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事情之外,她还要发展外面的生意,忙着赚钱,这样的生活说起来,虽然嘈杂,但是因为有幸福在,所以虽然平淡和平凡,却是让她并没有感觉到空虚。
总而言之,建武十六年的日子,是平淡而乏善可陈的。
这一年没有过多可以值得叙述的事情。
萧明睿还是会拿了那本《正说大秦十二帝》,看里面有关广西平叛的事情。
而从前线那得来的情报,却是不怎么让人高兴。
齐王到了广西之后,也是努力地掌控权力,把触角伸到军队里面。
刚到之时,因为大将胡宪成带兵,造反的韦银豹根本不是胡宪成的对手,被打得丢盔弃甲,直丢了个盘踞的数个县城,退往老巢盘龙城。
而这时,因为胡宪成主张攻,而齐王却主张和谈,双方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齐王想尽快平叛,如果能够和谈,或者分化瓦解其中的叛贼,尽快完成自己的使命,不管是真的和谈还是假的和谈,但如果完成目标,他就可以早点回到京城。
而胡宪成却不肯这么做,他认为韦银豹造反是不可能和谈,再说大秦朝需要跟他韦银豹和谈吗?
不需要。
胡宪成是个个性刚直的人,因为很不赞同齐王的策略,跟齐王发生矛盾之后吵了起来,然后愤而上书,指责齐王懦弱求和。
自从大秦朝立国,吸收前朝灭亡的教训之后,立国的国策就是极端痛恨宋朝的求和纳贡。
因此便有了"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
表现在朝政上,就是强硬,极端的强硬。
齐王被人弹劾了,当然求和也引起朝中一些老朽的不满。
对于建武帝来说,用什么方式完成不是问题,而主要的是,叛逆能不能杀死,朝廷的威严,帝王的威严能不能够保存。
水浒里的宋江,不就是招安了么,最后还不是一杯毒酒解决了。
他只是冷眼看着此事,并违反发表任何意见。
皇帝不表态,虽然风风雨雨不断,齐王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要和谈。
在他看来,现在已经打了胜仗,韦银豹只剩老巢盘龙城,如果现在不投降的话,那等待他的只能是死亡。
关于这点,萧明睿从那本史书上看到了答案。
他没法提醒齐王,因为就算是他说了什么,也是无用。
果然,韦银豹答应了和谈。
胡宪成因为跟齐王闹矛盾,被齐王调去了两广交界,现在,齐王是完全掌握大权,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平叛了。
可惜,天不从人愿,不久,韦银豹诈降,差点攻占下了广西首府桂林,虽然最终没让他成功,却也劫掠了朝廷府库,把桂林城弄得一团糟。
齐王吃了大亏,其实就是这些日子,连魏王都很不满。
魏王想打仗,他不想和谈,但齐王跟他的想法是相反的,如今韦银豹诈降,魏王便按耐不住跟着广西总兵带兵出去扫荡。
没想到这一来,居然打了几个胜仗。
魏王得意之下便是趁着胜利直追而去,未料在石盘寨中了韦银豹的埋伏,损兵折将,差点连自己都给搭进去。
战事进行到这种时候,已经完全陷入了僵持。
"齐王太急了......"李济山摇着羽毛扇,一派高人风度,叹道:"可惜呀,大好局面却是葬送。"
萧明睿并没有因此而高兴什么,这损兵折将的,花的不还是朝廷的银子,损的不还是朝廷的钱物?
虽说这情形对他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可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又哪能高兴得起来呢?
时间一转眼已经到了七月,正值酷暑,七月流火,屋中放置了冰盆,确是舒爽宜人。
萧明睿端起冰镇酸梅汤吃着,"先生觉得大哥是错在哪儿?"
李济山只道:"其实很简单,齐王殿下是忘记了一件事。这个世界上只有死掉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萧明睿目光一闪,看了眼李济山。
"在下觉得,谈判的胜利是要战场上的胜利得来的。韦银豹虽然退回了老巢,可实际上损兵折将的却大多是投奔他的其他势力,他的主力未曾受损,怎么肯轻易和谈投降?不打他几次,让他痛,他岂肯坐下来好好说话?"
萧明睿点头,他也赞同这点。
齐王虽然是聪明人,但到底没有敏锐的军事眼光,终究还是犯了错。
"不管如何,损失的是我大秦朝廷,这事父皇很是震怒,已经让兵部和户部调派军饷粮草,让胡宪成去攻打盘龙城了。"
李济山只是笑而不语。
许久后,才说了句话:"齐王的日子不好过了。"
实际上的确如此,这战事一时没有完结,胡宪成虽然勇猛,攻城之后确实把韦银豹打得损失惨重,韦银豹直接逃往深山之中,但仍然有一两万人的人马,钻进林子去更是很难剿灭。
战事一直拖延下来,直到这一年的冬天,仍然没能解决。
虽然广西全境的匪徒都该剿灭的剿灭了,齐王在民政上好歹做得还算不错,可是韦银豹没灭,他是没法子回京城了。
好在京城一直很是风平浪静,一时间没什么好法子,齐王也只能暂且安心呆在桂林过年了。
这一年的冬天,天气很冷,早早地便下了一场雪。
窗外天地一片雪白,鹅毛大雪纷纷而落,将天地染成一片冰雪世界。
绿儿陪着慕容薇从抄手游廊往天香苑去,慕容薇身上披着紫貂鹤氅,头上戴着昭君套,手上戴着手笼,这时停住脚步,看着大雪纷飞,摇头道:"又是一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