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书法帝国 > 第六十六回江山年年非故主 人生处处有穷途

第六十六回江山年年非故主 人生处处有穷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六十六回江山年年非故主 人生处处有穷途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六十六回江山年年非故主 人生处处有穷途

诗云:

竹林落叶祭酒风,

又现七魂宿醉中。Www.Pinwenba.Com 吧

路断难圆君子梦,

书生起笔泪始终。

在竹林七贤中成就最大的还有阮籍,他字嗣宗,是今河南尉氏人,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 3岁时丧父,家境清苦,曹丕、曹植和王粲都写过《寡妇赋》,对他和母亲的生活表示同情和关心。阮籍小时候就夙兴夜寐,刺股读书,长大后和嵇康一样英姿飒爽,气宇轩昂,而且喜怒不形于色。阮籍的眼神与众不同,遇上自己喜欢的人时就用青眼看人,遇上不喜欢的人就用白眼看人。阮籍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去吊唁,阮籍认为嵇喜为人鄙俗,竟以白眼相加,嵇喜只好尴尬地回去了。等到嵇康携酒挟琴前去,他又欣喜非常,立马青眼有加。嵇康的哥哥嵇喜也不是个俗人,史书上说他有“有当世才”,而且从嵇康的《幽愤诗》里也可以看出嵇喜对弟弟是很慈爱的。但这样的一个好人却被嵇康的好友吕安和阮籍捉弄,说明阮籍和吕安都不是什么厚道人。

阮籍和王戎一样也是个名闻天下的孝子,他母亲死的时候,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开始吐血,母亲下葬的时候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说了一声“完了”,又开始吐血,身体委顿,几乎丧命。后来名士裴楷来家里吊唁,裴楷哭的很伤心,而阮籍却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一声也没有哭,裴楷吊唁完毕就走了。大家问裴楷:“吊唁的礼节是主人哭了之后,客人才哭,当时阮籍并没有哭,您怎么先哭了?”裴楷说:“阮籍是方外之人,可以不讲礼仪,我是个俗人,所以要遵守礼仪。”当时的人都很感叹,说他们这两种相反的表现都各有道理,也都是合适的。据说王戎后来的“死孝”就是受了阮籍的影响。

阮籍还喜欢美色,而且喜欢的出人意料。当时有个军人家里的女儿才貌双全,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和人家素未平生,跑到人家里当着女子的父亲和哥哥的面,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闹完之后,也没有和大家打招呼掉头就走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还以为自己的女儿坏了名节。还有一次,阮籍看见邻居家里的媳妇长得很美,这个女子在酒铺里卖酒,他就和王戎经常到那里去喝酒,有一次阮籍喝醉了,就睡在人家媳妇的身边,女人的丈夫连忙在旁边伺机观察,结果发现阮籍也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书里的故事到这里就没有下文了,我想结局应该是被打得满地找牙了。此外阮籍和嵇康一样还喜欢弹琴,他有一首五言咏怀诗很有名,说的就是他弹琴的故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都睡到别人的老婆身边了,他还伤心,伤心的好像应该是别人?但阮籍的伤心又是很真实的,有一次,他登上了广武城头,看到楚、汉的古战场时,仰天长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但他说的“竖子”是谁?决定了他伤心的理由。“竖子”一词最早见于《鸿门宴》一篇,刘邦借故逃走后,哀叹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范增当时骂的“竖子”是项伯。而阮籍所说的“竖子”经过专家研究后,大家说只可能是司马昭。理由是阮籍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因为阮籍丧父后,曹家人对他家还是很照顾的。后来曹操封魏王,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高平陵事件后阮籍开始彻底放纵自己,选择了逃避。他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行至路穷处便放声大哭,他很痛苦,因为他寄予厚望的曹魏政权大势已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阮籍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当时,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他多次问阮籍对司马政权的看法,阮籍一听就拼了命的喝酒,然后憨态可掬不置可否。司马昭本人也多次试探他,这时他不喝酒了,诚恳地拉着领导的手大谈老庄之学,云里雾里把司马昭绕的找不着北。后来司马昭为了让他死心塌地的投靠自己,就替自己的儿子向阮籍的女儿求婚,阮籍竟然为此大醉了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司马昭只好作罢。但阮籍有时候还会跟司马昭要官,他曾经对司马昭说:“我以前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一听很高兴,就让他去当东平太守,阮籍是骑着毛驴去上任的,到了地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叫人把衙门的隔墙拆了,让东平的官员们领悟了“政务公开”的实质。十几天后阮籍就辞职不干了,又骑着毛驴走了,来去犹如“阿凡提”。后来司马昭又让他当了从事中郎,这时有个人把自己的母亲杀了,阮籍听见后惊叹地说:“人可以杀死父亲,怎么可以杀死母亲啊!”大家都说阮籍胡说八道。皇帝问阮籍:“杀死父亲是天下的至恶,你觉得可以吗?”阮籍说:“深林里的禽兽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所以杀死自己父亲的人,是衣冠禽兽。而杀死自己母亲的人,连禽兽都不如。”大家一听都很开心,因为阮籍说完这话以后自己就变成了?后来阮籍又死乞白赖地跟司马昭要官,说自己要当步兵校尉。司马昭心想:“给了你个东平太守你不好好地干,为什么要当校尉。”阮籍又开始忽悠说:“我现在想要好好地工作了,所以决定从基层干起,打好基础。”司马昭信以为真,就答应了。没想到这阮籍是因为步兵营的一个厨师很会做酒,而且营中藏有美酒300斛。所以他一当上校尉,就每天带着刘伶喝酒吃肉,醉生梦死,就没好好干过一天工作,大家都叫他“阮步兵”。

