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庞德跟张任,让他们抓紧时间清剿雍州境内的盗匪,我要雍州在最短时间内变得干净起来。”
“诺。”
刘福一道命令下的简单,雍州境内的盗匪却倒了血霉。得到刘福命令的庞德跟张任就如同被打了‘鸡’血一样,对待那些还在雍州境内活动的盗匪穷追猛打,眼看着在雍州‘混’不下去,那些盗匪纷纷逃出雍州,大部分跑去了益州。
汉中张鲁没想到自己老实安分也免不了吃了挂落,那些盗匪严重影响了汉中的治安。益州多山,这恰恰给了盗匪们生存的空间,一个个占山为王,过往客商无一不被层层盘剥,导致益州通往张掖的商路在短时间内几乎断绝。
新任益州牧刘璋本来就看汉中的张鲁不顺眼,他总认为自己的老子会死,就是因为‘迷’恋张鲁之母所致。眼下终于有了整治张鲁的机会,刘璋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力排众议过后,刘璋给张鲁发来一封措辞严厉的训斥,可张鲁也不是吃素的。就如刘璋看他不顺眼一样,他看刘璋这个二世祖也很不顺眼。对于刘璋竟然敢在这时训斥自己,张鲁很是不满,至此,张刘‘交’恶,益州通往张掖的商路被张鲁以匪患严重为理由人为断绝。
不说益州内部如何为利益勾心斗角,单说落入刘福手中的雍州。此时的雍州随着张掖军给力的剿匪行动,已经日趋稳定,人们终于可以放心出‘门’,不必再担心会在途中被人劫财害民,而随着各州郡新任太守的到达,雍州的重建也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
但要说雍州已经彻底安稳却为时尚早,那些雍州的名‘门’望族绝对不甘心就此失去权柄。他们正在谋划,如何从刘福的饭桌上分得属于自家的一杯羹。
想要以势压人不可取。虽然经受了李、李肃的层层盘剥,可名‘门’望族依然势大。但即便势大,名‘门’望族也不敢跟现在的刘福叫板。对于雍州的新主,名‘门’望族进行了深刻的了解,得出的结论就是对待刘福不可硬来,这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主。硬顶的结果无异于自寻死路。可如何说服刘福同意让他们上刘福那条船,关键就是名‘门’望族是否愿意出血。
名‘门’望族最大的依仗就是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虽然那些土地大多已经荒废,但名义上这些土地还是属于他们,只要他们不肯让出,刘福就不会明目张胆的强夺的。可这样的后果就是得罪了刘福,还想要从刘福那里得到好处?做梦去吧!
献出土地,说得容易,可真要下这个决定却是很困难。汉人都有土地情结,就是闲的时候都会想办法去开垦荒地,让他们主动献上已经属于他们的土地,还真有点难为他们。有眼光的人可以看出此时献上土地会赢得刘福的好感,可没眼光的人却会自持身份,认为自己可以仗着家族的名望‘逼’迫刘福向他们低头。而他们也正打算这么干……
秘密的串联,尽可能多的拉进属于自己阵营的盟友,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思试图‘逼’迫刘福向他们让步。可他们忘记了,一个可以下令屠城灭族制作人头京观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
刘福珍虾人的‘性’命,可这个珍惜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汉人,那些已经吃得脑满肠‘肥’的汉人并不在此列。相安无事刘福不会去主动招惹,可若是那些人胆敢冲刘福龇牙,刘福也不介意用京观来让那些人冷静一下过热的头脑。
一个意图不轨的罪名,雍州那些试图通过串联‘逼’迫刘福答应他们所提要求的名‘门’望族就自食恶果。血淋淋的事实警告着那些没有参与此事的名‘门’望族,刘福绝对不是一个软弱可欺的良善之辈。
随着一次毫不犹豫的血腥镇压,雍州的名‘门’望族也终于认清了现实,纷纷向刘福低头。而刘福也没有难为雍州的名‘门’望族,他并没有要将名‘门’望族斩尽杀绝的念头。所谓的名‘门’望族,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而形成。
刘福不介意那些名‘门’望族加入自己的阵营,但前提条件就是名‘门’望族必须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像之前雍州名‘门’望族试图通过串联‘逼’迫刘福,那就明显是违反了刘福的规矩,刘福在处理的时候自然不会手软。
