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书法帝国 > 第五十五回灭东吴利获二俊 入洛阳三张减价

第五十五回灭东吴利获二俊 入洛阳三张减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五十五回灭东吴利获二俊 入洛阳三张减价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五十五回灭东吴利获二俊 入洛阳三张减价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Www.Pinwenba.Com 吧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一首诗说的是东吴的亡国之恨。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当初羊祜守荆州的时候,吴国有一首童谣唱道:“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羊祜听了后说:“这一定是说伐吴必是水军成功,只是要考虑哪个人应童谣中的名字。”当时正逢益州刺史王浚被征召进京做大司农,羊祜知道王浚能当灭吴的大任,王浚小名又叫阿童,因而上表留王浚在益州统领军事,加封龙骧将军,下密令让王浚修造船只,准备顺流灭吴。

羊祜从各方面做好了灭吴的准备后,给晋武帝上疏说:“先帝顺应天意人心,西平巴蜀,南和孙吴,海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心安乐。而吴背信弃约,使边境又生战事,国家气数虽是天定,而功业必靠人为,不灭东吴,则士卒百姓无安宁之日。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光大先帝功勋,实现无为而治的举措。孙皓的暴虐超过刘禅,吴人的贫困甚于巴蜀,而大晋的军队多于前世,军饷兵械多于往日。不趁此机会平吴,而屯兵据险相守,使士兵役夫日夜辛苦于战争徭役,旷日持久。这种状况不能维持长久,应当及时定夺,统一四海。孙皓肆意妄为,与下属互相猜忌,名臣重将失去信心,所以像孙秀这类人都害怕威胁而来投降。将帅疑于朝廷,士卒困顿于战场,没有保国安民之计,人心散乱,平时即有叛离之意,一旦兵临城下,必然有人响应而来降,他们最后不会齐心拼死尽忠是可以预见的。吴人做事急速而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又不如中原,只有水战于他们有利,但我军一入吴境,长江就不是吴军专有,吴军回头保守城池,则是去其长而有其短。晋军深入敌国,远离后方,必有死战的决心;吴人在本土作战,会有败则退而守城的念头。这样看来,平吴之战是很快可以取胜的。”武帝深以为然而接纳了羊祜的意见。公元278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羊祜死后,晋武帝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武帝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闻之羊祜的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这时龙骧将军王濬也给晋武帝上疏说:“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观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临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武帝内心同意王濬的意见。贾充、荀勖进谏以为不可伐吴,只有张华坚意劝武帝伐吴,又遇上杜预自荆州上表请求伐吴,武帝这才下诏,分别布署伐吴兵力。

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公元280年正月,王濬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附近。王濬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破吴丹阳,擒吴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由于此前羊祜擒获吴国间谍,详细了解了吴国的这些江防措施,曾通告过王濬,王濬对此早有准备。此前,王濬命制造了几十张大筏,并联成百步见方,筏上绑着草人,草人身着铠甲,手执棍棒。船队行进时,先令善游泳者推着筏走在前面,筏遇到水下铁锥,铁锥就扎在筏上被拔掉了。又制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置于船首,遇拦江铁链即用火炬烧之,须臾铁链融化而断。晋水军舰船遂通行无阻,顺流直下。吴军以为这些障碍晋军难以清除,未派兵把守。王濬水军顺利地扫除水中障碍,继续进军。二月初三,攻克西陵。初五,又克荆门、夷道二城,俘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监军陆晏等,继而进逼乐乡。王濬占乐乡,杀吴水军都督陆景。王濬占乐乡后,为争功,竟上报朝廷,谎称他已得孙歆之头。但孙歆已为杜预部所擒,王濬不知。后来杜预把孙歆活着送往朝廷,洛阳人大笑不已,一时成为笑柄。

