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堂里,碰到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湖湘人也和几个朋友也在酒楼上吃饭。
不过,为什么奕詝知道这位就是湖湘人呢?
因为当时的京师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辣子香香,满嘴吃光,湖湘大汉,尽吃不流汗。辣子红红,满嘴骂人,川蜀小个,喝酒用碗盖”。
而这时,奕詝看到这人的菜都是辣子炒的,而且这个人个头很高,也没有满口喷粪。所以奕詝就认定这是湖湘人。
奕詝于是又和冯子材在酒楼上装逼了,文雅地吃着饭菜,竖起耳朵听着这一帮湖湘人再说什么。
“子默兄,现在家里的生意怎么样?”左边的一个黄脸汉子问道。
“世道不靖,生意难做啊,家父今年什么都没做,只守着城里的几个铺面,挣点小钱,养家糊口!”
而坐在对面的一个红脸汉子则问右边的一个高个瘦削男子,“常孺兄”,你到京考进士已经八年了,你说,明年的进士要是你在考不上,那你怎么办呢?”
这个瘦削男子说道,“唉,当今朝廷,我等读书人却是度日为难,不过这都是小事,我现在担忧的是一些愚民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起来造反,危害朝廷啊!”
这会这个叫子默的说道,“常孺说的不假啊,现在洋人打开国门,白银外流,国家贫困,烟毒四溢,许多人沉迷于烟毒,导致士农工商不振,可是朝廷还要税赋,常常逼得那些农人卖儿鬻女,长此以往,只要有妖人蛊惑,农人们揭竿而起是常有的事。”
奕詝听完这两人的对话,心里暗暗吃惊,暗地里让王家商号对其进行打听,才知道一个叫刘长佑,字子默,号荫渠,金石镇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其父时华,经商发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人是个大国沙*文主义者,而且还有远见的洞察力,如果当时大清有人支持刘长佑,那华夏不是现在这样的版图。
“早在甲午战争前十二年,刘长佑建议先发制人讨伐日本”刘长佑分析,日本本来就违背了国际公法,一旦开战,在国际道义上占不到便宜,且其侵略成性,迟早会吞并朝鲜,不若乘其羽翼未丰,先发制之。
他认为,自同治以来,朝廷讲究洋务,设立海防,习水师,修炮台,购铁船,造枪炮,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现在正是其用武之时,倾中国之全力诛一日本,是有把握的。
光绪七年(1882年,距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差12年),他上疏提出具体计划:“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可惜当时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如果当时掌权者按照刘长佑的建议,那么华夏现在就是直进太平洋,还管什么第一岛链屁事啊!而且,还会地跨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领土还会增加近二百多万平方公里……
可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那个叫常孺的名叫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嘉庆十七年(1812)年8月1日,生于一个秀才家庭,1837年(遭光十七年)中举人。首次赴京参加会试考进土,名落孙山。在京期间,他结识了曾国藩、郭嵩焘等人,相与往来。
奕詝一听江忠源,脑袋就‘嗡’地响了一声。
前世奕詝最喜欢看《曾文正全集》,里面对江忠源的评价很高。
“他敦崇儒道,伉爽尚义,有一股封建土大夫的殉道精神。曾国藩当时便说他:“生平未见如此人,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
奕詝知道这两个人之后,就来到皇家学院,直截了当的对曾国藩说,“我要你们湖南刘长佑和江忠源这两人,你去劝来。”
曾国藩一听奕詝跟自己要这两人,心里一下子就乐了。因为在自己推荐给四阿哥人的名单里面,就有这两个人的名字。
曾国藩听到四阿哥说完,立即打千说道,“喳”。
于是施施然的就出去了。
奕詝感到曾国藩今天的行为很怪异,不过也没当回事。
第二天,奕詝带着冯桂芬到皇家学院,让冯桂芬来增长见识的时候,被曾国藩给叫进了办公室。
奕詝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两人给自己磕头,嘴里还说着,“草民刘长佑,江忠源拜见四阿哥,四阿哥千岁千岁千千岁。”
奕詝看到这不是昨天酒楼上的两位才俊嘛!
奕詝立即把两位扶了起来。
特别是奕詝平日被阳光晒得黑黝黝的**脸,现在就像绽放的墨菊一样,因为得到人才了嘛!
当然,这一个拜见,就预示这这两位湖湘才俊入了自己张夏,以后南征北战奕詝就不缺人了。
这一天晚上,奕詝没有回去,而是和皇家学院的一帮亲信,还有冯子材,冯桂芬,以及新来的张亮基,刘长佑,江忠源进行了喝酒聊天,快哉异常!
不过,王晴儿心里就难受了,因为今晚没人抓自己的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