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刘铮写这一首诗词,其实是用尽了心机,司马徽不说,先用诗句把荀爽定性为朋友,为以后使用荀家人打下基础,使用字体上用了徽宗瘦金体,这是为了把钟繇提前拉进自己阵营,为人才,可谓是费尽心思。
包括司马徽在内的所有人,都注视着刘铮,眼神各有不同,崇拜、诧异、欣赏。特别是钟繇目光注视着刘铮所写的诗篇,两眼不能自拔,发射着火热的光芒。
司马徽(荀爽)最先回味过来,异口同声喊道:“秒,绝妙。”
特别是对刘铮所题诗词意境有所理解后,荀爽是感同身受,现如今大汉朝堂黑暗,党派之争,让一些有抱负、才学的人,饱宦官,外戚得打击,甚至遭受残害和牢狱之灾。自己还是好的,能和三五好友逍遥山野间,烹煮清茶,一壶美酒,以教书育人为乐。这首诗词直指自己心境,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作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解忧愁,反抗现实。
司马徽看着两眼黯淡的荀爽,知道好友自少被称为神童,多有抱负。但如今遭受迫害,只得隐姓埋名,大好才华不得施展,心中郁闷的情绪可想而知,刘公子此诗道出好友心意,直接引起好友思绪的共鸣。
司马徽微笑着开解荀爽道:“呵呵,慈明兄,没想到我们相交十数年,还不如一少年对你的解读,做出的诗词如此符合你的心意,我看你也不用教学了,跟随刘小友去琅琊郡发展得了。”
听到司马徽如此说,荀爽也明白老友这是开解自己,但荀爽也明白自己还是戴罪之身,现在也不是出山的时候,等以后刘铮发展真的顺利,能做到一郡之首,或是能治理一州,自己必定前去报答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想透彻这些事情之后,荀爽隧道:“谢谢小友知遇之情,我现在虽不能出山,但只要能用到我荀爽之处,必不推辞,观小友诗词,知你颇有抱负,此去雒阳,宦官外戚就是你以后发展的拦路猛虎,要小心对待,你现在实力弱小,两方都不能得罪。我让攸儿陪你一起前去,荀攸在我荀家,才智也算佼佼者,让他伴你左右,也算我报答你的知遇之情。”
刘铮看着眼前的荀爽,两鬓已经斑白,但对汉室江山的忠诚与激情仍在心中燃烧,因为自己一首体己的诗词,把自己列为知己,刘铮对着荀爽恭手一礼,恭敬地说道:“谢谢慈明先生对在下的厚爱,我到雒阳后遇事必定多和公达商量,请慈明先生放心,我代公达一定有如兄长。”
听到刘铮所说,荀爽不悦道:“小友此言差矣,我让攸儿伴你左右,自当算作你的家臣谋士,你如若主次不分,以后如何能统领一方,如何能得到部下支持与拥护。攸儿,还不快上前来拜见主公。”
本就在边上的荀攸,听到六爷爷如此说,马上对刘铮躬身行礼道:“荀攸拜见主公。”
刘铮的心情那是万分的激动,自己来汉朝,已经快要一年了。自己殚思竭虑谋划未来,大体方针也已成型。自己虽知道三国事件基本发展,但是经过自己这只穿越的蝴蝶煽动,不知未来会变得怎么样,所以想要在汉朝末年站稳脚跟,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记忆,多招收一些谋主名将,为快要到来三国乱世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改变三国末年十室九空、十不存一的悲惨局面。然而自己虽也交得到三五个三国名人,但却实缺一谋主,今颍川之行,特为此而来,本对能招收些许贤士为部下不抱任何希望,没成想一诗而尽全功,招的这些人里边名声最显的荀攸为部下,这真是可喜可贺。
刘铮忙踏前一步,双手扶着荀攸双臂道:“公达不需多礼,以后还要麻烦公达多多指点,如若我做错事了,请公达直言以谏。”
听到刘铮如此说,荀攸放下了些许不安的心情,怕刘铮年少血气方刚,不听自己劝解。此次雒阳之行,也关系自己家族的以后的发展,六爷爷让自己跟随刘铮,看似简单,却也是等于荀家的投石问路,把家族的未来压在了刘铮身上。荀攸想到此处,回答道:“主公所言,荀攸必定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