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门,高仙芝带住了马,因为他看到了玉门关守捉使王庆宇。
王庆宇一身戎装,窄衣箭袖,头上红抹额,腰悬宝剑,马鞍上挂着一张弓,还有一壶雕翎箭,打扮的威武雄壮。马后跟着几个军汉和几条细犬,看样子是要出城打猎。
王庆宇已经接到了朝廷的邸报,知道了高舍鸡官复原职,高仙芝也晋升为游击将军,知道这个有过一面之缘,毛都没长全的年轻人的前途未可限量,因此,一见面就异常的高兴。
王庆宇热情的打着招呼:“仙芝老弟,一年未见,已经位列将军,真是可喜可贺。”
高仙芝曾经领教过王庆宇的嘴脸,本待不搭理他,然而,人家笑脸相迎,也就不好太冷淡,于是,笑着抱拳说道:“王大人,今日路过宝地,本应登门拜访,看大人的意思是要打猎,我就不打扰了。”
王庆宇哈哈一笑,豪放的说道:“老弟说的哪里话来,你是游击将军,而我只是一个七品的守捉使,按规矩,我该称呼你大人才是。如果瞧得起在下,老弟叫我老哥哥也就是了。”
王庆宇快人快语,山野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就让高仙芝忘记了曾经的冷淡,于是说道:“好啊,那我以后就叫你王大哥了。”
王庆宇一摆头,下达了命令:“收工,今天不玩了,我要陪着兄弟喝个痛快。”
王庆宇说着,跳下了战马,亲自为高仙芝牵着马缰绳,要往城门走。
高仙芝吓了一跳,马上就要下马。王庆宇按住了他的腿,说道:“兄弟,自古以来,大丈夫出人头地都要夸官的,灰溜溜的上任多没面子。今天就由老哥哥牵着你的马进城绕一圈,让城里的军民瞻仰瞻仰我兄弟的风采。”
高仙芝被闹得一个大红脸,但心里也有些美滋滋的,因此也就由着王庆宇去了。
高仙芝和王庆宇互不统属,而且,高仙芝也就是一个杂号将军,手里没兵没权,也就是一个候补听差的角色。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属于第二梯队,爬上去了,大放异彩,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爬不上去,该干嘛干嘛,一边儿凉快去。王庆宇有兵有权,独当一面,犯不上如此巴结。然而,高仙芝的舅父李大人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负责保护皇宫安全,在皇上面前可是能说上话的。美言一句不顶用,坏话一句能让他下地狱。正因为如此,王庆宇才如此谦恭。
高仙芝少不更事,社会经验基本是零,哪里知道这里的奥妙。以为王庆宇真就是天性好爽,喜欢交朋友,这就对了他的花花公子的脾性,因此也就入乡随俗了。
王庆宇是大唐玉门关的最高军政长官,在这一亩三分地里,自然有大的气派。这一顿招待,满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作陪,肉山酒海,歌舞欢笑,阿拉伯肚皮舞可劲儿的跳,衣服脱得不能再少,由此引得市井无赖挤破了庙堂,可以说是满城轰动。
酒足饭饱,在玉门关盘亘了两日,王庆宇才依依不舍的将高仙芝等人送到了城门。
看着高仙芝一行的背影,王庆宇对手下的兄弟说道:“盘亘了这两日,我还真就喜欢上了这小子。虽然还缺少历练,以后啊,说不定会成为一代名将也未可知。”
离开了玉门关,天气变得暖和,要不咋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呢。搭载着温柔的春风,高仙芝一行乘坐大船过了黄河。
玉门关外,春风吹绿了原野,褐色的土地上,挺拔的胡杨树迎风傲立,接受着春风的抚慰。玉门关以西10里处,一堵褐色的土墙在春风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高仙芝曾经听老人说,这就是独特的用板土芦苇筑成的汉代长城遗址,至今仍基本保存完整。古老的汉长城如龙游浩海,城恒高2。6米,基地宽约3米,气势雄浑,犹如巨龙守护着这块苍茫的土地。
这段长城很老了,明显与雍容华贵的明长城不同。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汉长城是以红柳、芦苇、罗布麻等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和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长城沿线,每隔10里许筑有烽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
高仙芝纵马登上了高冈,置身其间,恍若回到了那些金戈铁马的年代。放眼望去,远山一抹,起伏连绵,横亘天际,看到了马鬃山的支脉——白山。白山南麓,便是从东向西流淌的疏勒河下游。这里戈壁灰褐平坦,湖泊碧水汪汪,清泉澄澈甘甜,绿草如茵,胡杨苍翠,红柳似火,骆驼饮水,牛羊吃草,黄羊奔跑,野鸟飞旋……
这里有梦一样的和平景色,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战场,车马萧萧、驼铃叮咚的丝绸古道。
玉门关建立的年代久远,西汉王朝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对内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加强了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和友好往来。为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由令居(今永登)开始,经河西走廊、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土建起了长城。
高仙芝不愿意读书,但关系到国家兴衰的战役了解不少,看到雄关如铁,不禁意兴湍飞,大发思古之幽情。
可惜的是,高仙芝不学无术,一句好听的词儿都整不出来,这就很让他意兴阑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