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四百四十二章 牛马冲阵

第四百四十二章 牛马冲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更

火牛阵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六国联军大举讨伐齐国,以报30年前齐趁燕国内乱出兵燕地之仇。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军在聊城打破齐军主力后,五国罢兵,燕军继续东进,攻破临淄,短短半年间,齐国七十多座城市纷纷陷落,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孤城。

眼看形势是一片大好,岂料莒城却是坚城一座,名副其实的,燕军攻打莒城数年

不能下,不得已,于是到即墨城下来试试运气。即墨守将战死后,城内百姓觉得田单有统帅的才能,于是推举他担任将军。田单很受军民爱戴,在乐毅进攻下坚守了两年。躲在盾牌后面的人是永远无法击败对手的,相反,被击败的威胁则是时刻存在的,如果不出变故,田单的最终命运是为乐毅所俘虏。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不是很信任乐毅,听了乐毅想做齐王的谣言后,就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了乐毅。

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两个地方。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儿子为新王,就是齐襄王。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战斗中受伤死了。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差点儿乱了起来。这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叫做田单,是带过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钦佩他,守城的士气旺盛起来了。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机会,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了讨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来跟乐毅有疙瘩,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本来是赵国人,就回到赵国去了。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隔了不多天,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虏还好好对待,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吗?”

有的说:“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要是燕**队真的创起坟来,可怎么办呢?”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的坟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

牛尾巴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大伙儿睡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别说那一千多头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队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队自己乱窜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计其数。燕将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一条活路,哪儿冲得出去,结果被齐兵围住,丢了性命。齐军乘胜反攻。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不到几个月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田军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

火牛阵发生地应在现即墨市华山镇。该镇原名牛齐埠乡,驻地叫牛齐埠村,相传得名自“火牛阵”历史。牛齐埠村旁有小山名“万花山”,相传为火牛阵发生地。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我想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会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别忘了,那时候没卫星,也没手机,没通讯手段,李世民再牛也算不到啊!于是照常上路。路线我觉得是从西安→新疆→中亚→印度→吐蕃。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哈密尔卡之死

如果大家不熟悉哈密尔卡,那么我想诸位应该熟悉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经典合围坎尼会战的胜利者汉尼拔,而哈密尔卡则是汉尼拔的父亲。罗马人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哈密尔卡为了重振迦太基的威望,进军不在罗马势力范围内的西班牙,因为在西班牙物质很为富足,

且还盛产银矿,银矿之丰富有下例为证: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短视的迦太基政府为了西班牙的银矿而不去支持在意大利苦战的汉尼拔,而西庇阿在征服了西班牙之后则提供了大量银矿给罗马以继续对汉尼拔的战争。

哈密尔卡统帅阿非利加(非洲)部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后,开始了征服西班牙人的战争。西班牙居住着很多不同民族的人,他们分散而各自为政,根据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理论,征服这种类型的国土是不难的,但是要持续的保有它却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军事行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为了持续有效的进行他的军事行动,因为他必须获得国内政府的支持与士兵的支持,所以对于他所获得的战利品,他这样分配:其中给士兵们一部分,以鼓励这些雇佣军将来跟他一起从事掠夺的热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另一部分,他送交迦太基的国库,以保持政治声望,因为迦太基政府一向短视贪财;第三部分,他分配给他在国内的重要党羽,以保持这些人的支持。哈密尔卡对西班牙人的战争引起了很多西班牙的国王们和其他酋长们的不满,这种种的不满促使他们暂时联合起来,因为如果不联合起来,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被哈密尔卡各个击破。经过秘密磋商之后,西班牙人带了许多用牛拉着的载着木头的车辆,而他们则手持武器跟在后面。当哈密尔卡的军队看见这种情况时,个个大笑不已,好像井径之战赵军嘲笑韩信的背水阵一样,而不知道死亡已经向他们走近。很快两军短兵相接,西班牙人纵火焚车,赶着牛向哈密尔卡的军队进攻。逃奔的牛带着火四处奔跑,顿时冲乱了哈密尔卡的部队的阵列,全军崩溃。西班牙人乘势追杀,杀死了很多阿非利加人,连战略之父汉尼拔的父亲哈密尔卡也死于乱军之中。

先父即将远征伊比利亚(西班牙)之际我恰好九岁。他向神灵供奉祭品时我正站在离祭坛不远的地方……他把我叫到他身边慈爱地问我是否愿意随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并且充满男孩子气地热切恳求他准我同行。他拉着我的右手把我领到祭坛跟前,吩咐我把手放在刚献祭的祭品上对天起誓:我决不与罗马为友。

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承其父兄之志,率领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揭开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序幕。汉尼拔不愧为战术上的天才,接连数次击败罗马的大军,使罗马人不得不考虑一种新的策略来对付这个可怕的对手。这个时候老成持重的费边展开了不与汉尼拔进行会战,而只是紧紧跟随汉尼拔,

