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讲故事
2018-04-14 作者: 战长风
第140章 讲故事
“这村子有没有驻兵之所?”他耐着性子再次发问。
“有,有个山后坝子可以驻兵。”楮求真答道,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与此同时,战长风叹了口气,他知道,楮求真又要吟诗了。
果然,楮求真说道:“这丹水出龙塘后,流经碧绿的旷野,沿岸柳树成荫,田垅叠翠。这里便是有名的山后坝子。这大山腹地的坝子,就像深藏闺中的小姐,别有风韵。这里空气清纯,万般宁静,微风徐徐。晨有雀鸣声声,偶见牧童驱牛而过,农夫荷锄下地,加之这里民风淳朴,竹树掩映的农舍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加之歌谣隐隐传来,时有云霓在翠岚间纹丝不动。这一切恰似大自然精心营造的一幅田园风景画。沿琴山逸响处来到这里,真是别有洞天之感觉,世外桃源之享受。这儿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一丹水,一坝田,一水车,一丰年’,便是对这里一种远离尘世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吟唱。”
“既然这里可以驻兵,那么我们就要小心些,不要漏了探查这里,以防敌人在此驻兵。”战长风不理会楮求真的民谣,自已喃喃的说道。
“我听说惠水有一座险峻的高山。”一边上,一个卫士听楮求真说的热闹,也插口道,“是不是象云台山那样的?”
“差不多,差不多!”楮求真连连点头,“此山叫望郎回,还真是够险峻的。”
“望郎回?”战长风听得奇怪,“这可是苗语山名?”
“非也非也,这是汉话,这里可是有传说的。。。。。。”看着楮求真那兴奋的表情,战长风只得听着,这是他自找的,谁让他忍不住奇怪发问呢。
“此山在惠水县城往南六十多里,”楮求真开讲了,“这山本叫纳窝坡,坡顶有一处宽约数十丈,高约丈许的悬崖峭壁。这面峭壁长期如刀切一般,又宽又直;加上峭壁长期没有受到雨水渗浸,因而颜色皎白,上面的一丝一纹都十分清楚。
其间,有一图案,形如一位少妇,手提竹篮,遥望远方,久久伫立在这悬崖峭壁上.那里的人们叫她‘望郎回’。
相传在久远之时,憨厚诚实的阿山与美丽善良的阿春彼此相爱,私自结合,早就对阿春眼馋的财主周百福知道了,于是想方设法拆散他们。有一天财主周百福使计,让阿山给拉兵的官差带走了,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阿春才知道阿山被周百福派兵拉走了。她只好跟随阿山留下的脚印,提着竹蓝,一步一跤,好久好久才爬到纳窝坡顶。她站在纳窝坡顶,靠着悬崖峭壁,顺着阿山的脚印向远方眺望,但始终没有见到阿山的人影,渐渐地连阿山的脚印也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盖住了。呼啸的北风吼了三天三夜,纷纷扬扬的大雪也下了三天三夜;阿春依着悬崖峭壁,提着竹蓝,朝着阿山远去的方向看了三天三夜,她再也没有回到纳窝坡脚,再也没有回到周百福的家。此后,人们常看到阿春长年累月的提着竹蓝,依着悬崖峭壁,久久的伫立在纳窝坡顶,遥望着很远很远的地方。天长日久,阿春的身影便深深地映在这段崖壁上。从此,人们便充满感情地将这崖壁上阿春的身影称作‘望郎回’。
另外,在纳窝坡顶的峭壁下,有一个形似偏厦的岩洞,名叫纳窝洞。洞虽不深,但很宽敞。据说那就是阿春、阿山当年结合的地方。现在人们不知道是为了纪念阿山、阿春,还是为了求得纳窝山神的保护,每年六七月间,都要扶老携幼,相约本地的中老年妇女,用竹蓝提着香、蜡、纸、帛到纳窝洞虔诚膜拜一番,以保全家消灾去病,四季平安。善良的阿春不仅长期企盼着阿山的归来,还要保护纳窝坡脚的人们。自此,纳窝坡脚的村寨就叫‘硐口’了。”
一边上,卫士在抹着眼泪。
战长风笑道:“你且慢哭,这传说虽然感人,却是个假的。”
“大人怎么能断定它是假的?”那卫士红着眼睛问道。
战长风一笑:“这山虽高,却还不至于高入云天,却不知这里何时下过雪?又如何‘纷纷扬扬的大雪也下了三天三夜’?这故事,只怕是没在南方长居过的北方文人所编。”
那卫士愣了愣,一脸不爽的看着楮求真,想是不满楮求真欺骗他纯真的感情。
“我也是听来的。”楮求真听得战长风揭露了这传说造假,不由得脸上发红,急忙声明。
战长风倒也不想有意给楮求真难堪,毕竟不过是个传说而已,他当下转了话题,向旁边一指:“那两个妇女却是什么族?看着不象苗人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