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书法帝国 > 第六十九回闻笛祭出思旧赋 物是人非两茫然

第六十九回闻笛祭出思旧赋 物是人非两茫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赋文的意思是:“我和嵇康、吕安两个人住的地方很近,他们都有天马行空的才能,嵇康超凡脱俗,吕安心胸开阔,最后他们都因为犯法被杀了。嵇康多才多艺,他在音乐方面的技艺最高。嵇康在临刑之前,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还不到行刑的时辰,就要了一把琴来弹奏,最后曲终人散。现在想来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就要到西边去了,经过了嵇康你的旧居。这时已经日落西山,我的心情像冰一样凄凉。旁边有人在吹笛子,声音清越响亮,它让我想起昔日和你们在一起游玩畅饮的场面,心中百感交集,就写了这首赋。赋文的意思是:我奉命去了一趟洛阳,在回来的时候,我乘船渡过了黄河。经过了你在山阳的故居,看着远处萧条的旷野,我在城边上停下了马车。寻着你们两人旧日的足迹,穿过小巷来到了你们居住过的空房子里。我想起了蕴含西周亡国之痛的《黍离》之歌,也伤感野草长满了殷商的遗址。这种恒古的悲痛,在我的心中郁结。你们的房子如今已是人去楼空,你们的形貌也随风消散。我想起当年李斯被腰斩的时候,他还快乐地回忆以前牵狗逐兔的生活。嵇康啊!你和他一样,临刑前还能够潇洒自如地弹琴。每个人的命运和机遇都是转瞬即逝,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也只能把余生交给岁月,听天由命。听到旁边慷慨悠扬的笛声,就想起你生前的琴色,但广陵已成绝响,我再也听不到了。我现在要走了,就用笔把它写下来,以寄托我对你们的思念。”

向秀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但都是挂个做官的空名,不谋其政。陈寅恪先生说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就完全放弃了竹林的自然,而回归到了儒家的名教,但是细读他的《思旧赋》,那种刻骨的痛却在昭示着他的不甘与愤懑,他的改变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据史书记载,向秀曾经写过一本《儒道论》,可惜早已失传,后来根据一些迹象推测这很可能是一本把儒家和道家融合为一体的哲学著作。其实从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托孤给山涛,阮籍让儿子回归“名教”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承认了竹林理论的失败。

当时,竹林理论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它强调人要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蔑视社会的纪律和规则,认为只要看破了富贵贫贱,就可以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但为什么要达到这种境界?刘伶的回答是喝酒;嵇康的回答是《幽愤诗》;阮籍的回答是哭;阮咸的回答是人种不可失;王戎的回答是死孝;山涛的回答是我很忙。轮到向秀的时候,他想通了,其实自然和名教其实是统一的,自然是人的本性,名教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活着就应该为社会创造价值,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竹林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老庄哲学中无为的思想,但老庄所说的无为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的,老庄哲学的核心是“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它的意思是道是万物运行的本质规律,表述起来是简单而朴素的,就像是“天要下雨”。而非常道指的是我们去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它的意思是任何一门学科,它的核心只有20%,剩下的80%尽管是占多数,但它们是不重要的。如果你觉得这20%还多,你就再把它二八分,直到便于你掌握为止,当你把核心的东西吃透了,这个学科的奥妙就一览无余。所谓书越读越薄,说的就是此理。那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老子也说了,他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对你提炼出来的这20%的东西,你要分析它的难点在什么地方?然后顺着这个难点向下分解,分解到你能力所及的范围。然后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里,你要细致深入地去了解它,去运用它。所以《道德经》里“道”是要人积极地行动起来,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隐藏起来消极避世。老庄哲学的“无为”指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是符合“道”(自然规律)的事情就要积极地去做;不符合“道”(自然规律)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彻悟后的向秀看清了竹林理论倡导的“无为”,实际上就是“猪的哲学”,所以在他的《儒道论》里,他把道教和儒家的哲学融为了一体。据说向秀死后,他把《庄子注》和《儒道论》传给了两个儿子,后来西晋的哲学家郭象,从向秀儿子的手里继承了他的衣钵,重新给《庄子》写了注文。在郭象的注文里,他不赞成把名教与自然对立起来的理论,认为名教完全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的自然发挥也一定符合名教,他认为,仁义等道德规范就在人的本性之中。郭象还说物各有性,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由人的本性造成的。因此,名教与自然两者是不矛盾的,他不赞成把“有为”和“无为”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们把“无为”理解为“避世隐居”,是完全错误的。郭象提倡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崇尚自然应该体现在精神境界上,而在实际事务中必须坚守名教,克服了无为论中鄙视日常事务削弱政治的弊端。郭象哲学的核心是“独化论”,意思就是万物都是自生自足的,没有造物者,也不依赖造物者而存在。万物生而具有各自的本性,它的生成、存在是没有原因的,是互不关联的,人类用不着去讨论世界的本源,而是应该利用哲学来处理日常的事务,强调了哲学的实用性,这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郭象的哲学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就在于他否定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万物的本源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最终落入了宿命论的范畴。但这个不足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不要说是一千七百年前的郭象,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同样无法解答万物的本源问题?

关于郭象,中国有个成语叫“口若悬河”,说的就是他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散骑郎裴遐娶了太尉王衍的女儿,结婚的时候,王家大会宾客,郭象也去了。席中郭象和裴遐就哲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郭象的言辞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而裴遐的观点也精辟入理,妙语连珠,引来了大家的一致喝彩。事后,王衍很得意地对朋友们说:“诸位就别和我女婿谈了,被他弄的尴尬了就不好了。”由此可见郭象的口才是很好的。至于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前面的章回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