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仇鹰现有商品的市场销售,将不再进行调整,庄西言也不再插手(没那么多精力)。
对于成立“南华(巴达维亚)实业公司”,在巴达维亚新建冶金、机械、橡胶、化工、食品等近代化企业,对于仇鹰来说,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此前,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仇鹰将会把这个项目推后两年。理由是自身实力有限,如果前期摊子铺得太大,有崩溃之险。
但是,与一个有实力的人合作,特别是这个有实力的人其人品还杠杠的,就让仇鹰有了提前计划的可能。
此前,仇鹰孤军奋战,在整个南洋,只是一个点(坤甸),现在有了庄西言的加盟,不但让自己这个点得到了强化,而且还新建了一个点(巴达维亚),假如殖民政府向自己动手,自己打不赢,可以带着部队到热带密林之中打游击,但那些从事实业的华人怎么办?此外难道自己就一直在密林里打游击?
而巴达维亚建立实力,挂在庄西言名下(仇鹰隐藏在背后,这是说好了的),如果殖民当局还要对仇鹰动手,那么仇鹰立即就可兵分两路,一路在婆罗洲牵制殖民军,另一路则可以在巴达维亚见机行事。两个点,等于是两个拳头。
至于新建冶金、机械、化工、食品等近代化工业企业,仇鹰目前虽然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但张大刚、柳长生、徐鹏飞、李露露四人都表示,他们完全可以应对目前相关企业的技术问题,他们惟一的麻烦是分身无术罢了,如果再招一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办好几个厂不过小CASE而已。
合作项目2与合作项目3非常相近,最直接的目的两个:
第一,向华夏大陆输入大米、小麦等粮食,如有必要,可在旱灾严重的陕西河南直接发放粮食,翻开民国史就会明白,饥荒并不只是发生在1942年,或许,1942年之所以能拍成电影,是因为有倭国人的侵略,这不是我们的错,但中原大战前后,因为饥荒饿死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呢,谁来负责?
第二,从华夏引进移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意义上,华夏的人口都太多,华夏历年的饥荒,饿死如此多的人,敢说与人口太多没有关系?而南洋华人虽然绝对数量不少,此时至少有500万以上,但与南洋广大的土地和热带资源相比,南洋的人口密度还是太少,如果历史上,有人有意识地将华夏那些快要饿死的人口引入南洋,仇鹰相信,后世的南洋华人,日子应该更加好过一些。
合作项目2与合作项目3,还有两个隐藏目的。第一,积累一批运输船只训练一批水手,以待以后成立海军备用;第二,华夏移民到了南洋,不但是垦殖劳力和工厂工人,同样是非常合格而且非常忠诚的兵源,如果能够在未来三年内,从华夏引入1万名退伍兵以及100名混得不如意的基层军官,仇鹰就可非常轻松地拉起10万人的队伍。
在必要的时候,仇鹰将采取高薪挖人的手段。
这种手段,对于仇鹰来说,也是可行的。仇鹰所要的忠诚,其实是对华人事业的忠诚,不能当带路党,不能当汉奸,而不是其他。但凡跟着仇鹰的人,普通士兵,要让其有个好归宿,而军官,发发小财又有何不可?当然,喝兵血是不允许的。
至于是否忠诚于仇鹰个人,反而是非常次要的。仇鹰作为未来人,深知人品是靠不住的,而惟一靠得住的,是一套好的机制,让人的能力、野心有地方释放。
地球虽然不算大,但要安放一个人的野心还是比较容易的。再说,你只有野心而没有能力,算什么呢?只能说是一个疯子。
此次坤甸之行,庄西言算是满载而归。
从经济上看,他怀中就揣着“南华(坤甸)公司”开具的20万美元的支票。
从未来的权力构架上看,在新的三个公司里,庄西言是当然的总裁,至于各个企业或公司,可以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担任“执行总裁”,仇鹰甚至连财务人员都没有派出(他自己都不够用),庄西言想做什么,仇鹰完全放心。
当然,仇鹰也派出了人员,徐鹏飞,[X界]的船用机械设计师,派他出马,是担任新设立企业的“技术总监”。
此外,还派出了10名士兵,其中带队的是原特战排的一名班长,后来做了仇鹰贴身警卫的李忠毅,另外9名士兵,也是新组建部队的各班班长,杀起土著来,都是从来不手软的,可以说这10人,个个都是四村民团的骨干。
李忠毅,将担任庄西言的私人安全顾问兼公司的“安全总监”,其他9人,则分别担任各公司的保安部长或保安经理,职务名称不一而足,但职责只有一个,尽可能地像四村民团一样训练保安,将这些家伙训练成战力强大的军人。
同时,各公司保安部成立后,这些家伙还要兼顾对工人进行军事训练。
仇鹰的想法是,在必要的时候,工厂的工人拉出来就是士兵,不说进入一线战场作战,至少也能拿着枪到街头维持秩序吧。
当然,仇鹰这个其实不算是创新,某大神在红俄早就做到了,工人赤卫队,听说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