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顺民心得道多助 违天理失道寡助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七十三回 顺民心得道多助 违天理失道寡助
诗云: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Www.Pinwenba.Com 吧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上回说到谢安开始分析苻坚这边的“道”又如何?前秦这几年南征北战,部队已是人困马乏,士兵厌战,部队的士气低落,政局已经有分崩离析之相。加上北方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部落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矛盾。苻坚平息宗室之乱后,又逼着百姓大规模的迁移。这些行动都导致了民怨沸腾。前燕的慕容鲜卑;代国灭亡后的拓拔鲜卑残部;前凉的张天锡;这些人都对苻坚怀有亡国之恨。羌族的姚苌和苻坚有杀兄之仇;铁弗匈奴刘卫辰部在黄河以西拥兵自重;乌桓人散居于在河北、关东等地,而且和慕容家族有来往。后赵的残余势力在前秦和东晋之间两边倒,是根墙头草;陇西鲜卑乞伏国仁对前秦政权很不满,有叛乱的迹象。所以只有吕光是苻坚的嫡系部队,但他出兵去了西域短时间回不来。东晋这些年虽然苟安江南,但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还是承认东晋的正统地位,他们对苻坚南逼东晋的行动是有异议的。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前秦的多民族联合部队不可能与苻坚一起同生共死,所以苻坚出兵“无道”。
现在从“天”和“地”的方面来分析,天时上双方旗鼓相当。地势上,东晋占有长江天险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是自己的劣势,因为苻坚手中有裴元略的7万水师,要是这7万人沿着巴蜀顺流东下,直接就可以威胁到建康的安全。所以自己必须分出兵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这只兵力就用桓冲率领的10万晋军。可这10万人一走,自己就只剩下了8万的“北府兵”,用他们来对付前秦的90万人,想想战况都让人不寒而栗。8万对90万到底能不能打?谢安又对地势做出了进一步的判断,按照《孙子兵法?九地》中对地势的表述,它把地势分为了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共九种地。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相毗邻,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qú)地。深入敌国腹地,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行军的道路狭窄,退兵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用少量兵力攻击我方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处于散地就不宜作战,处于轻地就不宜停留,遇上争地就不要勉强强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断绝联络,进入衢地就应该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草,碰到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设谋脱险,处于死地就要力战求生。就是这最后一条让谢安看到了第二线生机,因为从全局来看东晋就是一块最大的死地,所以自己的部队现在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拼就是死。而前秦的部队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他们都会有,但这些都是活地,只有东晋拥有的是死地,全体将士必力战而生。孙子说:“集结全军,把他们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的要点。”(《孙子兵法?九地》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再从“将”的方面来考虑,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苻坚手下将领的情况,自己已经很清楚,厉害的几个都不是苻坚的嫡系将领,且都有自己的私心,必不肯拼死力战。苻坚身边唯一的弟弟苻融不是将帅之才,这样就只剩下苻坚能打了。但王猛死后,苻坚对人赏罚不清,对部队缺少关爱,经过了连年的征战,部队早已经产生了厌战的情绪,所以勇敢果断,军纪严明也就谈不上了。而自己手下的谢石、谢玄、谢琰都是自己培养多年的嫡系将领,在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真心关爱部队,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方面,他们是符合自己的要求的。所以在“将”上,谢安又多了一成胜算。最后从“法”上来分析,前秦的90万人,很多是强征而来,部队组建仓促,没有时间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人员又来自不同的民族,所以不可能达到组织结构严谨,责权划分清晰,人员编制合理,管理制度完善的要求。而自己的8万“北府兵”,组织结构严谨,责权划分清晰,人员编制合理,管理制度完善。谢安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后,就已经有了五成的胜算。再来看看七种情况。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东晋的军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必和国君一起同仇敌忾。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是自己培养了多年的谢家子弟。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东晋部队。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是经过了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门阀部队“北府兵”。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资源更充足的是自己的“北府兵”。装备精良的也是自己的“北府兵”。兵员更广大的是前秦苻坚的90万人。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是经过了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门阀部队“北府兵”。更何况1人拼命10人难挡。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赏罚?不必了,弟兄们!你们的身后就是自己的妻儿老小和幸福家园。大丈夫当保家卫国,战死沙场,让我们满饮此杯,然后横刀跃马勇往杀敌。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所以谢安已是成竹在胸,东晋必胜。
于是谢安开始组织将领,在他的建议下,孝武帝司马曜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率领“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前秦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前秦巴蜀军顺江东下。同时派谢石率万人水军沿淝水顺流到寿阳。公元383年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前秦先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前秦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他们在淮河上设置栅栏作为障碍物,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前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前秦百万大军。”谢石听说符坚在寿阳,很害怕,想坚守不出,谢琰劝说谢石听从朱序的话,谢石才决定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遣广陵的地方长官和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前秦将梁成率部5万以涧为阻列阵迎击,刘牢之强渡洛水大破对方,斩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截断他们归途中必经的渡口,前秦的步骑崩溃,争著赶往淮水,士兵死去1.5万人,捉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全部收缴对方军用器械及粮草之类。于是和谢石等人汇合,继续前进。这时符坚与符融在寿阳城头观望晋兵,发现东晋部队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符坚之所以会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晋兵,是因为这支部队行军的时候很整齐。按照《孙子兵法?军争》里的说法,这叫做:“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它的意思是说:“军队行动迅速的时候要如风一般快,行动减慢的时候要像树林一样齐整。军队进攻的时候要像烈火一样猛烈。军队防守的时候又要像山一样巍然不动。”符坚自小就熟读兵书,是个内行,所以他回头对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符坚心里也因此感到恐惧。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