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书法帝国 > 第九十八回西寺木鱼东寺鼓 而今总入老夫诗

第九十八回西寺木鱼东寺鼓 而今总入老夫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九十八回西寺木鱼东寺鼓 而今总入老夫诗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九十八回西寺木鱼东寺鼓 而今总入老夫诗

诗云:

朕本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事转烦。Www.Pinwenba.Com 吧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

上回说到梁武帝萧衍历经了人世沧桑之后,想要皈依佛教了。关于中国佛教的最早的起源,现在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传说在印度阿育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50年左右,阿育王曾经派了室利房等十八人到中国传播佛法。后来到了公元前2年,中国的少数民族大月支西迁中亚后,接触到了佛教,他们派使者伊存回到西安,口授佛经给了一个名叫景卢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到了公元64年,东汉明帝也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访求佛法,他们带回了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然后一起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同时他们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阳的白马寺,这个寺据说也是以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

到了南梁时期,由于梁武帝信佛,所以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的佛教达到了一个全盛的时期。南梁时期中国佛教最重大的事件,应该是菩提达摩祖师东来,达摩是西天佛传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传说,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就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从此大家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禅宗就这样一直传到了第二十七代祖师,他就是达摩的师父般若多罗尊者。传说达摩学成之后问他的师傅:“我得到佛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传播它?”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中国,但是你到中国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真正地领悟佛理。”后来般若多罗尊者把心印的妙法,转传给了菩提达摩。授法完毕,般若多罗对天张开双手,只见手中各放出来二十七道光明,五彩斑斓,般若多罗腾空而起,变成了一颗高大的多罗树,从树中燃起了数道三昧真火,般若多罗就此寂灭,火灭后空中落下了无数的舍利子,达摩把它收集起来建了一座舍利塔。

达摩得到了心印后,遵照师父的嘱咐,用了几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中国。梁武帝萧衍最先得知了此事,他急忙派人把达摩接到了京都,想要讨教佛法的真谛。梁武帝见到达摩就问道:“我一辈子都在建造寺庙,剃度僧人出家,施舍财物,布施斋饭,这些善行有什么功德吗?”达摩回答:“这些行为其实并没有功德。”于是达摩给武帝讲了一些佛教的道理,可禅宗对佛的理解是人人的本性中都有如来,只要寻找到自己的本心,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如来。禅宗众生平等的理论和中国人神权天授的理念大相径庭,所以梁武帝萧衍对达摩的观点很不理解。达摩一看自己说了半天,基本上都是对牛弹琴,于是就离开了。这时的梁武帝好像也悟出了点什么?于是就派人去追达摩,追到南京幕府山中段的时候,眼看就要追上了,可是两边山峰突然就闭合了,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达摩也成了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

关于达摩和梁武帝之间的这段公案,后来的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梁武帝心怀杂念,不懂真正的佛法,他建造寺庙,剃度僧人,布施财物,施舍斋饭,这只能叫希求福报,不能把追求福报当做功德,功德存在于法身中,不在于表面的行善事以求福报。认识到自己有佛性是功,平等待人接物是德,每一个心念都没有滞碍,总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性,予以巧妙地运用,这叫功德。内心谦虚是功,外在的行为有礼是德。凭自己的本性成就万种佛法是功,自心本体离弃妄念是德。不离开自己本有的佛性是功,在运用时不受外界污染是德。如果想要得到功德法身,只要根据这样的原则去做,那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是想修功德的人,心里从来不轻视别人,经常采取尊重别人的态度。如果心里总是轻视别人,自我的念头就难以断绝,就没有功。自己的本性虚妄不实,就没有德。这是妄自尊大,老是轻视一切的结果。善知识们,每一个念头都不离开佛性是功,心思行为公平正直是德。自己修行佛性是功,自己修行法身是德。善知识们,功德要从自己的本性中发现,不是靠布施财物供养佛像能求得到的。这就是求福报与功德的区别,而梁武帝不能认识这个真理。”

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因为从这年开始,梁武帝从一个勤奋严谨的皇帝,变成了一个不靠谱的出家人。公元527年三月八日,梁武帝在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皈依佛教的梁武帝还写了《戒酒肉文》,宣布自己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信佛的人都效仿。规定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说萧家在阴间的祖宗可能会反对。萧衍就让人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后来,萧衍又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据说中国佛教的盛会盂兰盆会和无遮大会也是从梁武帝开始的。

关于盂兰盆会的缘起有个传说,说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中,有个叫目犍连的尊者,一天他用法眼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的饿鬼道中受苦,她的咽喉只有针尖那么细小,瘦的皮和骨头都连在了一起。目犍连就用钵盛饭菜给他母亲吃,可是饭一到他母亲的手上就化成了火炭。目犍连见状心里悲痛万分,就向如来求教让他母亲解脱的方法。如来说:“你母亲生前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嗔邪恶,愚弄众生,所以才会受到这样的报应。她的罪孽太重,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拯救的,只有依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能使你母亲脱离饿鬼之苦。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僧众进行自我检讨的日子,你只要设百味珍肴、鲜果于盆中,供养僧众,你的母亲就可超度,目犍连听后,就按照如来所说的方法施行,他的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往生西天极乐世界。于是目犍连又对佛陀说:“我的母亲脱离了苦海,其他人也能办得到吗?”佛陀回答说:“无论是什么人,只要采取以上办法,都能使现在的父母无病无痛,亦无苦恼,长命百岁。还可使亡世父母远离饿鬼苦,灵魂升天,享受极乐。一切佛弟子,都应当奉持此法,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所以此后,每年的七月十五会成了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中国是到了梁武帝时,他才在同泰寺设了盂兰盆斋,中国各地才逐渐形成了放焰火施饿鬼食、在河中放莲花灯为主的民间习俗,盂兰盆会的主旨是拜祭先祖,超度亡灵,送走灾祸疾病,祈求吉祥平安。“四部无遮大会”是指佛教布施僧俗的大斋会,又称无碍大会、五年大会。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四部是指僧、尼及善男、信女,后用来泛指无所限制的公众集会。无遮大会的主题是宣扬佛法,并布施财物给僧人和贫困者,中国的无遮大会也是梁武帝发起的。

此外,梁武帝还提出了三教同源说,他认为天下的道有九十六种,只有佛教才是正道,其它的九十五种都是邪道。又说佛祖如来和老子、孔子都是师徒关系,儒道两教来源于佛教,佛教为黑夜之明月,儒、道即拱月之星。三教同源说是儒、道、释三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总结。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三种哲学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的问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