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 大战在即(中)
2018-04-15 作者: 国王令狐
一六二 大战在即(中)
情况和众人预料的一样,蒙古人和金国都在加紧备战,前方情报组织传回了大量的情报,都显示双方真得要打起来了。就在李烈全力督促军械局加紧生产各种战略物资的时候,前方传来消息,乌沙堡之战正式爆发了。
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原是东北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初崛起时,军力虽不强盛,却凶悍善战,迅速推翻了辽朝;南下侵宋,掳走徽、钦二帝,逼宋皇室南迁,两国以淮河为界。经过百年经营,金国兵力由侵宋时的六万发展到百万,人口增加到四千四百多万人。其军事战略方针一直是北守南攻。在北部边境上,从兴安岭至阴山北修筑了外长城。在燕山则筑有中京内堡长城,形成古北口、喜峰口、界岭口各关隘,并在居庸、太行山建有长城,设有居庸关、雁门关、娘子关等关口,以抗御北方的骑兵入侵。在南方则没有布防。及到李烈攻占山东半境,这才调集了二十万左右的军队放在前线。
金朝以各长城为内郭,设五京,即:中京析津府,亦称中都,为第一国都;东京辽阳府,为第二国都;南京开封府,为第三国都,是金末的统治重心;西京大同府,为第四国都;北京大定府,为第五国都。
到蒙古南下伐金前,金朝已从鼎盛走向衰落,危机四伏,外强而中干。本来蒙古在经历了西夏沃野之败后,实力大损,不敢贸然进攻金国,不过由于李烈的突然崛起,给金国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国内十分混乱,又由于宋汉生梁山军团的虎视眈眈,金国不得不派遣大量军队防守在山东前线,这就给铁木真一个极好的机会。
铁木真称汗之前,蒙古部族长期受金朝的压迫和剥夺。蒙古的俺巴孩等首领,曾被金人钉死在木驴上。从此矛盾更为尖锐,结下世仇。铁木真在统一蒙古草原的争斗中,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先依附金朝讨灭了塔塔儿部,并接受金朝的封号札兀惕忽里,并向金朝纳贡。蒙古伐金,既有反抗民族压迫的一面,也有民族复仇的一面,但根本的还是成吉思汗不满足于只做草原王,而是要做中原的王,做整个中国的皇帝。成吉思汗立国之后,为获得金朝的承认,曾到净州向金朝进贡。金章宗派遣武定军节度使卫王永济前去接受贡奉。成吉思汗见永济不为礼,以显示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但金朝仍把蒙古看成自己的附属部族,不承认蒙古的独立。这次会晤以破裂告终。金章宗病死,卫王永济继位。第二年,新皇帝派使臣赴蒙古,要成吉思汗跪拜接旨。成吉思汗却把那位昏庸无能的新皇帝痛骂了一顿,让金国使者羞辱回朝。从此,蒙金关系彻底破裂,掀开了蒙金逐鹿中原的历史。
据传回的情报显示,平章政事徒单镒曾对金主建议说:蒙古用兵,历来是集中兵力进攻,如果我们分散防守,蒙古以聚攻散,必然散守者败。因此应收缩战线,集中防御,重点在昌州、桓州、抚州布防,这样可进可退亦可守。但是,这个三州布防的建议未被采纳。金国朝庭内的多数人还是认为,依金朝的国力,大可不必惧战自守。而就在此时,由于李烈军队在南方给金国的压力不小,给金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成吉思汗正是看重了这一点,这才发动了这次大战。宋宁宗嘉定三年六月,成吉思汗在克鲁伦河畔聚军誓师,揭开了侵金战争的序幕。金军在北线可调动的兵力为40至50万。蒙军的兵力,依据当时编有95个千户推算,约为10万人。加上藩属诸部的杂牌部队,最多不超出20万。参加出征作战的,当在十万之众。
蒙古军出征后,首先越过大沙漠进入汪古部驻地。汪古部本来依附金朝,一直替金镇守外长城的净州界壕,后来投靠了成吉思汗。蒙古建国时,汪古部长被封为第88功臣,命他率五个千户。可是这个情况,多年来竟不被金朝所知。这样,越长城南下的通道就已经为成吉思汗洞开了。大军长驱直入,七月下旬即进至金抚州以北边堡乌沙堡。乌沙堡是金军为阻击突破长城的敌军所修筑的屯兵堡垒。堡垒以暗道相连,通向作为补充支援基地的乌月营,形成防御阵线。
成吉思汗率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出兵伐金。这次成吉思汗共集兵力十万余人,浩浩荡荡南下,由达里泊进入金境。金闻知成吉思汗率兵而至,,其主卫绍王方知事态严重。立即派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议和,成吉思汗不许。遂派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参知政事完颜承裕出屯抚州,独吉思忠率兵修筑乌沙堡,并集结兵力于乌沙堡后的乌月营。乌沙堡易守难攻,并附有暗道相通。乌月营则是支援乌沙堡的基地。蒙古军进攻乌沙堡,可是久攻不下,于是成吉思汗派大将木老赤迂回于乌沙堡之后,直取乌月营。不久乌月营被木老赤攻破。因乌月营失守,乌沙堡失去了防御的作用,金统帅独吉思忠只好率兵向东撤走。蒙古军占领乌沙堡之后,将其摧毁。独吉思忠因乌沙堡与乌月营失守,被解职,由完颜承裕来主持军事。完颜承裕见蒙古强盛,从抚州退往宣平,于是昌州、桓州、抚州三城之地尽失。乌沙堡之战的胜利,蒙古军士气大振,而金军则是不战而逃,一退再退。
金军节节败退。蒙军分两路推进。成吉思汗亲率一路,相继攻克昌州、桓州、抚州;窝阔台等率另一路,连克武州、宣州、宁州诸城。
金廷在蒙军的滚滚铁骑攻击下,孤注一掷,将主力集中于野狐岭一带,与蒙军决战。金军的数量,以集结于野狐岭和后续增援军队计,大概在40万左右,绝对是数倍于蒙军。
最后传来的消息就是两军正在野狐岭对峙。
宿州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三万工匠日夜赶工,及到八月底,累积生产火炮一千多门,加上近三年多的积累,整个宿州囤积了大概八千门大小火炮,这种东西李烈以前从没在战场上使用过,为的就是某一天日发动突然攻击可以造成最大的效果。其余火枪,手雷,炸药包,掷弹筒等先进火器更是大量生产出来,现在除了徐州军团还正在部分换装外,梁山兵团和宿州兵团基本上有一半的营、团都实现了全面火器装备,另一半部队也是冷热兵器混合装备。靠着马鞍上铁厂源源不断的钢铁运输过来,宿州城外的各种工坊绝对不缺制作武器盔甲的原料。
萧恒和宋汉生这些天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不但要加强整训军队,而且更要让士兵熟悉各种新装备的运用,黄河成为运输大动脉,无数战略物资和武器被运送到密州,而后发往军团各地驻军,前线的局势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