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将源兵魂 > 第60章 构想(二)

第60章 构想(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时候还没有沙盘,作战时将领一般只是靠地图。于是洛川便将沙盘解释给孙继田听,虽然孙继田不知道沙盘有何用,不过看洛川如此重视,孙继田心中也对沙盘充满了疑惑。

到了晌午,几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粮简简单单的补充了下体力。洛川和孙继田几人继续观察周围的地形,这一带的地形很空旷,因为有黄河流经的缘故,这一代草木倒是比之前有些旺盛。不时的还可以看到几只野兔梅花鹿什么的猎物,天空中不时飘过几片云,为清澈的天空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洛川所在的这一带属于大汉和大宛两国边境的过渡地带,并没有两国兵丁把守。但是一到了战时,这一带便变得重要起来。

庆州府属于大汉边境上的第一道防线,而庆州府后面便是平原,无险可守。由此可见,庆州府对大汉的重要性。也正因为此,庆州一直被朝廷所关注,而庆州知府品级虽然不高,但是能够担任庆州知府的人大都是皇上信任之人。

虽然洛川所处的这一带是过渡地带,但是大宛的骑兵探子经常回来此打探消息。虽如此,但是这里风险并不是很大。因为两国近些年交易繁忙,而与大汉的交易是大宛重要的赋税收入,所以大宛国更为重视,不但不会抢掠汉人商团,反而会保护他们。

洛川几个人边看边走,已经碰到了好几拨商人,有汉朝人也有大宛人。洛川所处的地带属于泾河镇德西北地带,这一地带主要和大宛人交界,而庆州府和突厥人的交界处则要靠东一些。因此,洛川看到的大多是大宛人,突厥人则要少上一些。

突厥人和大汉也有交易,而且交易的规模比起大宛来要更大一些。突厥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和富饶程度是大宛不能比的。而突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于汉朝的商品推崇备至,所以突厥和大汉的交易也很繁荣。虽然两国时常有冲突发生,即使是战争,但是两国的贸易却一直未间断过。

庆州府面积辽阔,和突厥、大宛两国接壤,虽然庆州府地处大汉北部边界,没有江南水乡的富饶。但是庆州府却很是繁荣,来往于庆州府的商人络绎不绝,因此又有“塞上苏杭”之美誉。

虽然如此,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汉和大宛、突厥两个恶邻就会长此以往的和睦相处。突厥建国百余年,大宛也近百年,长达百年的历史告诉中原人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可能你早上还和这些蛮子有说有笑,晚上他们可能就兵临城下了。

站在这片土地上,洛川的思绪却又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还得先从宋宝元元年说起。这一年,本来臣服于大宋王朝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10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这一兵变让多年没有战事、边防不修的宋朝从高枕无忧的美梦中清醒过来,愤怒至极的宋王朝一气之下与他们宣布关系破裂。

正是在这一历史、军事背景下,宋仁宗与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复又采纳时为副帅的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赴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就这样,52岁的范仲淹在相继恢复了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后,一路西进,戍守边关,开始了他的军官生涯。初至延州,范仲淹选拔了一批将领,从当地居民间选录了不少士兵,加强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在防御工事方面,范仲淹采纳了种世衡的建议,先后在延北地带构筑城堡寨,久之,宋夏边界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宋仁宗庆历元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的身份知庆州,开始了他四年的庆州生活。

次年3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庆州西北的马铺寨。当时的马铺寨,虽然因地理之便有报警通讯的作用,但范仲淹下决心在马铺寨修建一座城堡,以彻底掐断西夏南下关中的交通线。而西夏人也认识到马铺寨的重要性,派人日夜防范。两军对敌,在西夏的眼皮子底子修筑城堡,其难度超乎今人的想象。

但范仲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先派一支先遣队悄悄抵达山顶先据其地,然后亲率将士抵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用短短10天时间,在这里筑起城堡。范仲淹筑城成功的消息传到东京,宋仁宗看了城堡的图纸后大为惊叹,赐名大顺。这也就是大顺城的来龙去脉。然而,1000年后的今天,当我沐浴着一派灿烂的阳光,慕名抵达这座城堡时,已经物是人非了。出华池县城一路往东,沿着张川河谷而行,先要到达老爷岭。

从老爷岭上看过去,久仰其名的大顺城不过是群山怀抱中的一座光秃秃的山头,只留下几堵土墙孤伶伶地立着。当年范仲淹笔下“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壮美景象已经被时间幻化成几许苍茫。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里曾经上演了无数次宋夏之间的激战,且宋军屡屡得胜,自然,这与大顺城可防、可守的地理之便息息相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范仲淹修筑大顺城的意义何其深远!同样意味深长的是,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经典地表达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贤还给这座城堡留下了一首苍茫的《渔家傲》。

他在此词里是这样描写塞上秋景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难想象,这一定是范仲淹于一个秋阳高照的下午登临大顺城时写下的。同样不难想象,他笔下的“塞下秋来”“四面边声”“落日孤城”“征夫泪”一定能在大顺城的方圆找到相呼应的景色。

自从发现如今大汉和历史上宋朝处境有些相似之后,洛川就在思索历史上宋朝是怎么应对西夏和辽国的。虽然宋朝羸弱,但是好在没有让洛川失望,范文正公给自己了一个应对大宛国的良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