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煌汉 > 第13章 方略计定需实践

第13章 方略计定需实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3章 方略计定需实践

2015-05-03 作者: 芷陌

第13章 方略计定需实践

军服是王摩定的,以窄袖交领汉服作为军服,就是普通的裋褐,便用普通的麻布制作,交给那些妇女去做。鞋子全是布鞋,然后给每个人准备绑带,铁匠打造军用水壶。衣服上佩带徽章,一眼就能看出编号。旗帜则是用红布做的红旗,一个连一杆旗,一名旗手,一名司号员,他们负责传达连长的命令。

一个班的武器,包括一人一柄腰刀,整个班选手脚灵活枪法好的人携带两根红缨枪,其他人用四杆竹木针。

不过,因为竹木针这个名字太逊,在大家强烈的要求下,腰刀改名叫做百辟,竹木针改名叫做破虏。所有的铠甲都被融了,用来制作百辟刀和枪头。每个连配备一个远程班,使用弓弩。

弓都是自制的桑木弓,性能委实不好,反倒是弩,性能相当不错,就是数量太少。而且,王家的武器里还有几杆早些年买到的药子,可惜,还是那种古老的粒状,比弓都不如,连抬枪都没有。

不过有个好消息,成都府的制造局能够仿制许多功能好的枪,比如马梯尼枪。

当然,有好消息就有坏消息,那就是巴州守军中就有不下一百杆火枪,其中至少有五杆是马梯尼枪。当然,江口分州的守军只有不到一百人,而且,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基本是没有威胁的。

王摩下令将左近的铁匠木匠石匠等匠人聚集在一起,和他们整日讨论武器的问题。他自己知道不少枪炮的构造图,细问之下,确定这些工匠确实能打造出样品来,但是,最终他决定暂时搁置这个计划的原因却是很多方面的。

第一,原材料匮乏,没有足够的铁,材料硬度和柔韧度达到要求的钢,当然,还有足够的火药。第二,缺少足够的人手来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按工匠们的说法,他们只能一个月打造两杆,特别是枪管和里面的小型部件,要保证误差更是麻烦的事情。第三,工艺问题,如何将火药定装,同时提高产量和威力,这种工艺王摩根本不知道,工匠们也不知道,甚至是第一次听说这说法。

所以,最终他选择的是让这些匠人打造农具和常见的大刀枪头,同时给出一些课题让他们研究,重奖研究有成的,并且,派人教他们识字,他们的特殊教材就是发现的书籍。里面居然有《物理小识》和《天工开物》两书。都是大百科式的书籍,真难以想象王家的先祖是如何将他们收集然后保存到现在的。

或者,冥冥之中,真的有那么一股力量在帮着什么。

王摩没有时间感叹,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对这一时期的地理人文等等信息,其实他不是很懂,哪怕是家乡周边,他也只是熟悉后世的。这些日子,他在抓紧研究此事,制定讨伐方略。

拿下江口分州很简单,但接下来如何应对巴州乃至保宁府的反扑,甚至整个川陕乃至蛮清的反扑,如何在其中走出一条自强不息的道路,才是他真正要思考的。

而且,这里是大山深处,根本没有睁眼看世界,西方文明在这里的痕迹一点也没有,这不得不让他思考另一种可能。以前看那些YY文的时候就发现,回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回去就抱西人的大腿,借助西人的力量完成华夏的蜕变。那么,有没有可能,全然不理会西人的力量,从一开始就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呢?

直接完成华夏文明的涅槃?

再看看如今这时间,1885年,中法战争如火如荼,第一辆摩托车刚问世。这个时候,东方与世界的差距虽然大,但还没有拉开到1929乃至于1949年的地步。若是以巴州为跳板,当跳往何处才能保住胜利的果实,同时绽放华夏文明的火焰,完成华夏文明的自我蜕变呢?

明末的时候,天灾人祸,其实如果不是蛮清打乱历史的进程,造成历史的倒退,华夏近现代文明征程肯定会早早的提升日程。这是一种自我的转变和进化,与后世那种西方用坚船利炮叩开大门,然后耻辱的痛定思痛,痛上加痛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自己想要重启这样的进程,要走的是怎样的道路,要建立怎样的政府,要用怎样的思想治政?

哪怕王摩读书曾破万卷,也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抓瞎,他只能靠回忆,一个人思索脑海种种记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经过三天三夜的思索,他最终形成了草案,那便是以巴州为跳板,占据川陕,扼守天险,然后,建立起先军政治的威权政府,以行政手段强迫开民智,引导社会进行现代化的进化。然后,再去席卷天下,一手枪,一手犁,大搞建设,再找机会与西人争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