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必杀器
2018-04-14 作者: 骑都尉
第26章 必杀器
然后洛川告诉他们,在军营里,必须要遵守二十条军规,触之必罚,绝不留情。如果谁不愿意遵守,可以随时离开军营,绝不阻拦,但终生不许再踏入自己的军营一步。
洛川手下的这些新兵大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吃苦耐劳很是擅长。但是却要看在哪一方面,即使他们再能吃苦,能受累,在洛川这也不顶用。因为洛川对他们的训练根本就是非人般的折磨,无论身心还是**。高强度训练的时间一长,他们整日被榨干精力,一回到寝室便倒头大睡,睁开眼又要重复高强度训练。根本没有去思考的时间。
而队列训练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服从性。服从性加强,就会不假思索的相信洛川的每一句话。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个人思想不断被弱化,集体的意志却不断被强化。洛川每日宣导的那些‘绝对服从’之类的东西,竟渐渐取代了他们本来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心灵。
要想重振大汉军力,就必须得提升官兵的精气神。想当年在汉代初立之时,刚刚经历复兴的汉人,是这片土地上最自信心强悍的民族。他们闻战则喜、勇往直前,哪怕是当时如日中天的突厥人,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百年承平、文恬武嬉、矫枉过正、文尊武卑,使大汉的军队迅速腐化,官兵们贪生怕死、贪财好货,没有一点战斗力可言。
军队是民族的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全体族人的共同性格,军队的堕落也是民族的堕落,要想让民族一振颓势。先得让军队振作!
洛川不想出现突厥铁骑践踏大汉土地的情景,就只有用别的法子,提前唤醒沉睡在每个汉人骨子里的血性,这正是他严格军纪、魔鬼训练的目的所在……洛川知道,自己的魔鬼训练,很容易招人非议,他用来堵住悠悠众口,让士兵们心服的办法,就是陪他们一起训练。所有科目,洛川都带头完成,每日早课晚操,他亦全都在场。不光是洛川,就是赵冀、赵紫风也一样,每日和新兵吃住在一起,正是因为他们这些做长官的表率让他们很快和新兵融入在了一起。新兵们对洛川对赵紫风几人是又爱又恨,恨的是他们总能想出奇怪的法子来折磨自己,爱的是他们以身作则,和自己这些新兵同进退。
不过无论如何,领导者身先垂范,总是让人心甘情愿跟从的最好方法。
洛川几个月魔鬼般的训练成果也是显著的,这些新兵身体素质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与刚进军营时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些新兵对于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深有感触,因此对于洛川这些军官的恨意少了不少,感激之情增添了不少。
也正是因为对于手下士兵实力的自信,洛川在敢有和突厥这几十流寇一较高下的胆量。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和洛川有一样的想法,像泾河县尉李祯就是其中一个。即使是千户汤振、林克也是忧心忡忡,不是他们没有实力,而是因为他们对突厥的惧意早已深入骨髓。虽然近些年大汉和突厥并没有大的战事,但是小的冲突却时有发生。近百年的较量,突厥人的剽悍、野蛮、凶悍无不让大汉士兵胆寒。而朝廷重文轻武,让朝廷对突厥的紧逼步步退让,这也让大汉上至将官下到平常士兵对于突厥有了深深惧意。不战而惧,此乃兵家之大急。
突厥人给中原汉地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支来去如风、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突厥虽然经济力量薄弱,不可能与中原王朝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但在一系列的袭击战和遭遇战中却总能够占据上风。这主要是因为突厥骑兵在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上并不弱于中原军队。突厥称马为“贺兰”,本来就是名产,而骑兵所用的战马更是优中选优。突厥马并不特别高大,体高基本上在一米四左右,但筋骨精悍,比例匀称,最适合长途奔袭。
汉朝开祖皇帝就非常欣赏突厥战马,认为它具备“往来之气”。突厥战马所配备的马具也是非常先进的。马衔均为铁制,成对使用。衔上有两个孔,中间系带。带扣为活扣,一般用铁、铜或骨头制成,能够调整带子的松紧。马镫的使用使突厥骑兵的双脚有了着力点,战斗中就可以变单纯的砍杀为切击,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
突厥骑兵所使用的兵器大致可分为射远器、卫体武器、短兵器和长兵器四种。具体来说,射远器包括弓矢和鸣镝。卫体武器也就是突厥骑兵所穿的盔甲。一般认为,盔甲是侍卫之士的专用装备,控弦之士和柘羯不得染指。短兵器包括马刀、匕首和剑。马刀和匕首都做成直柄,区别在于前者厚重,后者刀锋有锲。剑制作得非常精美,剑身还镂刻图案,很可能是贵族佩戴的外来品。突厥骑兵所使用的长兵器有长矛和马绊两种。长矛也是用铁制成,矛尖狭长成棱形,锋利无比,可以刺穿敌人的重装甲。马绊也就是套马索,既是突厥牧民的牧具,也可以作为兵器。由于马绊如此重要,所以突厥法律规定盗马绊者处死。突厥骑兵的战术以高速度的运动战为显著特色。由于不习水性,突厥骑兵往往在冬季河水结冰之后南侵。而且,此时刚刚经过秋季,膘肥马壮,正是突厥用兵的好时节。
同时,塞北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草枯泉涸,通过掠夺南边的农业地区,也好解决草原上人畜的生存问题。总之,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战术素养,突厥骑兵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非常先进的,以至于毗伽可汗十分自豪地宣称:“我父可汗的军队有如狼,他的敌人有如羊。”骑兵对突厥的兴起和壮大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在农耕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与边疆的游牧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时,尽管中原军队往往占有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却往往在战争中处于劣势。原因无他,中原军队往往以步兵为主,对阵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军队,在军队的机动性、冲击性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这种劣势往往是靠人数优势难以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