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桓玄死讯,桓振提剑,闯入晋安帝的住处,怒向安帝喝道:“臣一门何负国家,而屠灭若是!”
这一句可是对牛弹琴,白痴皇帝晋安帝呆望桓振,一句话不说。在一旁伺候的傻皇帝的兄弟司马德文连忙向桓振施礼,陪着小心说:“我兄弟怎么能干这事!”
桓振一想也是,这事儿跟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自己找错地方了。
不久,听闻孩子桓升又被杀于闹市。桓振终于忍不住了,你们杀我兄弟,我就剁了你的兄弟,又要杀安帝兄弟。但他的杀人计划还没有等到实施就夭折了,因为桓谦不同意蛮干。
桓振是桓温亲侄桓石虔之子。桓石虔小名镇恶,少年时诸将射虎,开玩笑让桓石虔拔箭,这小子真的从受伤怒跳的猛虎身上亲手拔出数箭,吓得桓温的小弟目瞪口呆。桓温带兵入关讨伐前秦老板苻健,桓石虔竞以单骑冲入前秦万人军中,救出被围的叔父桓冲,“三军叹息,威振敌人”。桓振有其父风,果锐敢斗,但暴横无行。
桓玄被斩后,桓振聚众攻陷江陵,挟持安帝,慨叹道:“公昔早不用我,遂致此败。若使公在,我为前锋,天下不足定。今独作此,安归乎!”自称都督八州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桓谦是桓玄的叔伯兄弟,他也不是和傻皇帝有感情,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大势已去,老板死于非命,总得又一个筹码保命,而傻皇帝的分量不轻,剁了太可惜了。桓振与叔父桓谦商量了一阵,觉得拉大旗作虎皮也不错,于是以傻皇帝安帝为主,把国玺奉还晋安帝,请他正式复位,“还政于晋”。自为荆州刺史。
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正月,桓振挟持晋安帝至江津(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南),提出以割江、荆二州为条件,奉还天子。现在的局势变了,桓家已经没有资格叫牌,刘裕当然不能接受这个条件,派出大军扫荡。由于桓振勇武,刘裕派去的大将鲁宗之被打得大败。不久,刘毅等人击败桓玄的小弟冯该的残部,桓谦匹马逃走,众人迎安帝反正。
桓振收拾溃军,复袭江陵,败中取胜,竟能大败东晋宗室司马休之的主力。不过,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最后,桓振身边仅剩数十人。就是如此,这小子也不服输,仍与晋将索邈大战于沙桥。“振虽兵少,左右皆力战,每一合,振辄瞋目奋击,众莫敢当。”
数千大军竟奈何不了区区几十个流寇,晋军够怂的!估计是内心深知日暮途穷,悲观失望,桓振数战之后,以酒当水,痛饮完毕,又乘醉突阵。晋军这回学乖了,谁也不上前短兵相接,一齐放箭,桓振身中数创,仍前冲不畏,斩将搴旗,无人敢挡,最后,这位桓家最后一个纯爷们也战死于沙场。桓谦听说桓振败亡,觉得江南再无容身之地,奔于后秦。
桓氏亲族中,因桓冲忠于晋室,故特免他的孙子桓胤之死,流放到新安郡。不过,他的苦难远没有结束,因为他碰到了何无忌。
何无忌忠贞坚定,但意气用事,每当有人做事不合其心意,情绪就会显现在其说话和神态上。殷仲文弃暗投明,做了东阳太守。殷仲文文章写得好,为世所重。谢灵运曾经评价说:“文才不减班固。”何无忌十分仰慕殷仲文,急于向他讨教,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殷仲文出公差,答应顺道拜访何无忌。何无忌非常高兴,命令文人殷阐等人撰写义构文,以等待殷仲文的光临教导。没想到殷仲文把这事给忘了,办完事就走了。何无忌认为殷仲文瞧不起自己,让自己在小弟面前丢尽了面子,于是大发脾气,想一想不解恨,就向刘裕打小报告:“桓胤、殷仲文是心腹之患,南燕对比起来不足为忧呀。”视消灭他们比对付当时南侵的南燕更重要。
这句话让刘裕记住了,当年闰二月,刘裕府将骆冰因谋反而被杀,其父骆球与殷仲文、殷叔文等皆被指谋反而被诛杀,而桓胤亦被指是殷仲文阴谋拥立的桓玄继承者而被杀害。经历桓玄之乱,桓玄的叛变终于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东晋的国祚,也马上要走到尽头了。
桓玄的出生很灵异,他的死也带有宿命色彩。据说,元兴年间衡阳有母鸡变成雄鸡,八十日后鸡冠却萎缩了。后来桓玄建立楚国,衡阳郡亦在十郡以内,而自桓玄即位至败走建康,也大约是八十日。当时亦有童谣:“长干巷,巷长干,今年杀郎君,后年斩诸桓。”郎君即司马元显,桓氏则于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因桓玄败死而遭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