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守皇一党
2018-04-15 作者: 欧阳玉清
第四百九十章 守皇一党
第四百九十章守皇***
“甘都督披甲持刃,亲率甲士进入朝堂之上,却是有所不妥罢。”朝臣之中,眼见着甘宁此刻到来,却有一人出列道。
“司徒大人所言甚是,然非常时期,本都督却是理应率军上朝,保护陛下安危,维护朝堂秩序。”甘宁看了一眼王允,毫不畏色道。
“哼,皇城自有御林军守卫,卫尉大人尚在朝堂之上,焉能由汝麾下水师将士维持朝堂秩序。”王允面色一沉道。
“既然王大人如此言说,那本都督也就不必遮掩,夏王乃当朝重臣,放眼天下,十二州之地皆是夏王收复,开疆拓土,自大漠、三韩、瀛洲、南蛮,何止数千里,本都督身在夏王麾下,乃是一生荣幸,当朝重臣,大部乃是由吾镇北军相救,如今方能安稳立于朝堂之上,若有人敢言夏王不是,本都督,第一个不答应。”甘宁面色一沉,却也是不准备再给王允好脸色看了,环视一眼朝堂之上,那等并非镇北军旧部文臣之辈,眼中满是冷厉之色。
“司徒大人,甘都督乃吾夏军水师大都督,节钺东南沿海、荆州沿江二十万水师,乃当朝众将,亦是孤之心腹,自巴郡而起,兴霸便在孤帐前任职,乃是忠心耿耿,便是有何过错,孤相信陛下应会体谅。”张任踏步上前,挡住王允视线,微微抬头看向少帝,面色平静道。
“陛下有命,夏王之意,当为正理。”堂中继续沉默,而中常侍却是尖着嗓子上前,面色紧张的低头答道。
闻言,张任嘴角微微勾勒,一抬头,再次看向王允。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这种情况,外出选择装饰材料到伴晚十点回家,还是那个没有网络的世界,这种苦比怎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呢曹袁一家”为初平-兴平-建安年间最关键的政治线索及冲突渊薮之一,但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田余庆先生曾对曹袁关系做过专题研究,可惜的是时值文革,落脚点多在儒法之争上,概念先行在所难免。新时期田先生并未继续这一课题的研究,令后学相当遗憾。方诗铭先生曾撰文数篇论述前期曹袁关系,分析相当精彩,可参读。我这里拟用timeline的形式,将这种关系的演化及消亡作简单展示,并在其后附有简单评述及资料来源,以求读者诸君有感性认识。
由于年份后附有曹操与袁绍在该年的年龄,而袁绍生年史无明载,所以略做说明:初平元年(190年),魏书载:“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於此?’”可见次子袁熙该年应已弱冠,即年龄在20岁以上,以袁绍18岁生长子,20岁生次子为下限,则该年他最少38岁,即生于150年,长曹操(155-220)5岁,因为此处的估算是下限,真实年龄应该稍长。故采取通行说法,取袁绍生于146年即本初元年(该年号仅延续一年)。
建宁二年(169),曹操15岁,袁绍24岁
曹操上洛,入太学,开始与袁绍的交往。
《续汉书》云曹操曾为诸生,而太学生入学一般在15-20岁,考虑到曹操20岁已出仕,且曹操曾为窦武、陈蕃(168年死)翻案而未及李膺(169年)等人,则入太学时间应在169年初。详见万绳楠《廓清曹操少年时代的迷雾》。
该年袁绍正在洛阳为继父守孝,实质为观望政治局势,并营造属于自己的政治网络。《后汉书》曰:“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青年学生曹操也是袁绍的追随者之一,并建立了相当亲密的关系。曹操与袁绍年少交游的轶事发生地点均应在洛阳,时间即在此时。
熹平三年(174),曹操20岁,袁绍29岁
曹操举孝廉出仕,任洛阳北都尉,不久去官。后回谯郡观望局势。
通过举孝廉的形式步入仕途从侧面说明,曹操在太学学习期间,心思很可能没有真正放在学习上。在这一时期,曹操成为党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前台活蹦乱跳,颇为积极。袁绍则继续隐居洛阳,开始成为这一集团的中坚力量。这一集团的关键成员还包括张邈等人。
光和七年(184),曹操30岁,袁绍39岁
黄巾起义,曹操从征,后任济南相。袁绍被何进重新征召。
中平五年(188),曹操34岁,袁绍43岁
东汉置西园八校尉,曹袁俱在其列,两人再次见面。
显然,在断裂与崩溃之中,旧有秩序已无法维持。此时袁绍心中已粗具政治规划的蓝图,也就是通过“霸主”的跳板而最终建立新王朝,当然,此时这种规划还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至于曹操,可能现在还在对“汉征西将军”抱着一线希望。但是,两人的关系仍然是亲密的,并以袁绍为主导。
中平六年(189),曹操35岁,袁绍44岁
灵帝崩,袁绍召董卓入京诛杀宦官,但董卓依靠军事力量把持朝政,袁曹均逃出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