不断吃掉汉尼拔的小股劫掠粮草的部队,通过持久的消耗本国国力来消耗对手有限的军队的战略。我们所感兴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费边不断的紧紧跟随汉尼拔,终于等到了一次有利的战机,汉尼拔通过一条隘道进入了坎帕尼亚谷地进行劫掠,而他似乎并不知道这是那个谷地唯一的出口,当汉尼拔要离开坎帕尼亚谷地时,费边早已在隘道布置了重兵,并把自己的另一部分军队布置在附近的山顶。为了安全离开谷地,夜幕降临后,汉尼拔命令一部分轻装部队赶着2000头角上绑着干柴的牛先行,等到了约定时间,轻装士兵点燃干柴捆并开始把这些牲口赶上隘口附近的陡坡。这些陡坡直上另一个山峰,与费边的山顶营地遥遥相望。这个时候,但见无数移动的火光在往山峰上直奔,那些守卫隘道的士兵以为汉尼拔绕过隘道逃跑,于是放弃了隘道而去阻截火光群,结果被汉尼拔的轻装部队击败;而对面费边尽管知道汉尼拔在耍诡计,但是并不明白汉尼拔要做什么,老成持重的他于是命令坚守不动,于是汉尼拔的大军得以经过隘道安全退出。汉尼拔使用火牛并非作为攻击力量,而是作为疑兵,实在高明。

火牛阵这种民间舞蹈形式脱胎于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公元前284年,燕国以乐毅为上将,统帅燕、秦、韩、赵、魏等国的军队大举进攻齐国。齐国的守将田单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当时联军将齐国的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眼看着就要国破城亡。在这一危急时刻,田单心生一计,

他命令手下将全城的牛都集中起来,数了一数,共有1000多头。然后,又命将士在牛角上捆上两把锋利的尖刀,在牛身上披戴上五颜六色的布匹,在牛尾上系满浸透油脂的麻线和芦苇。万事俱备,又连夜在城墙隐蔽处挖了几十个能通往城外的地洞,还挑选了5000名精明强壮的士兵,也披挂成天兵神将的模样。这一夜月黑风高,田单的火牛阵突然从城墙的地洞中冲出,火光熊熊杀向敌人的营帐。联军正在城外扎营熟睡,忽然听见一片惊天动地的锣鼓声,喊杀声。冲出营帐一看,只见无数发怒的公牛头顶尖刀,尾燃烈火,像狂怒的海啸一般扑了过来。在火牛阵的后面,浓烟滚滚的背景中又有许多披红挂绿的神兵神将在呐喊助威。见这阵势,联军士兵早被吓破了胆子,屁滚尿流丢下武器和营帐落荒而逃。于是,齐国的军队取得大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单大摆火牛阵”。

古家村火牛阵舞蹈队始建于民国时期,当时主要在庙会、年节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并与龙灯、狮子灯、幺妹灯、秧歌等配合表演,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最初,火牛阵还没有形成壮观的场面和规模,仅由一条牛或三条牛组成的“牛灯”进行表演,内容是模仿牛的生活习惯和动作,比如身披牛衣的艺人常常表演小牛嬉戏、母牛吃草、公牛发怒的情景。

经过艺人的加工,后来的牛灯逐渐演变为气势壮观的火牛阵,牛的数量和表演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古家村表演的火牛阵,一般由10头“牛”和20名士兵组成。为了让表演的效果更为逼真,艺人们充分借鉴了川剧舞台上的“火牌”作为道具,象征熊熊燃烧的火焰。每一名士兵一手持火牌,一手持利剑,围绕着“牛”表演铿锵激烈的舞蹈。火牛阵的舞蹈场面尤为壮观宏伟,时而表现牛群奔腾、蹄声得得的场面,时而表现千军万马、地动山摇的冲锋场面,呐喊声、牛哞声、刀剑声响成一片。为了增加火牛阵的观赏性,每当舞蹈表演至**,管道具和剧务的人都要下令燃放黄烟。只见在一阵滚滚的浓烟中,军旗翻卷,人翻牛仰,杀声震天,仿佛真的把人们带回了碧血黄沙的古战场。火牛阵在表演的时候,除了扮演牛和士兵的艺人以外,还有一名艺人手执彩幡位于队伍的前列。此人的角色类似于乐队的指挥,舞蹈会随着他手中彩幡的挥舞、招展而有节律地变化。同时,还有一支乐队在现场伴奏,演奏的曲目通常是川剧锣鼓的打击乐,铿锵激越又富于美感和节奏。整个演出气势宏大、场面热烈,既表现了对古战场的艺术想象力,又体现了川西人民昂扬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