司马炎鉴于各路晋军进展顺利,于二月十八日进一步调整了部署,他命王濬都督益、梁诸军东下,同时命杜预南下,并分兵1万人给王濬,7000给唐彬;命胡奋攻克夏口后分兵7000人给王濬;王戎平定武昌后分兵6000人给唐彬,以加强顺流直下的兵力。并提升王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王濬依照晋武帝之命,继续顺江而下。王戎即自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邾二城降。王戎又遣参军罗尚、刘乔会同王濬攻克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投降。至此,长江上游的作战基本结束。三月十四日,王濬率水陆军自武昌东下顺流到达牛渚。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师万人阻击。但军心已散,部下望旗而降。三月十五日,王濬军到建业,孙皓向王濬送文请降,上面说:“过去汉室失去皇统,九州分裂,我的祖人因时而起,占有江南,于是分隔山河,与魏国冲突、绝隔。现在大晋皇帝登基,仁德泽被四海。我昏顽偷安,不明天命。及至今日,烦劳六军,横盖田野、列队道路,远道驰临长江之上,使我举国震惊,苟延残喘临近末日。斗胆仰求天朝包容光大,谨派私署太常张夔等奉上佩带的印玺、绶带,交付我的身体请求保全,希望能够信任接纳,以便拯救百姓。”孙皓准备了亡国之礼,驾着素车白马,袒露肢体,缚住双手,衔璧牵羊,大夫穿着丧服,士人抬着棺材,率领着伪太子孙瑾、孙瑾弟鲁王孙虔等二十一人,到达军营门前。王濬亲自为孙皓松绑,接受了玉璧,烧掉了棺材,将孙皓送往洛阳,至此东吴灭亡,三国归晋。孙皓归晋之后,被赐号为归命侯,在洛阳居住,有一次晋武帝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还有一次晋武帝在宴会上问孙皓:“听说南边人好作《尔汝歌》,你能作一首么?”孙皓正在饮酒,举起酒杯对帝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基于孙皓这种甘居人下的态度,晋武帝也没有杀孙皓,赐他为归命侯并闲养到死。

灭吴之战中,陆抗的儿子陆晏和陆景牺牲,陆机和陆云回到了老家,闭门读书不问世事,就这样过了10多年的时间。陆机,字士衡,江苏苏州人。他是西晋时期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陆机小的时候就很有才能,文章写得很好。他的弟弟陆云也是个奇才,史书上说陆云5岁就能读《论语》、《诗经》,6岁就能写文章,所以兄弟俩合称太康“二陆”。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带着弟弟陆云来到了晋都洛阳,一起去拜访西晋的名士张华。当时名士荀隐也在场,张华要求他们在交谈时说话要有新意,陆云就自我介绍说:“云间陆士龙”,荀隐回答:“日下荀鸣鹤”。陆云开玩笑说:“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既然已经拨开青云见白雉,为何不拉开你的弓,搭上你的箭,把它射下来?)荀隐回答:“本谓是云龙骙骙(kuí),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我原以为是条强壮的飞龙,没有想到看见的只是一头山中的麋鹿,兽小弓强,因此发射得慢。)他俩的这段对话成为当时的文坛佳话。有一次范阳的卢志当着众人问陆机说:“陆逊、陆抗跟你谁近谁远?”陆机道:“正如同你跟卢育、卢王廷一样。”(卢志的爷爷和父亲)陆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巧让大家刮目相看。起身后陆云对陆机说:“远邦异域,理当不熟悉我们的祖辈,何至如此计较?”陆机说:“我们的父亲、祖父名扬四海,哪有不知道的呢?”评论者以此评定二陆的优劣。张华也因此很看重他们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的是张载、张协和张亢,他们都是以文学著称,这句话的意思是“二陆”把“三张”的名头给盖掉了。“二陆”兄弟也就步入了西晋的仕途。陆机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是一位训犬高手,传说他养过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当时在洛阳,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看起来很高兴,竟摇着尾巴,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狗的脖子上,狗经过驿道,日夜不息地赶路。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狗立即上路越过岭翻过山,跑向京城。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取名为“黄耳冢”。

可惜的是两兄弟命不好,没有过多久就赶上了西晋的“八王之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