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十二月四日的傍晚,站在船头的叶帆已经能够看到巍巍的南京城楼,自沈万三建成南京城楼之日起到今天已经有两百年的了。远远的看着南京城在暮色下和黑色的城池轮廓与断断续续的青黑色山脊融为一体,似乎就横亘在朝天荡水天的尽头。江中的一些小沙洲和江滩大片的芦苇荡已经被野火烧过,烧的一片焦黑,略微破坏了这夕阳西下的美景。可能是为了防江匪藏匿而纵火,还能看到野鸭水鸟给烧焦了的尸体。
看着这大明朝的留京名城南京横亘在水天的尽头,视野之间,心中没由来的涌出一阵豪气。
叶帆觉着自己越来越适应这个世界而,这个年代的城市在庞大,就像眼前这经历了无数历史风霜的巍巍南京城,也无法跟五百年之后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森林相比。但是一旦适应了这个世界,就觉着在农耕社会能出现一个六七十万人口的城市真是一个奇迹。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南京城的人口一度超过了二十万户,将近一百万人口。明成祖朱棣得天下之后,奉行“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南京城中的富户被勒令迁往北京的不下五万户,将近二十万人,后来,又迁了十万人口填云南。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曾经导致南京城急剧的衰落,然而,南京城作为大明朝的留京,集江南的富庶精华,近百年的人口又恢复到了十五万户左右。
站在船头的叶帆,很难想象的出来在这个运输只能靠马驮人扛,水路运转的时代,维护南京城六七十万人口的运转,到底要耗费多大的心血。
明代时修筑江堤不比后世的钢筋混凝土,现在的江堤多为土堤,也有在江边筑成石堤,但是代价极为的高昂,即便是集大明之财力,没个十年八年的也不能都把长江边修成石堤。为了应夏秋时节的湖水凶猛,江堤就建筑的十分辽阔。特别是到了南京段,为了防止南岸的江堤被洪水冲塌,北岸的江堤修筑的十分遥远,形成了一个江水的缓冲区。北岸被冲垮还好处理,要是南岸被冲垮,江水漫进了南京城,那可就真真成了大灾难了。
天色擦黑,两艘战船终于停靠在了龙江码头。南京最重要的港口就是龙江(今下关),附近有龙江造船厂,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在此制造、下水。洪武三年(1371年)十一月,徐达北伐胜利后班师回朝,朱元璋亲自到龙江港迎接北伐将士。郑和下西洋,船队都是从龙江港启航,集结于太仓刘家港后开赴大洋。
叶帆站在船头,就看到今晨骑马提前赶往南京城的温良靖带着几个人站在了码头等候。叶帆让温良靖提前进城安排住宿的地方,毕竟两百多名大头兵不可能都住在城中驿站。正当叶帆要走下船头和温良靖打招呼的时候,站在温良靖身后的那个矮个子少年却扬手大声的喊道:“叶大哥,叶大哥……”
叶帆定睛一看,却是一个多月没有见到的妙儿女扮男装的站在码头,在他的旁边,站着也是多日未见的廖世豪。
妙儿兴奋的朝着叶帆直摇手,口中高呼“叶大哥”让码头上的船夫行人纷纷侧目,妙儿也不管这些,看着叶帆下了大船,一边摇手一边往叶帆这边跑了过来。
叶帆心中奇怪,自己中举之后痴缠胡可儿,可没少受妙儿的明里暗里的讥讽,即便是自己冒险救下了三人,妙儿对自己也是不冷不热的,怎么一个多月没有见,妙儿竟然对自己这么亲热了。他哪里知道,痴缠胡可儿时候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勉强中举的落魄举子,南京城中追捧胡可儿的达官贵人,士绅富贾如恒河沙数,数都数不过来,那个时候的妙儿对叶帆自然是没有好脸色。而这一个多月之后,经历了江阴血战的叶帆经朝廷特旨擢升为按察使司知事,朝廷军将,手握五百兵马,也算是一方要员。并且叶帆在江阴城外死战不退的英勇形象早已经被来往客商传遍了南直隶,再加上朝廷对叶帆的加功进爵,叶帆已经取代了顾天俊成为无数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梦中情人,妙儿对叶帆的印象自然也大为改观。
妙儿还是小女孩的心性,急冲冲的跑到叶帆跟前,收不住脚,一头撞进了叶帆的怀里,差点把叶帆给撞倒了。
可惜这大冬天的,叶帆也是一身铠甲,妙儿也没从叶帆的怀中感觉到温暖的温度,吐了吐舌头,满脸通红的从叶帆的怀里面钻了出来。羞涩的藏到了廖世豪的身后,也不敢探出头来。
温良靖,廖世豪还有旁边的一个中年人已经走了过来,叶帆和廖世豪寒暄了几句,温良靖把那位中年人给叶帆介绍道:“这位是陆家在南京的掌柜,陆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