后来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大臣们想要要辅助他登帝位,就让阮籍起草《劝进表》,阮籍也答应了。等到大家让人到他家里取表的时候,发现阮籍喝高了,把这事情给忘了。大家就督促他写,阮籍带着酒意一挥而就,对司马昭歌功颂德,极尽恭维之能事,看过的人没有不佩服的。但阮籍在文中还是埋下了一个卧笔,阮籍写道:“你司马昭功成名就后,如果能像支伯、许由一样不接受尧的让位,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只可惜司马家的人不想当英雄好汉,阮籍死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还是篡位当了皇帝。

但《劝进表》还是成了阮籍生前的一个污点,这实际上是人们对“道”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一种歧义。据史书记载,阮籍吹的口哨可以传几百步远,一次,阮籍去拜访隐居在苏门山中的隐居的孙登,他向孙登提出了很多问题,可孙登冷漠如冰,连眼珠子都不动一下。阮籍无奈,就干脆对着孙登吹起了口哨,这下孙登开了尊口:“请再来一次。”阮籍再次长啸,然后就下山了。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荡起优美的啸声,原来是孙登在长啸不已,以表示自己和阮籍志同道合,受到孙登啸声的感染,阮籍回家后,就写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里,大人先生的原型是“苏门先生”孙登,阮籍虚构了一个生于远古,长生不老,四海为家,天地等寿,独求大道的人物,大人先生最终是“从此去,天下莫知所终极。”表达了阮籍不肯向司马氏妥协,虚无避世的思想。实际上阮籍误解了孙登长啸不已的含义,他和嵇康一样只学会了道的表象,而没有理解道的实质。当年嵇康也找过孙登,嵇康跟着孙登游学了三年,他经常问孙登有何目标抱负?孙登却始终不答,后来嵇康要走的时候他问孙登:“先生难道竟无临别赠言吗?”孙登说:“火生而有光,如不会用其光,光就形同虚物,重要的是在于能用光,光就能发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不会用其才,才能反而会给自己招来祸患,重要的是在于能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于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于认识获得道德真才,乃可保全其天年。如今你虽多才,可是见识寡浅,深恐难免误身于当今之世,望你慎重。”嵇康到死的时候也没有明白孙登的话,而是认为孙登之言是要自己早日隐世避祸。从孙登与嵇康的对话,就可以看出孙登所说的道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大道,道的前提是生存,道的本质是发展。嵇康之所以死,是因为他只看到了人性而没有看到“天理”,任何不符合“天理”的人性都会灭亡。阮籍之所以能够善终,是因为阮籍在独善其身之外,还懂得了和光同尘的道理。但孙登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的优美啸声里,还包含了一种别样的风情,那就是无论何时?道!都应该像和煦的春风一样去滋润万物。而在“竹林七贤”中真正奉行这种大道的人,只有一个,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