜刮财物,规求无度,王衍耳闻目睹妻子的种种恶劣行为,但是没有办法禁止她。他有一个同乡是幽州刺史李阳,李阳是名震京师的大侠士,郭氏素来很忌惮他。王衍因此对郭氏说:“不只是我说你不能这样做,李阳也说过这样做不好。”郭氏才算是稍稍收敛。王衍素来鄙夷郭氏的贪重钱财,所以很讨厌金钱,口中从来不提“钱”这个字。郭氏想试试他究竟会不会说,就让奴婢用钱绕床一圈,使他不能走出来。王衍早晨起来看到钱后,就对奴婢说:“把堵住路上的东西都拿走!”始终也没有吐个“钱”字。
按理说这样一个有情有义,又视金钱如粪土的好人,也应该是个好官,但王衍这个官的确是没有当好。王衍是依靠着清谈和皇后贾南风的关系当上宰相的。皇后贾南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晋武帝临终时任命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继立的晋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但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她又唆使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贾后夺权后,因为愍怀太子司马遹不是己出,所以让人诬陷太子。
王衍的女儿惠风是太子妃,王衍为求自保,竟然上表请求女儿与太子离婚。后来贾后被废黜,官员们上书弹劾王衍说:“王衍给司徒梁王司马肜写信,抄录呈送了皇太子亲手写给妃子和他自己的信函,皇太子在信函里陈述被他诬陷的经过。梁王司马肜等人拜读后,深感皇太子的信,文词语言非常诚恳感人。而王衍身为大臣,本来应该出来为太子鸣冤,可他不但不拼死坚持正义,反而要求自己的女儿与太子离婚,他得到太子亲手写的信函之后,收藏起来并不示众,一心只想苟且偷生,避免灾祸,完全没有忠诚正直的操守,朝廷必须给予他公开谴责,以勉励其他直臣的气节,我们建议把他终身监禁了。”晋惠帝同意了这个意见。
于是王衍开始吃牢饭,也没有吃多久,就赶上了赵王司马伦叛乱,司马伦废惠帝而自立。他篡位后和孙秀等人掌握了大权,大肆杀戮朝臣。因为孙秀在琅邪郡当小官时,曾经请求王衍为他品藻。王衍一开始不愿意,后来听从了堂兄王戎的建议推荐了孙秀。现在孙秀得志了,自然对王戎、王衍要大加照顾。但王衍素来轻视司马伦的为人,因此装作颠狂杀死了奴婢而免于出来任职。接下来天下开始大乱,从永平元年(291年)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政变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的这16年里,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连年征战。上场的主要人物有八个,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所以史称“八王之乱”。可怜的晋惠帝在各路诸侯的手中几易其主,一遍遍地温习着汉献帝的傀儡攻略。
王衍在“八王之乱”中更是性滑如油,趋利避害。等东海王司马越把晋惠帝接回洛阳把持大权后,王衍居然又爬到了国家宰相的重职。但是他却不以国事为重,一门心思的发展自己家族的势力。他让弟弟王澄当了荆州刺史,让族弟王敦当了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狡兔三窟了。”这让当时的有识之士都很鄙视他。王衍在自己位极人臣的骄横里,浑然不知自己的死期已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