对于主动献上土地的名‘门’望族,刘福也没有白拿,除了使用黄金明码标价的购买了名‘门’望族荒废的土地外,天水郡太守的职位安在了韦家家主韦端的头上,而作为京兆韦家的家主,既然选择了站队,就明白一定要站稳,有韦家作为表率,雍州的名‘门’望族纷纷向刘福释放善意,而刘福也没有拒绝,除了他们过分的要求直接拒绝外,对于他们贡献出来的家族人才,刘福倒是照单全收。
刘福的让步让名‘门’望族不由一阵窃喜,同时暗自嘲笑那些之前要跟刘福对着干的家族,可等他们发现自家的人才都并不是在他们所希望的地方为官后,纷纷暗呼上了刘福的恶当。之所以求官,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家在当地的利益,可若是自家的人被安排去了异地为官,那还维护个屁呀,县官不如现管嘛。
小小算计了雍州世家一次,刘福也没有表现的多得意,实在是没有给他多余的时间。恢复雍州的经济不是口头说说就能办到的,李李肃将雍州祸害了数年,雍州的日常生产几乎停滞,土地荒废,人员流失,盗匪横行。最后一条刘福已经用军队解决,可剩下的两个难题却不是单单依靠军队就可以解决的。
最关键的还是缺人,有地无人是刘福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多亏了刘福这些年的积攒,雍州暂时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可坐吃山空,就算刘福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光出不进。为了恢复雍州的日常,张掖已经倾尽全力,积存的物资如同流水一样不断的向着雍州各地分散。好在新上任的郡县太守都是经过数年实践的能吏,没有‘浪’费来自张掖的物资,也没有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这是刘福最欣慰的地方。
但随着雍州世家子弟的加入,刘福不由有些担心。刘福并不相信什么人‘性’本善,在他看来利用职务为自家捞取好处是在所难免,但这种事情必须有一个度,超过了底限就会危害到集体的利益。
以前的张掖官员很干净,即便有一些官员有自家的小盘算,但也只是利用一些政务上的条令漏‘洞’给自家牟取一点好处,对于这种现象,刘福大多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方式,并不会过分追究。
可现在不同了,世家子弟加入了刘福治下的官员集团,这是一帮以家族利益为首要的人,他们的加入,让刘福不得不担心他们会不会在将来以权谋‘私’,为了家族的利益损害自己这个集团的利益。
寻找一个铁面无‘私’的监察官员,成为了刘福眼下的当务之急。为了寻找这样一个‘性’情刚直,不惧威胁的人,刘福询问了许多人,而卢师跟蔡师为刘福推荐了同一个人,河内司马防。
司马防这个人刘福久闻其名,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刘福对司马防感兴趣,而是司马防的儿子,被人称为“冢虎”的司马懿,就是司马防的二儿子。
历史上对司马懿的评价并不好,说此人有狼顾之相。所谓的狼顾就是指像狼一样不必转身也可以扭头看到身后,是谓弑主之相。
可刘福却对这种评价不以为然,什么狼顾之相,不过是后世者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已。想想司马懿当时的情况,司马家大权独揽,虽然位极人臣,但同样也承担着功高震主的威胁。不改朝换代就意味着灭族,霍光倒是忠心耿耿,结果换来的是什么?夷三族。这么大个前车之鉴摆在眼前,谁不明白应该如何选择?
至于现在,既然是卢师、蔡师同时推荐的人,刘福自然需要慎重考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说卢植跟蔡邕现在还在为刘福的效力,光是他二人所掌握的人脉,就让刘福受益匪浅。每当自己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才时,卢植、蔡邕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刘福推荐出一个合适的人。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刘福带着典韦等人出了潼关,前往河内临县拜访司马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