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也是贵福哥一直打算的事情,就是给弩弹淬毒,众所周知,火药枪弹发射时会产生高温,燃烧融解表层的物质,所以火枪淬毒意义不大,而弓弩靠机械动能发射的弹丸却是冷的,附着的毒药不会损耗,所以贵福哥这次出来的另一个重要想法,就是在江北的土石植被中,寻找几种可以大量提炼的速效毒素···连弩兵只有装备致死毒弹,才会真正成为令人生畏的兵种。
贵福哥的最终目的是大规模列装一万到二万连弩兵,把这种射程在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连发毒弩当成速射枪使用,那么不久之后,就算对手清军装备了大量前装洋枪,还是会受到童子军在射程射速上的全面压制。
至于洋枪洋炮等火药武器的运用上,贵福哥暂时没有考虑,因为南京现在受到江南大营的重重围困,很难与外商沟通,更难大量买到洋枪洋炮,他预定的那批过时洋枪到现在还渺无音讯,也不知道那俩美国佬是不是拿了他的定银跑路了。
自发研造的条件就更差了;太平军一直以来不但火药奇缺,铜铁锡铅木材等军工资源也是严重匮乏,而且中国当时土法炼制的火药成分比例不合理,颗粒不均,爆燃效能极差,这就是贵福哥即使手中有一千多火枪兵,也从不把他们当做主力的缘故,射程射速差不说,弹药难以补充,消耗光了就是烧火棍了。
最后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童子军没有远程压制武器,这就意味接敌前要面对敌人炮火白白挨炸,对士气打击太严重了,而且还意味着攻城拔坚只能以人海战术拿命去填,这让贵福哥无法接受,然而目前他一穷二白,所以就给自己加了个任务,尽量大肆搜集铜铁、硝石和硫磺,而后视情况再决定设计什么远程武器。
于是,贵福哥指挥着自己这支军队走得很慢,而且每到一地他都吩咐很多组童子军扛着袋子出去,寻找挖掘不同的土样,矿石和特殊植物样品,而如果童子军入城过镇(太平军辖区),则派人细致搜集所有居民的铜铁、兽筋、药材,无论那个衙门悬挂的铜匾铜牌,家里用的铜锁铁链,除了留口做饭的锅外,统统征走,甚至好几个县城城墙上用来防御用的铜炮铁炮也被用大锤敲碎,连同炮弹火药一起拉走。
当然,这种野蛮行径很不好,不过太平军以前对老百姓的行径更极端,说起来就是每占领一处村镇,就点火烧屋,然后勒令当地百姓全家光荣参加太平军军,男女分营,若有逃亡,全家处死,定都南京前的五十万天军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太子爷只是过路征发点铜铁粮草什么的,真不算什么过分行为。
幼主贵福哥这个伟大而高瞻远瞩的领导者也自有一番解释;为了广大子民将来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不妨现在暂时忍耐,穷点,再穷点···已经穷到家的还要锁链柜锁干啥?还有箱子底的那些铜钱,都贡献出来吧,否则云雪不留头!最后声明一点,这是革命,不是打劫!
革命口号是;我们就是要用彻底无产的奋斗精神,去对抗清妖反动派的残酷无情!
如此统一了工作思想的童子军,工作效率很高,万余人的队伍走走停停向北行军三四天,分段包干、撒网搜索,穿村过寨数十,搜集了铜器铁料二万余斤,各种含毒矿物与药材也找到不少;
植物毒素的样品计有雷公藤、夹竹桃、藤黄、葫蔓藤,野葛,马钱子、乌头碱,曼佗罗等几十种,矿物毒药则主要有白信石、砷华、雄黄、砒石、红矾等十几种主要含钾矿样。
作为前世用毒高手,贵福哥善于提纯各种毒素,并合成复合毒药,相对于植物性毒素难于收集,还是矿物易于大量开采,所以他命令部下挖掘江北储量丰富的信石、砒石、红矾等含钾矿土,这类矿物只要在封闭炉窖管道里简单加以煅烧和冷却提纯,就能得到白色粉末状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剧毒砒霜,致死剂量为0.1~0.2克。
贵福哥下令煅烧炼制一些砒霜,而后侵泡了一批弩弹,随即配发给了强弩队,随着毒弹配发的,还有人手一副马皮制造的特制手套、加厚弹囊和厚口罩,这只是第一步,以后随着毒药产量的提高,他的童子军不但弩弹带毒,而且刀枪也要淬毒,更不用说要训练专门投毒暗杀的职业杀手队伍了。
当然,其他毒素如马钱子,葫蔓藤,雷公藤等所有毒性植物他也大量收集,这些植物毒素提纯步骤虽然繁琐一些,但经贵福哥的手,却可以制成无色无嗅的剧毒,其用途不光在战场上,各种场合贵福哥都能运用的得心应手,这也是他黑药师绰号的由来,只不过他这药师~~~心黑手毒要人命。
可以说,在获得毒物资源之前,贵福哥还是个较为无害的少年,而在这之后就如一条小蛇绽露毒牙。
从此,黑药师之名,开始让他的敌人闻名丧胆。
······
1859年三月二十三日,童子军沿途挖山涉水,向北向南再向北···整个行军路线走了几个曲折弧线麻花形,大概也就是一百多里,最后来到一条大河之畔,前面有座山,山下有一县城,但全军却无人知道转到了哪里,都到处挖掘转晕了···
唉,这也真心不怨贵福哥,他没出过宫门,路痴都不算,整个一路盲···后来抓来几个向导一问,才知道来到江淮分水岭南侧,滁河北岸,东面那座山叫南屏山,山下那座县城叫全椒县。
这全椒县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大县,现归属潞州的太平军将领李昭寿管辖。
“啊,粮食,我喜欢!”贵福哥又惦记上了,吩咐道;“来人,命前锋营派出使者,告诉守军将领,我洪天贵福到了!”
本文来自看书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