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洪秀全大病一场(1)
2014-11-10 作者: 木吉他
第1章 洪秀全大病一场(1)
清朝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三月间,南国仲春,阳光熙熙,气候宜人。
广州的现北京路,那时候叫双门底大街,清朝广东省布政司衙门,就座落在这条街上。
前几天这里进行了一场院试,许多考生客住旅店,焦急地等待公榜,每年科考录取名单,都用红纸黑字写上,张贴在布政司大门边。
人群中急步走来一位青年,他约有25岁,姓洪名秀全,字仁坤,广东花县农村教师,他想通过功名跳出农门,这是第三次参加院试了前两次均告失败,此次考试他还带来了同村的两个小伙伴一起参加。这两个小伙伴都是17岁,还未成人,初涉考场。
清朝的科举等级依次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是初级考试,录取可得秀才称号,进而可考举人。进士,通过会试。殿试才可做大官。
花县离广州很近,隶属广州,因此花县的考生们都到广州参加院试初级考试。
就是这一个初级考试,就成了洪秀全一道跨不过的门坎,这第三次院试,命运又如何呢?
今天是应该公榜的日子,洪秀全与两个小伙伴离开旅店,行往布政司衙门。只是洪秀全心急腿快,甩开他们足有十几米远。
“仁坤哥,等一等。”两个小青年随后追来。他们的身后,到处是鸦片烟鬼,面黄肌瘦。
稚气未脱的冯云山和洪仁干都在感叹“赶不上仁坤哥脚步”的时候,洪秀全仰天哈哈大笑“莫怪为兄我脚步太快,你们处在那群鸦片烟鬼当中,受得了么?我可是闻到那烟味都感到恶心,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冯云山道:“自乾隆后期,英国人贩来鸦片以后,不到五十年,吸毒者便遍及整个中国。很多人追求那种吸食后飘飘欲仙之感,把一年的精力在几天中消耗掉。银元物质源源流进洋人地盘;鸦片烟毒日日侵蚀国民躯体呀!”
洪仁玕道:“看那些鸦片烟鬼将钱财都化着烟雾消去了,自己只落得个要死不活,形似饿鬼,恰似一具具没有意志的躯壳。”
洪秀全道:“鹰凭双翅虎凭威,人靠的就是意志。没有了意志,当然就只是一具消钱化米的活躯壳。我堂堂天朝大国已深受鸦片毒害,以至于民不聊生。国家之兴旺,只有靠我辈奋起而振之了。”
冯云山道:“可叹仕途坎坷!仁坤哥几经考场而名落孙山。此次我们三人一同来参加院试,但愿得到一个秀才称号吧。”
洪秀全道:“云山贤弟之才,决不在愚兄之下,仁干族弟也非等闲之辈,如我们同时名列高榜,岂不美哉。”
三人正充满希望。遐想连翩,忽一群绿头苍蝇“嗡嗡”飞来。有几只竟胆大妄为,盘旋在他们头上,时而亲吻他们的脸盘;时而在他们眼前表演歌舞。而三人实在不敢领教这群丑八怪的消遣,挥动巴掌,大力驱赶。
苍蝇们自讨没趣,真格儿恼羞成怒,于是怪叫一阵,配合默契地向三人轮番进攻。倾刻间头上浮起一片阴影,周围响起了讨厌的“嗡嗡”声。
三十六计走为上,他们三人躲躲闪闪,直往人多处大步走去。遇到一个餐馆,掌勺的正在刺鱼。这群苍蝇于是闻腥而欢。一路耀武扬威,实在也已口渴肚饿,见到鱼肚内脏怎不欢喜?撇了他们三人,齐齐向鱼肠鱼肚扑去。免费在那里就起餐来。
他们三人这才安宁下来,舒舒地喘了一口气,又不紧不慢地向布政司衙署方向走去。
行不多远,遇一群人团团站在街头,个个伸长脖子,聚精会神地围观什么。
他们三人好生奇怪,不由凑了上去。挤进人群里,只见中间一个蓝眼高鼻黄头发的洋人,叽哩哇啦地演讲什么。他打扮奇特:藏色长发,盘在头顶;大胡子飘在胸前;黑色长袍又宽又大,加上一副异国腔调,实在有趣。他身旁有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充当翻译,待他说几句洋话后,那位翻译道:“罗孝全牧师已经说了,他是奉天父上帝之命到中国来拯救人间苦难的。天兄耶稣为救民于水火,不惜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虔诚的传教士现在不惜艰辛,远涉重洋万里迢迢到此传教,仁慈的上帝会保佑每一个信徒的。”
翻译说完,罗孝全牧师又举着一本小册子左右移动着让人看,嘴里又讲了几句洋话。
翻译随之搬出一叠小册子,学着洋人的样子,拿起一本小册子让人看:“牧师说了,这本小册子名叫《劝世良言》,是一个中国基督教徒根据基督教义编写的一本汉字书。你们略通文墨的人都可以看懂,现在免费送给大家。”
接着翻译象散发传单似的将一本本小册子向人群中抛去。
人们起一声哄,凑热闹似地抢了起来。
洪仁干。冯云山抢书时被挤出圈外。
洪秀全体高身大,鹤立鸡群,他伸手一接便得了一本小册子。
三个人真是书迷,洪秀全当即翻开《劝世良言》,一路走一路看起来。
冯云山在一旁羡慕死了,挨挨擦擦,道:“仁坤哥,这书是你的了,自己看还不容易,现在你借我一观嘛!”
洪秀全故意逗他,只当没听见,昂着脑袋说一句,晃一下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冯云山气不过了,他突然伸手去夺那本小册子,谁知洪秀全早有防备,猛一抬手,高高举起那本《劝世良言》。
冯云山人小够不着,只有干着急,把个洪秀全乐得哈哈笑。
正闹着,衙署那边突然传来一声兴奋的叫声:“看啦!高榜已登出,看谁福星高照啊!”
洪秀全听得榜已公出,慌忙将《劝世良言》揣在怀里,带领云山。仁干,急急忙忙往布政司衙署那边奔去。
布政司衙署大院高墙上,用红纸写着这次院试得中名单。
榜前早已站了一群急切待观的考生。
有两个衣冠楚楚的富家子弟,一见榜上有名,立即欣喜若狂。
他俩大摇大摆地走出人群,免不得高谈阔论:“学生历来以骆大人为榜样,日夜深究其任途之道,终归皇天不负苦心人,以十年寒窗之功,名人前车之鉴,才得以榜上有名。哦!你知道骆大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