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中兴之主刘义隆
2018-04-15 作者: 尉迟青云
第三十八章中兴之主刘义隆
被后人称为宋文帝的刘义隆,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生于京口,长大后身高七尺五寸,博览群书、涉略经史,尤其擅写隶书。Www.Pinwenba.Com 吧
刘义隆虽然年轻,但参加革命的时间不短,是一个红小鬼。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刘裕灭亡南燕,夺取了山东半岛,得悉镇守广东的卢循造反,于是率军回国平叛。为了稳固后方,命令小弟刘粹辅佐年仅四岁的刘义隆镇守京口,防御卢循之乱。
东晋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刘义隆受封为彭城县公。刘裕北伐,令刘义隆为冠军将军留守,东晋朝廷加封其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刘裕收复关中,灭亡后秦,还军彭城后,又加封刘义隆为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并命其镇守洛阳。刘义隆还未到任,因为洛阳遭到了北魏的攻击,刘裕舍不得儿子落入危险之中,又改封刘义隆为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成功上位以后,儿子们水涨船高,刘义隆受封为宜都王,食邑三千户,加号镇西将军。
刘义隆安分守己,从来没有对中央大权产生非分之想,但江湖之中,身不由己,一不留神就坐在了龙床之上。
因为刘义隆尚未成年,朝中大权一直由徐羡之等人掌握。刘义隆埋头学习,谦虚的对待大臣,名声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朝野之间达成共识,应该让刘义隆亲政了。
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徐羡之和傅亮上表,要求将朝廷大权交给皇帝。刚满十八岁的刘义隆不同意,接连三次推辞,徐羡之接连请求,刘义隆最终接受了。徐羡之卸去了职务,回到私宅修养。
宋文帝刘义隆身体多病,好猜忌,但毫无疑问,他是个有主见有决断的人,他虽然借助谢晦等人之力登上宝座,但内心深处却并不感激这些功臣宿将。情谊这个东西,是小恩小惠,无法和国家相提并论,太注重情义的人,不会有大出息。在他看来,如果大臣们擅自废立,子孙后代将永无宁日。为了后代子孙的江山社稷,这一次政变必须清算,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得到教训,以后不敢干涉帝王家事。
在等待了一年之后,刘义隆羽翼丰满,完全控制了国家政权,于是,在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大开杀戒。明正典刑杀了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留在京城做人质的长子谢世休,接着又下诏历数谢晦罪状,亲率大军沿江西上讨伐谢晦。
谢晦是一代名臣谢安之兄谢据的后人,为人机警聪明,是刘裕依仗的左膀右臂。在刘裕执掌东晋大权时,谢晦代替患病的刑狱参军处理讼案,把积压如山的案件,随审随断,竟无一点错误。
我记得这是庞统的故事,也不知是谁山寨谁的。
东晋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刘裕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并命振威将军徐逵之为前锋,谢晦也在参与此次征伐的幕僚中。结果,出师不利,手下大将徐逵之战死。刘裕大怒,要亲自披甲作战,被谢晦死命抱住。刘裕命谢晦放手,如不放手就剁了他。谢晦就是不撒手,回答道:“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
谢晦刚当荆州刺史时,很是得意,特地在上任前,去与堂叔、柴桑侯、光禄大夫谢澹辞别。谢澹问谢晦有多大年纪了,谢晦回答说:“三十五岁。”
谢澹听后笑道:“从前荀羡二十七岁当上北府都督,你与他相比,已算是很老了。”谢晦听后面有愧色。
朝廷大军兵临荆州,谢晦无可奈何,只得起兵抵抗,接连打败了讨伐军,然后挥军挺近建康,上书为自己申诉,好一顿抢白宋文帝,导致朝廷震动。
宋文帝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对参与废立的名将檀道济网开一面,命其戴罪立功,率军讨伐谢晦。
檀道济狠狠吓唬了宋文帝:“在武帝进攻关中之时,十条计策有九条是谢晦出的。此人雄才大略,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对手。”
檀道济充分肯定了谢晦的才能,弄得宋文帝面如土色,然后话锋一转,安慰说:“但是,谢晦就是一个参谋,从来没有率领军队进行战斗的经验,在行军作战之中,有很多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