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鼐闻言却是面带喜色:“下官心中早有此虑,却是与国师爷不谋而合了。”
鹏微微一笑,却又转向吴汝纶:“吴先生乃当代硕儒,余尝闻吴先生有言,时局日棘,后来之变未知所底,帖括之学不足以应之,将欲振人才,弘济多难,自非通知古今,涵茹学识,未易领此。如此善言足见先生胸中所学实非凡人所及。当今国家之贫弱,在于缺乏人才也,望先生能展生平所学,学堂之人、法皆由先生决之!”
以鹏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来,那是将吴汝纶看得极重了,有李鸿章的书信,最主要却是鹏实实在在地打了一个大胜仗,吴汝纶却也早将其视为能解民倒悬之士,当即道:“还请国师爷放心,吾辈此番办学,有进无退,人不善换人,法不善换法,决无止息之期!”
鹏闻言自是欣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之强盛,全赖诸君了。”
学堂建成已是一喜,各大驻外公使执行鹏所布置的“引智”即招贤纳士计划均见成效是为第二喜,正可谓双喜临门。
其中尤以驻德公使许景澄最为得力,一大批采矿、炼钢、铁路之工程技术人员悉数集结在保定府。最令鹏喜出望外的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来自美国的潜水艇专家霍兰。
“霍兰先生,很荣幸能在中国见到您,希望您能把这里当成您的第二故乡,我们会全力以赴支持您的研究。”
这个大清的国师居然会讲英语!霍兰显然有点出乎意料:“多谢阁下好意,然我之研究或许会需要大量资金。”
“请先生放心,我们不单给您提供充裕的资金、还要给您提供一流的研究环境及助手,且本国师不会像美国军方那些没头脑的家伙给您提那些匪夷所思之要求。”
这番话顿时让霍兰有了知音的感觉,本来他之所以离开美国,就是因为美国军方提的要求让他认为背离了自己的研究之道,没料想在中国这个国度居然有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霍兰擦拭了一下镜片,刚想说话,却闻鹏又开了口:“霍兰先生,之所以给您提供这一切,是因为我相信我的眼光及您的能力,您成功之日,我们还将给您提供尊荣的爵位,最终使全世界之人皆能够记住您及您的发明!”
霍兰的脸色徘红,显然鹏的一番话彻底地点燃了他心中的热情,他霍然起身,深深地向鹏鞠了一躬。
对这些技术人员,鹏一一考核,按其所学将其分为多个小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一负责具体工程技术指导,所学偏重理论且表达能力强的选拨出一些作为保定学堂的讲师,另外便是成立了若干个科研小组,提供人员及经费,进行技术拓新。
所聘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甚是高傲,以为中国乃蛮荒之地,凭自己所学便是权威。但与鹏一番交流,纷纷叹服。鹏在现代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多数虽是皮毛,但毕竟领先了百余年,尽管这些人才中不乏一流学者、技术人员,也尽皆眼界大开,大有与鹏相见恨晚之感。
安顿好这些人,鹏方长出一口气,忽闻方超来报:“国师爷,周馥周大人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