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献言鸣冤,外出则存(下)
2018-04-15 作者: 孤舟书生
第九章献言鸣冤,外出则存(下)
自从奕詝和自己的一干亲信商议后,也就开始自己外出的谋划。那就是怎样让皇阿玛外放呢?
首先,必须要打掉皇阿玛的戒心,因为一个外出带兵的皇子对皇权的危害最大。第二个,自己如果走后,必须有人帮自己在道光面前说好话,不然一旦有人在道光面前进谗言,那会导致自己功败垂成的,前朝的袁崇焕就是一个例子。第三个,必须在京城找一个自己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必须手眼通天,而且还要灵活多变。
可是这样的人现在找不到啊,奕詝心里难受啊!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现在是二月中旬,燕山的风已经渐渐变缓,在京郊,许多孩子们竞相去放风筝。而大清的四阿哥呢?着急地不知道怎的?看到这些情景,忽然游兴大发。
向道光告假,说要去体察春耕民情。道光一想也对,一个好皇子必须要对社会各个方面有所了解,这样才不受众臣工的欺瞒,道光答应了。
虽然是春风二月,可是往北,仍然是天寒地冻。那就往南吧!带着冯子材,在大内十二名护卫的保护下。慢悠悠地在官道上缓行。
直隶是总督琦善的辖地,也可以说是大清治理的最好的地方。可是,一路看到的竟是衣衫褴褛的饥民。真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马鞭夹在腰,爷娘妻子一起行,尘埃遥见保定桥。’
于是打发冯子材上去询问怎么回事。
冯子材回来说:“他们是去闯关东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而且现在刚好是二月中旬,走上两个多月,就到奉天了,刚好哪里的冰雪融化,就可以种庄稼了”
奕詝听到这里,心里非常难受,这就是我们大清的子民啊,现在背井离乡,是为了到外求得一条活路啊。而且也明白自己前世读的一首诗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对国家的一份热爱啊。现在换成了奕詝对自己人民的一种热爱了,他想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人民爱的深沉”。
忽然,奕詝又想到,将来自己是要到奉天去,那这些人不就好给自己提供兵源了吗?
他立即向冯子材耳语几句,然后交给其一个包裹。冯子材也心领神会地提着包裹向前走去。
饥民民就这样走着,忽然,前面有一个大汉挡住了去路。饥民们看到这样,就彷徨地停了下来。
饥民越聚越多,连道路都挡住了。而冯子材看到饥民都涌上来了。就对这些饥民说道:“我是大清皇四子奕詝的亲随,现在看到大家要去闯关东,有话要说,烦请诸位在此等候一刻,我说完就让大家走”
“大家都知道,关东呢离此地有两千多里远,一路上或许还要遇上盗匪,疾病什么的,四阿哥奕詝仁慈,不想让大家受刀兵之灾,特地手写一道令函。你们里长是谁?请站出来”。
冯子材拿着一道令函,等着。
过了一会儿,一个老丈颤颤巍巍地从牛车上趴了下来。
“老朽刘存义,添为本村里长,不知大人召老朽何事?”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说道。
“四阿哥奕詝看大家旅途劳顿,以防兵灾和病痛,特地书写令函一道,凡是在行进途中,如果有官员府吏刁难你们,将这令函让他们看”。
里长刘存义感动的热泪盈眶,他明白这道令函是什么?那是大家的护身符啊。
就在里长和众人在感动之中不可自拔的时候,冯子材上前又将包裹放在牛车上,然后打开。
包裹打开,一阵亮灿灿的银光闪开,二十个五两官银啊。那小元宝的模样,差点亮瞎了众人的眼睛。
就在大家看元宝的时候,十三岁的奕詝走上前来。冯子材等一种亲随赶紧见礼,“奴才向四阿哥请安”!
“免礼,谢四阿哥”。
众人看到来的这位少年竟然四阿哥。赶紧跪下来磕头。
奕詝一看大家都在磕头,赶紧走上前去,扶起了里长。嘴里连忙说着:“不要多礼,大家快快请起,天气凉,大家不要跪在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