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重生之无敌战神 > 第十节 是非之间

第十节 是非之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别看萧综年纪虽轻,却也是深谋远虑,携带全家主动要求前来接收徐州,应该早就想好要投靠北魏,伺机再报父仇。再不济,在北魏扶持之下,可以先恢复南齐国,自立为帝,再徐图谋。

好在陈子云早就洞悉他的计划,虽没有阻止他离开彭城,但也为大梁国留下2000精兵,要知道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曾受过他的训练,到了北魏军中,就会让对手熟悉并掌握自己的作战要领与战术方法。而且如果少了这2000人马,这座城池更加难保,徐州恐怕丢失的更快。

连接收徐州的郡王都投奔了敌军,看来大势已去,南归已成定局。陈子云决定让萧关派一小队人马护送元法僧家眷与何氏等人由盐渎县郡南下沿江西行后,再过长江返回建康城,这应该是目前他能想到的最安全的一条路线了。

可是世事难料,他刚刚想好的计划就被打乱了。元法僧和曹仲宗二人遣人急传他入宫。

一个更坏的消息由快马传来。

原来,元法僧为了和北魏抗衡,自己又不愿将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以供军需,所以,今年在他所辖的七郡二十四县多征了三成税赋。

徐州地面临江靠海,相对富庶,百姓日子还算过的去,但加了三成税赋,门阀士族们就不愿意了。单加在百姓身上,无异于是竭泽而渔,那么这些钱粮大多要靠这些富家族户来承担,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其中有一个人叫元显和,是北魏徐州安东府长史,长史的官不大,是个闲职,就是这个闲职,也是元法僧给的,因为元法僧是他叔祖,两家渊源很深。但他家是当地望族,家中田多人广。元显和也是个精明的人,对于是否起兵,并相助哪一方也是考虑了很久的。如今他看元法僧加征赋税,朝廷又围城攻打,估计胜利的天平迟早倾向于朝廷这边,所以最终决定打着朝廷的旗号征讨元法僧。

由于家中钱粮甚多,平时本又有带甲人一千人,所以他联系富户招兵买马,很快就聚集了一万人马,准备北上参与讨伐元法僧。

听到这个消息,陈子云真有些百思不解,这个人,如果元法僧早些用点心思,是完全可以争取过来的,可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怎么就成了敌人?这都是他不懂得如果理财理政的结果,这样一来可把大家害惨了。

元显和起兵,把南归的道路彻底切断。陈子云想让家眷离开是非之地的想法,都无法实现。

讨论方略时,曹仲宗比起元略要强很多,他建议从东面突破魏军大营,从海上回南朝。

想法没错,北魏三面围城,分兵建成十八座营垒(西边被陈子云夺了一座),西七,北八座,东面却只有两座,最易突破。但大船缺少,能南回之人,必只有千余人,其余大部分人都将战死或被魏军俘获。

就连元法僧也不同意这个方案。元法僧的意思是元显和只是个书生,临时凑起万把人来,不难击破,不如先攻下他来,南退之路也就有了。

但曹仲宗说:如分兵南下,必要速战速决,最少需要三万人,万一魏军乘虚来攻怎么办。如果能尽快拿下元显和还好办,如果时间一久,双方打成胶着状态,这边恐怕城池难保,何况豫章郡王在敌军营中,他的号召力也是有的,我军军心也不稳,到时候,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那谁又能在短时间内用少量兵马去击退元显和呢?

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陈子云,他两次以少胜多,且耗时极少,如果突袭元显和部,非他莫属。

可他们哪里知道,皇上有旨,非万不得已,陈子云只做监军,不领兵打仗。前两次大胜之下,皇上并未奖赏来信反而多有责怪之意,其他人尚不得知,但陈子云却是心中有苦难述。

圣意难违,何况帝心莫测,每一件事的安排你很难猜透他的真实想法。

元略两万兵马全部折损,皇上并无怪罪,只让他回到建康城养老,陈子云已经估计到是皇上认为他所率领的北魏兵马在江南始终是个威胁,这次不过是借故铲除掉而已。

至于萧综入魏营,皇上难道事先一点都不知晓?还是皇上早就对他产生疑虑,让他自我暴露,如果投敌,则去了心腹大患,如果忠心拓疆开域,那以后还可重用。他极有可能在试探印证自己早有的猜测?还是根本就想让这种事发生?近来的事,着实诡异,且疑点重重,陈子云不得不反复思量。但目前局面越发恶劣。如果再拖下去家眷的安全真的就难以保证。

还是元法僧先说了话:子云,守城的事交给我和曹将军,元显和那里就只能劳烦你了。我全家性命都拜托你手,还望你记在当年我们俩饮茶立誓之言,勿要推辞,再帮老朽一把。

曹仲宗也劝说:现在敌势浩大,守城亦也艰难,但陈监军放心,你一日不回,我定在彭城,绝无离开之理。

既然宋王和主将都如此说了,陈子云也不好推辞,何况他也要为何氏她们着想,不能置她们于危难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