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打的什么哑谜?朝廷大臣觉得奇怪,没有人能够解开这个谜底,于是,向老板提出了意见:“臣等见高允毫无道理的痛哭,让陛下为之悲伤,这是为什么?”
拓跋焘长叹一声,黯然说道:“崔浩被诛杀时,高允也应该去死,是太子苦苦求情,他才能活到今日。今天没有了太子,高允看见了朕因而很悲伤啊!”
君臣相知到了如此地步,一切尽在不言中,一个眼神儿就心领神会,我现在相信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太子因为自己的震怒而死,太不值了。拓跋焘虽然郎心似铁,但当爹的哪有不心疼儿子的!午夜梦回,拓跋焘想起儿子就老泪纵横,频有追悔之意,后来了解到太子的属下都是受冤枉的,所谓的横行不法都是空穴来风,甚至骂一顿都觉得过分。而这一次的始作俑者是宗爱,因此,拓跋焘看这小子就有些不顺眼了。
宗爱是宦官,干的就是伺候人的活,心眼儿活泛得很,如何看不明白领导的态度。看到拓跋焘对自己的态度明显不好了,宗爱心里害怕得几乎疯了,自己的老板杀人成性,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死活,杀人比宰鸡还容易,因此担心保不齐哪一天就被剁了。
一般来说,作为部下,唯有赶快检讨错误,获得老板的谅解,或许还有生路。然而,宗爱为人狠毒,根本就不肯服软,打算先下手为强,剁了老板,自己拯救自己。
一个端茶倒水的太监,竟然出现了如此恶毒的念头,这不是自己找死吗!但历史告诉我们,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小人物干的,而且很多都干成了。如果一个掌握关键权利的小人物横下心来,也能够让历史跑偏,甚至走向不归路。宗爱虽然是一个宦官,但长期在皇帝身边服务,手中的权力巨大,也因此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如果他要是敢于下手,处于深宫之中的拓跋焘反倒成了弱势群体。
让历史遗憾的是,宗爱不仅敢下手,而且没有任何的犹豫。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二月,这一年发生了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繁荣的北方成为了一片焦土。西罗马帝国皇帝万分惊恐,只得请求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
正在双方讨价还价的时刻,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河罗莉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
罗马帝国在野蛮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将美丽的河罗莉亚公主送到阿提拉的床上。将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在遥远的华夏,也发生了一个足以改变人类未来的重大事件。二月甲寅(3月11日),在北方的草原万木复苏之际,魏国中常侍宗爱暗下毒手,杀拓跋焘于宫中,对外宣称暴病而死。
拓跋焘英年早逝,死在了自己的部下手中,时年四十五岁。拓跋焘正在人生的辉煌阶段落幕,留下了历史的遗憾,葬于云中金陵,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拓跋焘为人勇健,善于指挥,长于计谋。战斗之中,亲犯矢石,神色自若,命将出师,违其节度者多败,按照命令进攻的,几乎都得到了胜利,因此将士畏服,为之尽力。拓跋焘不仅具有卓越的智慧才能,在政治上也是天才,有知人之明,常从士伍中选拔人才。为人公正,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爱之人亦不宽假。拓跋焘生活简朴,自奉俭朴,而赏赐功臣绝无吝惜。拓跋焘没有民族偏见,倚重汉人,李顺、崔浩、李孝伯等人先后掌握朝权。尽管优点不少,但缺点也一样突出,个性果于杀戮,处死大臣后常懊悔自己动刀太快,可就是改不了。
拓跋焘雄才大略,擅长大规模迂回作战,在他的指挥下,北魏军力日渐强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一举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统帅(第一位是后赵天王石勒,见《五胡贼猛》),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