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军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自此以后,志军重又回复到先前的状态,而且慢慢适应和融入这个所谓的“学校”里了。
志军的同座是厂里的子弟,姓许,名杰,个子高高的,很瘦,皮肤黝黑,颧骨较高,很少说话。之所以安排和他一个桌子,是因为他们两人都是班上最高的,没有合适的搭配,只能安排在一起而且是最后一排。
志军开始知道许杰是厂里的子弟,便不太想搭理他,后来发现他本身话就少,两人更是无话可说了。
班上同学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慢慢多了起来,外面的和厂里的也逐渐打成了一片,下课后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交谈和打闹。
志军和另外几个外来的同学慢慢熟识了,感觉不再那么孤寂了。
志军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同座既不与其他厂里的子弟来往,也不和外来的沟通,除了上学,放学,上厕所,几乎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锲在凳子上。同座的怪诞,引起了志军极大的兴趣。于是志军决定好好探究一下这个怪人的底细。志军从侧面了解到吴杰在家里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爸爸妈妈都在厂里上班,爸爸是发酵车间的材料员,妈妈是另外一个车间的工人。家里情况都比较正常,那吴杰怎么如此不爱说话,喜欢孤独呢?带着这个问题,志军也和其他几个同学在一起分析过、琢磨过,但大家的意见是很正常,个性呗。
志军觉得不太满意他们的回答,个性既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养成的。像他这样不爱说话,还是头一次遇见。
志军想自己解开这个谜底。志军觉得都是同学,以后还会是同事,为何不能沟通呢?然道他有难言之隐或是受到什么打击?自己封闭自己,不食人间烟火?志军打算主动找个理由试试,看吴杰如何反应。
其实吴杰的表现,老师和同学都发现了,都对他投以不解和猜疑的目光。
如果一个集体原本是活跃的,往往因为一个沉默的人或不开心的人,便会变得谨慎和收缩起来,使得活跃的集体受到一定的影响。
班主任也是厂里教育科的干事,他也在为此事着急,急于想了解吴杰的内心世界,以帮助他走出孤寂,融入集体之中。
班主任找到志军,询问了一些吴杰的情况,同时希望志军主动接近吴杰,多多沟通跟他交上朋友。班主任的想法和志军的打算不谋而合,这让志军感到兴奋。班主任的吩咐,志军心领神会。
一天上课后,正好是语文课,因为不是专业课,大家一般比较放松,都在下面叽叽咕咕说话,老师也懒得管理,顾自讲自己的,照本宣科,完事后下课走人。
志军一边看书,一边斜着眼睛观察吴杰的表情。
此时的吴杰把语文课本竖起来放在桌上,然后躲在书后看一本课外书籍。
志军瞥见像是一本外国小说。志军心里盘算着如何跟吴杰搭讪。见吴杰看得如此聚精会神,志军立刻来了主意。志军有意把自己的语文课本掉到地上,然后猫下腰去拾课本,起来时蓄意把桌子拱了一下。因为桌子发生晃动,放在吴杰前面遮挡的语文课本便倒了下来。
吴杰脸露不悦,慌忙去扶倒下的课本,志军起身后见状,连忙向他表示歉意。
见志军道歉,吴杰翻了一下眼皮,没有说话,继续看他的外国小说。
“这么专心啊,看的什么小说啊?”志军有意问道。
见志军感兴趣,吴杰的表情相对缓和了一些,口里蹦出两个字:“《复活》。”
“哦,好书啊。我看过的,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一部作品。”志军脱口而出。
吴杰惊讶地看看志军:“你也喜欢看?”
“是啊,看了好几本了,其中有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见志军如数家珍,吴杰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