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个月的忙碌之后,李烈终于有了闲暇时间,来不及去野外踏青,也没有领略春光的明媚,李烈走进书房,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提起笔来编写教材。
按照他记忆中的知识,李烈准备先分门别类地编写一些简单的教材,然后再逐步过度到初中阶段,这已经是李烈能力的极限了,至于高中阶段,李烈只能撰写一些较为简单的教材,大学阶段,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李烈对此不由懊恼万分,早知要穿越的话,他一定会攻到博士后不可,至不济也要带来几本中学课本啊!
虽然一直以来,以宿州为中心,两淮地区各州县已经建设了两百余所小学校,当初他也指出要建设一批多门类多学科的学院,甚至主张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占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把全副心思用在研读儒家经典上,希望通过会试,省试,殿试连过三关,高中进士,从而加官晋爵,一步登天。所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世之间精通儒学者不知凡几,而李烈提出的算术,物力、化学等杂学则少人关注。
所以李烈在视察了几所新建校舍之后,理所当然的大失所望。原来这些学校虽然有所改变,但大体上还是官学,私塾的模子,本质上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被李烈寄予希望的两位才子陈宓和真德秀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惊喜,这二人被李烈强行留在宿州之后,虽然待遇极高,俸禄丰厚,却也并不如何高兴,毕竟他们希望的是金榜题名,出将拜相,而不是什么不知所谓的什么院长校长。所以他们虽然也很努力的将学院办好,缺少了一些激情,虽然吸引了全国很多学子慕名而来,却没有给李烈带来太多的人才,大多数只是些酸儒或者是只会填些淫词浪曲的自诩才子罢了。
李烈不是个历史爱好者,但他也知道,宋朝之后,正是中国历史的拐点,宋朝之后,元朝鞑子残忍地统治了中华大地,使中华文明倒退了数百年,及至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有实行了严酷的海禁政策,不使一块舢板下海,使中华文明开始复兴的脚步再次中断,至于闭关锁国的清王朝,那就不用提了。而思想上,发源于宋朝的程朱理学,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极为深远的,虽然这种学说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更多的则是禁锢人们的思想,打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旗号,鼓吹天人合一,人不可以有私欲,有私欲就是逆天道;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女人必须服从男人;晚辈必须服从长辈。君权、父权、夫权,一道道大山压在人们的头顶。鲁迅斥之为吃人的礼教,它禁锢的人类的思想,僵化了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这就是李烈要极力避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有机会开创一种先进的,具有进取精神的新儒学,有机会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成为世界永恒的霸主,这种机会李烈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
其实李烈可以选择的话,他宁可做一个有钱闲人,生活舒适,美女环绕,然后空闲时再推广一下新学科,新学问,促进一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空想,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根本不可能存在下去。李烈知道,以他一人之力想要和社会整个潮流去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所以他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走上权利的巅峰,这样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发言权。
在南宋,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李烈,几乎无法找到一个能够理解他思想的人,相差七百多年的历史决定了李烈的孤独,所以他要寻找同盟军,只有他们才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可以帮助他改变这个世界,而获得同盟军的唯一可靠方法,就是建立新式的学校来培养全新思想的人才。不然就算建立再多的现在这种换汤不换药式的学校,也是无济于事。李烈相信,通过新式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比那些私塾、县学、府学及至太学国子监培养出来的酸儒在思想上要更具开放性和先进性,接受起李烈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也相应容易得多。
所以,李烈决定自己编写教材,建立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
按照李烈的设想,这座有府学改建的名为宿州学院的新式学校涵盖的对象包括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甚至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教育,他坚信,即便进入学校的年轻人不能接受他的理论,那么那些从小学阶段就按照后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长大以后,一定会是新思想的接受者,实践者,推广者,从而继续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也许最终的改革成果李烈不可能看到,但是李烈所要做的只是一个新历史的发端者,让历史的进程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发展就好。
李烈现在正在挠头,很挠头,这个无比辉煌,无比艰巨的工作要求他静下心来,以无比的耐性去完成。
李烈知道,只有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各方面都均衡发展,历史的轨迹才可能按照他的设想发展。
诗词曲赋,三经六义可以称之为语文,格物算学,天文历法,土木工程设计可以勉强归于数学;那物理和化学又如何向那些教习和学生解释?就连推广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也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吧!这些“1234567890”可能在现代人眼中不算什么,可在古人眼中,大概和道士们驱鬼的符咒也没什么区别吧。所以李烈这套小学教材都编写的艰苦无比,更遑论中学教材了。
本书源自看书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