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当时的南梁发生了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被饿死,简文帝萧纲即位,成了侯景手中的傀儡。公元550年,侯景手下的将领任约进攻江州,萧纲的儿子萧大心举州出降。王褒所在任的南平郡归萧大心管辖,王褒没有跟随萧大心投降,而是组织人马继续抵抗侯景。后来梁元帝萧绎平息了侯景之乱,他任命吏部尚书王褒为左仆射。当时梁元帝萧绎在定都的问题上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荆州,一个是回建康。领军将军胡僧等人说:“建康那地方王气已尽,而且和敌人只隔着一条长江,如果有什么不测之灾,后悔就来不及了!况且荆州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个预言说只要荆州的沙洲满一百时,就会出天子。现在枝江上生出了一个新的沙洲,荆洲的沙洲正好满一百个了,所以陛下云腾龙飞,乘势而起,正应验了这个预言,我们认为在荆州建都最好。”
王褒则对元帝说:“现在老百姓还没看见皇上车辆仪仗进入建康,因此都以为皇上还是列国诸王之一。希望陛下依从四海黎民的瞩望,回建康定都。”当时群臣大多是荆州人,都说:“周弘正等是东边的人,当然一心要回东边去,他们的主张恐怕不是什么好主意。”周弘正当面争辩说:“东边的人劝皇上去东边,就说不是好主意;西边的人想去西边,难道倒成了妙策?”元帝看着他们争论不已,就让术士杜景豪占卜吉凶,结果是回建康不吉利,因此杜景豪对元帝说:“别回建康,这个征兆是鬼贼所留下的。”元帝也认为建康凋蔽残破,而江陵正处于全盛之时,心里的意思也是安于此地,于是听从了胡僧等人的意见,决定建都荆州江陵。
萧绎于江陵称制的第三年,南梁与西魏之间交恶,于是西魏出兵围攻江陵,王褒、胡僧、朱买臣、谢答仁等人开门出城迎战,都败了回来。后来全城都陷落了,元帝躲进东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烧毁,他正准备跳到火里去自杀,宫中左右侍从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宝剑砍柱子,宝剑折断,他长叹说:“书烧了,剑折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投降文告。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兵力还算强大,如果乘着黑夜突围而出,敌兵必然惊慌,我们可乘乱渡过长江去依靠任约的军队。”元帝平时不善于骑马,有点畏难地说:“事情肯定不会成功的,只不过徒增羞辱罢了。”谢答仁要求亲自为元帝牵马护持,元帝问王褒行不行,王褒回答说:“谢答仁,是侯景的党羽,哪里可以相信!靠他逃跑,即使成功了也是成就了他的功勋,还不如投降西魏呢!”谢答仁又要求去防守子城,说收拾残兵还能有五千人,元帝同意他的建议,马上授给他城中大都督的官职,把公主也许配给他。后来又召王褒来谋划这件事,王褒认为不能授权给谢答仁。谢答仁请求入子城防守,但不获批准,气得吐血,只好走了。
西魏的将领于谨接到梁元帝的投降书后,提出让太子来当人质,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于谨的儿子知道王褒书法很好,就给他纸和笔,请他写字。王褒写字后自署:“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城破时,元帝也丢掉了羽仪饰物、骑着白马,穿着素衣逃出东门,抽出宝剑砍着门扇说:“我萧世诚到了这个地步了吗!”西魏将士跳过沟堑一下子拉住了他乘的白马的辔头,把梁元帝俘虏了,不久西魏就把他杀了,时年四十七岁。战胜的西魏挑选了南梁男女百姓数万人,分别沦为奴婢,驱赶到长安去,年龄小的和身体弱的都被杀掉。梁元帝将降时,他命人纵火焚烧了内府收藏的名画法书及典籍十四万卷,西魏大将于瑾从煨烬之中抢救了书画四千余轴,运回长安。其中包括古今许多书法名家的墨宝,如王羲之、王献之、陶弘景、阮研、萧子云等的作品。
南梁战败后,王褒作为亡国之人,也被押送长安。西魏宇文泰知道王褒的盛名,让他当了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公元556年,宇文觉代魏而建周,再封王褒为右泉县子,邑三百户。公元557年,宇文毓被拥立为皇帝,寻加王褒开府仪同三司。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立南陈,南梁彻底灭亡;公元560年,宇文邕登基为北周皇帝,不久两国通好,双方都允许在本土流亡的人员归还故国。但宇文邕爱惜王褒的人才,不让他回国。王褒很失望,可他回南的心情并未泯灭,在《与周弘让书》中他就流露出对故国深切思恋之情。他说他的身处北地,如同阮籍的处于穷途,杨朱的立于歧路。可是阮籍在穷途上能够恸哭而回;杨朱的立于歧路,也可以哭着回来。而自己连阮籍和杨朱都不如,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王褒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南归的愿望,最终死于异乡,但他却极大地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王褒的书法学的是萧子云,他在南朝和唐代的书论中一般仅被归类为二流书家。他在南朝的诸多书论中只见于梁武帝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被评为:“栖断风流,而势不称貌,意深工浅,犹未当妙。”唐李嗣真的《书后品》将他归为下上品;张怀瓘的《书断》则将他的隶书归为能品,并评论道:“子渊官至司空,工草隶,师萧子云而名亚子云,蹑而踪之,相去何远,虽风神不峻,亦士君子之流也。”
此外王褒还著有《幼训》一书,用来告诫和教育自己的后代。其中有一篇写道陶士衡曾说:“古时候的大禹不吝惜一尺长的璧玉,却看重一寸光阴。文士怎能不经常读书,武士又怎能不时常练习骑马射箭。至于漫漫冬夜和长长夏日中,那些整肃门庭,高筑院墙,使门无闲杂之人,家无号哭唠叨之声的求学者,就算得上是孔夫子的弟子了,凭这种态度来写文章,就可以达到贾谊的那种境界。古人在盘、盂上刻有勉励的铭文,在茶几、拐杖上写有鞭策的语句,进退举止都时刻参照它们、遵循它们。周文王有诗说道:‘做任何事情,开头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能够做到善始善终。’为人处世,贵在坚持始终如一。行事一定要以此为准则,这是君子之言啊。”
“儒家强调尊卑等级秩序,讲究吉、凶、征伐之礼。君王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坐,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鼎、俎等礼器的足是单数,而笾、豆等器物的足是双数,这正合阴阳之道。而道家主张残毁人的肢体,减损人的聪明才智,抛弃仁和义,这离散了人的形骸,剥夺了人的智慧和知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让人忍受苦难,去掉恶习,通晓因果循环之理,潜心修行,这样,平常人也可以成为圣贤,它虽然也有等级之别,但其感召力还是很大的,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我起初学习的是幼学,到了五十岁左右转而崇尚周公、孔子的思想,兼采老子、佛教的言论,自晋室南移江东以来,这门学问一直没有衰落,我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地加以学习和研究。”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