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回南北朝魏碑鼻祖 郑道昭一代文宗
2018-04-15 作者: 玉案一家人
第一百二十一回南北朝魏碑鼻祖 郑道昭一代文宗
诗云:
山游悦遥赏,观海眺白沙。Www.Pinwenba.Com 吧
洪波泛仙鹤,灵童飞玉车。
金轩接日彩,紫盖通月华。
此瞩宁独好,斯见美如画。
这首诗叫《观海诗》,它被刻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上,云峰山位于莱州市南7.5公里处,由于三座山峰东西一字摆开,酷似中国传统的笔架,所以当地人又叫它笔架山或文峰山。云峰山岩石嶙峋,峰高、谷幽、林茂,景色如画。春来,苍松滴翠,百花吐艳;初夏,刺槐花开,皑皑雪白;秋日,松涛波涌,霜染枫红。“春桃”、“夏槐”、“秋枫”为三时绝景。云峰山里最绝的还是在山中分布的历代37处刻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魏著名书法家郑道昭留下的题刻17处。
郑道昭就是《观海诗》的作者,他字僖伯,是河南人,自称为“中岳先生”。郑道昭出身荥阳郑氏,按北魏的门第制度,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李氏、赵郡王氏是山东汉世族中最大的五姓。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因此也有了“天下郑姓出荥阳”的说法。荥阳郑氏起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郑兴、郑众父子是东汉名儒,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成了名门望族。郑道昭的祖先就是曹魏时期的将作大臣郑浑,郑浑的历史功绩是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百姓生活的措施,政绩斐然。他为官清廉,虽身居高位,但家里很穷,老婆孩子都经常挨饿,所以他的官声很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廉吏。
但郑家传到郑道昭的父亲郑羲时,名声就不太好了。郑羲少年时被举为秀才,尚书李孝伯把女儿嫁给他。北魏文成帝末年,朝廷拜授他为中书博士。等到李冲受宠显贵,就与郑羲结成姻亲之好,于是他又被起任为中书令。郑羲多次收受贿赂,以贿成政。性情又很吝啬,老百姓有给他送礼的,他连杯酒块肉也不答谢别人。他在西门收到别人送的羊和酒,就经常到东门把东西卖成钱。后来文明太后让北魏孝文帝娶了他的女儿为嫔,征拜他为秘书监。因他有了这层关系,又是权臣李冲的亲家,执法官员谁也不敢弹劾他,于是郑羲的不法行为更是没有人敢管了。到郑羲去世时,尚书上奏追谥他为宣,他的女婿孝文帝对他的行为深恶痛绝,就下诏说:“盖上棺材后决定谥号,是为了显示逝者是好人还是坏人。晋武帝时的何曾虽然孝顺,但优秀的史官们却把他称为‘缪丑’;贾充对国家有功,但正直的人却称他为‘荒公’。郑羲虽然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但为政时却不廉洁清白。你这个尚书怎么能这样只顾人情,而违背公理,触犯国家圣明的典章制度呢!接照《谥法》的规定,见多识广叫做文,不辛勤劳苦却有名声的叫做灵。可以追赠他临终前的官职秘书监,追加谥号为‘文灵’。”所以古时候《谥法》对“灵”字的解释是投机取巧的意思,因此郑羲的谥号就成了他政治上的一个污点,而且还的钦定的,黑的都伸手不见五指了。
郑道昭是郑羲的幼子,他从小就非常好学,综览群言,以诗赋著名于当世,常常与皇帝对座饮酒赋诗,颇得皇帝的赏识。公元495年,他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君臣联句作歌,传为佳话。公元499年,孝文帝病死在南征途中。孝文帝临死前,让弟弟元禧辅佐宣武帝元恪,但元禧身居宰相和辅政大臣之首,却暗中收受贿赂。身边已有姬妾数十人,心中却仍不满足,还到处挑选美女,以满足自己的**。宣武帝对此十分厌恶。公元501年春,宣武帝召元禧等入光极殿,下诏说:“我往日身患疾病,全靠诸位父辈处理政务,从今以后我打算亲理朝政,你们暂且回家,听候我的安排。”随着便下诏晋封元禧为太保,领太尉。宣武帝亲理政务后,元禧心里不高兴,便和妻子的哥哥任给事黄门侍郎的李伯尚密码谋反,有和直寝将军符承祖、薛魏孙商定准备杀害皇帝。这一天,宣武帝在芒山休息,停歇在大佛像的阴影下,不多时便躺下睡着了,薛魏孙当即准备举棍杀皇帝。符承祖悄悄地向魏孙说:“我听说杀皇帝的人身上长癞子。”薛魏孙一听,便暂时停手了。皇帝很快就醒过来了。过了一会,武兴王杨集始出城,驰马来向皇帝告发了元禧等人的阴谋。
