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被穿越后的幸福人生 > 第87章 论科研

第87章 论科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呵呵,就像特拉斯和爱迪生?白院长,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充满才华的天才同时具备高尚的人格,那样的话未免就不近人情了。”王部长依然还是微笑着。

白院长无奈地笑了笑,忧心忡忡地说:“唉,说的也是,不过像他这种性格,成功之后一定会将部分的注意力投入到与科研无关的领域,这对于科学界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古时就有伤仲永,难保他不是第二个啊。”

接着他又看了看王部长说:“其实科学家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没有什么不同,大部分科学家也都是只有十几年的黄金时期,他们的科研成果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个时期,我担心,张安空渡年华,让自己的黄金期早早地逝去啊。”

对白院长的话,王部长心中是非常不以为然的,在当代社会中,那样的科学家只存在于想象中,不可能在现实中再出现。

“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的人才能找到让他满足的东西,一个只对研究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固然可以称得上伟大,但绝不是我们眼下最需要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天才,前提条件是为我们所用,只有抓住了他的**,才能让他死心塌地的为我们做研究。”王部长的话和他的身份非常的不和谐,白院长听得也是眉头一皱。

“我想张安这次回国应该是已经做出了留在国内做科研的决定,如果他单独一个人的话,我有把握说服他,不过他这次带来的女朋友,据说出身不简单,好像……”白院长欲言又止地说,因为这方面并不是由他负责,而且他也没有权限去满足陈家的要求。

“这点上头已经有了明确的指示,明天我会负责和那位陈小姐谈一谈,国家现在是求贤若渴啊,上次和书记见面,一份有关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的数据就让我无话可说,我们辛辛苦苦培育的人才,到头来都跑出去给别的国家效力,在这件事上,我们的工作还做的不够啊。”想起来那份报告,王部长就感觉到心痛,那些孩子可是从十几岁就被国家吸纳进来,重点培养的,但是结果却让人失望。

说起来这个,白院长感觉脸上火辣辣的,这一切的根源虽然都明白,但是怎么做确实力不从心,很多人都说现在国外对于国内的一些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已经很低,因为经费问题很多人都被挖回国。

但是他们看不到的是本国人才流失的严重性,从中科院少年班这个中国科学小天才摇篮的毕业生就业上就看以看出一般,大部分优秀的人才都去哈佛等一些大学做研究,出国后真正成才回国的极少。

那些回国的留学生大部分当初出国的目的也只是去镀金,科研水平确实很低,在国外的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无奈之下才回国发展的。

可以说美国现在就像一个淘金机器,把够格的科研人员大部分都留了下来,不够格的连绿卡都拿不到,当然回国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现象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一部分水平很高的人才确实是真心想为国家做贡献,但是这部分人占的比例太少了。

当代国内科研界的两大弊端,一个是科研经费还是以项目为主,设备购买费用比例太高,人员费相对较低,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导致青年科研人员收入较低,再加上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往往工作压力非常大,与那些在企业工作的人员相比,在研究所工作的付出和收入不匹配,必然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的流失。

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科研人员要面临住房、待遇、子女教育等众多现实问题。这就是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没有物资的保障,绝大部分人都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

第二个就是国内任何行业中最常见的论资排辈的问题,作为青年科研人员,往往被一些老资格压在身下,不得翻身。而那些老资格的科研人员,水平却是有高有低,高的倒还没事,水平低的,业务不精,专爱弄权。

这两个问题虽然显而易见,但是却很难根除,以前发展了一个千人计划,可是结果呢,不能说失败,却远远谈不上有多么的成功。

大多数“千人”基本不在国内工作,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主。这种现象迎合国内单位只求“虚名”,和快速生产“文章”及“成果”的**。大家并没有把团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管理,建立长效创新机制,当成引进人才的主要目标。

计划中那些名气很高,资历较老,在国外就已经担任正教授的精英们,很少在自己所在的中国机构承担全职工作。有些人一年只在中国待两个月。许多人同时有两个职位:中国机构一个,国外机构一个,这是公开的秘密。

正因为如此,“千人计划”成员的完整名单从未公开过。为何中国的一流学者不愿回国?第一点,对于长期生活在国外的这些学者,他们不太可能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中维持一个稳固的个人业务关系网,这继而会减少他们研究资金来源的渠道。

第二点,由于许多中国科学家没有在国际环境中开展研究的经验,海归们可能会遭遇另一重文化冲击:他们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事。最后一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抄袭、造假和操控数据已与中国整个科研进程交织在一起。科学界没有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可能回国的人不愿进入这样的环境。

要改变目前人才外流,以及人才不愿意回归的被动局面,除了引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改革科研体制,改变人才观念,改变用人和考查人才制度,防范学术**。

中国的经费掌握在少数有权利的人手中,他们想给谁就给谁。这导致有能力的教授不一定有钱,没有能力的教授却有很多的钱。这也严重制约了大学的创新能力。这些问题不是靠引进几个所谓的千人计划就能解决的。

中国大学水平差,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人才生长的土壤。中国大学的体制,决定了大学老师的心是浮躁的,所以造假的,拉帮结派的,到处都是。所以现在的学术界和guan场差别不大,没有关系,也是寸步难行。

学术环境恶劣,凡事急于求成,行政化性质严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作为中科院的院长,他很清楚原因,作为科技部的部长,王子宽也很明白对策,但是谁来推动改革,谁来冲锋陷阵,这是一个问题,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国内缺少的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斗士,缺少的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仁人。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知识分子早已被阉割,他们失去了千百年来傲骨铮铮的本色。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曾几何时高洁淡泊,不追名逐利的知识分子绝迹了江湖,只剩下一帮每日里都大放厥词,为了利益出卖自己学术良心的所谓砖家叫兽。

人才的断层很容易接洽,精神和文化的断层才最为可怕。不良风气的清除需要的是雷霆扫穴的手段,力排千难的决心,但是会有吗?每思于此,即有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之感。那漫长的夜,辗转而沉默的时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