而这时元禧并未怀疑事情败露,还带着他的亲随及宠妾们前往洪池别墅,同时派遣手下刘小苟前去向皇帝报信,说是准备考察一下并打猎牧马。刘小苟走到芒山岭上时,遇上皇帝的卫兵,他们责怪刘小苟怎么穿着红衣服,便要杀他。刘小苟忙说自己要告发谋反的大事,兵士们才没有下手。当夜,宣武帝派兵到他的住处追捕他,元禧便从洪池别墅向东南方向逃走,跟随在元禧身边的只有心腹龙武。元禧对龙武说:“你说一条谜语,我来设法解破,以消消心中的愁闷。”龙武忽然想起一条旧谜,便说:“睡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元禧说:“这里说的是眼睛。”可是龙武说谜底是筷子。他们渡过洛水,来到柏坞时,元禧回过头对龙武说:“你可真的下定和我同死的决心?”龙武说:“如果能和殿下同命运,虽死如生。”不久,元禧被抓住了,送往华林都亭。宣武帝命人用千斤重格子把龙武和元禧锁了起来,由羽林军在一旁防卫。当初,孝文帝观看天上的三台星宿有谋逆的气象,就开玩笑地对元禧说:“天象发生了变化,你终归会谋反的,但最终一无所成,只是留下恶名而已。”至此,果然是一言中的。元禧临死时,垂头丧气十分惊恐,他和几位当公主的妹妹诀别时,竟然还提起几个爱妾。公主们边哭边骂他说:“你的罪正是由于多找女人,贪求财物,以致有今天结局,怎么还念念不忘这些人!”元禧十分羞愧,无言以对,于是被赐死于自己的家里。元禧的剩下的财产赐给了内外百官,一直分到没有等级的下吏,多的分到百匹,最少的也有十匹之多,他积累的财物富可敌国。可惜的是积到多时,眼闭了。
本来郑道昭在北魏朝廷里混得很不错,谁想到他的堂弟郑思和参与了元禧谋反,事发后郑思和也被杀了,郑道昭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出京城,到光州当了刺史,后又转为青州刺史。在光州任职期间,郑道昭为政宽厚,不用滥施刑罚,深受百姓爱戴。但因为郑家和“谋反”有了点关系,所以郑道昭就和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传说,郑道昭晚年辞官后,就在大基山道士谷中出家修道。天天和道徒们颂经、炼丹、下棋、攻书法,还写了很多的诗,在北朝文学开始兴起之际,郑道昭是较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长于写景,略具清拔之气,风格与南朝的谢灵运和鲍照相近。但今仅存诗4首,文章3篇。他的文章,两篇是章表,没有什么特色,只有《天柱山铭》很有些文采。所以近代刘海粟先生很推崇郑道昭的诗文,赞其为“一代文宗”。
郑道昭在文化领域混出点名声之后,就想要为自己的父亲郑羲树碑立传,可郑羲的名声在当时臭的朝野皆知,谁也掩盖不了。光是这碑名就很伤脑筋,魏孝文帝给的谥号是“文灵”,“文”字还好,关键是这个“灵”字,包含了投机取巧的意思。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天的夜里郑道昭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仙风道骨的老者,手中提着一支居大的毛笔对他说:“你想为自己的父亲树碑立传也是一片孝心,这件事情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其实你想怎么写都行,只要写好之后,把它藏在深山僻静的地方,大家都看不见,又有谁会来和你争论是非?”郑道昭一想,老者说的也对也不对,对在这样的确可以为父亲树碑立传。不对的是树碑立传的目的是为了流芳百世,而要是把碑藏在深山就违背了这个目的。老者一看郑道昭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就说:“你也不用担心这块碑文不能传世,只要你把自己书法的气势都写进这块碑文中,到时候它自会流芳百世,你父亲也会因此而名垂千古。”郑道昭一想也对,等这个朝代的人都死光了,过了几百年也就没有人会知道父亲郑羲的这点破事了。所以他问老者碑文应该刻在什么地方好?老者用笔一钩,只见一道道彩墨在空中飞舞,放射出耀眼的霞光,交相掩映成了一个个怪石嶙峋的山峰,正是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图画一成,老者就化成了一缕青烟,消失不见了。郑道昭第二天醒来,才知是南柯一梦。于是他把父亲的碑名写成了《荧阳郑文公之碑》,去掉了谥号中的“灵”,然后把父亲的政绩写得天花乱坠,极尽文过饰非之事。可是他父亲的过失还是被写进了《魏书?郑羲传》中,这就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郑道昭为父立碑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但《荧阳郑文公之碑》的书法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学的是《乙瑛碑》,措画学的是石鼓文,与草书同源,所以自署为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文苑中的奇珍异宝。龚自珍也将它同南碑之冠的《瘗鹤铭》相提并论。康有为曾誉《荧阳郑文公之碑》为“魏碑圆笔之极轨”。清嘉庆、道光间,在山东云峰山、天柱山等处,共发现了郑道昭的题刻40多处,它们成了北魏书法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郑道昭也因此有了“魏碑鼻祖”的美称,还被誉为“书法北圣”,与南方的王羲之齐名,被人称为“南王北郑”。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