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儿!”高太后闻言,却依旧未展愁眉,叹道,“只是,幼菽贤德,三郎又一向宠着孙氏,哀家却担心即使强行将皇孙或者皇女留在了华罗殿,届时那孙氏一日数探,甚至于不时强行将之接回祈年殿去教唆,如此非但不能将皇孙教好,反而连累幼菽也不得好……这可怎么办?”
“太后就是疼着左昭仪。”温太妃笑着说了一句,不急不慢的道,“可我说的却不是左昭仪呢!”她环视了眼四周,抿嘴笑道,“打从四郎搬到兰栋宫之后,我就觉得甘泉宫里安静了许多,早先四郎可没少在太后跟前淘气,我看着都烦了,太后偏生还要护着他,足见太后心肠慈仁,对小孩子更是疼爱有加!”
高太后听出了她的意思,道:“四郎乃是姐姐你的骨肉,哀家早便说过,咱们两个的子女,与彼此亲生的也没什么两样,又如何是旁人能比?”
“太后这话说的,孙氏肚子里的子嗣难道不是太后的骨血了吗?”温太妃道。
“三郎年轻,将来子嗣未必稀少,姜氏所诞的也就罢了,这孙氏……”高太后不是没想到等孙氏诞下皇子之后以抬举为名抱走,她是压根就打从心底里不喜孙氏,即使是自己的孙儿,想到其母为孙氏,高太后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又怎么高兴带到跟前来?
这会听了温太妃的建议便不太高兴了:“姐姐聪慧,再想想其他办法罢!”
“我晓得太后的担心。”温太妃却道,“只是太后想一想,因着甘泉宫距离冀阙颇有一段距离,太后心疼陛下,从陛下登基起便免了陛下日日请安,只隔三岔五的陛下才过来一回!皇子若是养在了甘泉宫,不便时常见到陛下,如此也好专心读书上进,免得陛下慈父心怀,担心宫里的师傅们拘束了皇子!此外太后这儿除了年节一向都不用六宫请安的……”
温太妃把话说到了这份上,高太后到底回过了神——因两年前姬深坚持立孙氏为后而高太后坚持立曲氏,母子两个反目几成仇雠,后来虽然各退了一步,但高太后心有愤懑,便以体恤为名着姬深与六宫无事都不必过来了,姬深那会因惦记着成日里与孙氏厮混,闻言竟是求之不得,如此母子两个也是隔上一段时间才见一面的,若是孙氏诞下的子嗣养在了甘泉宫,姬深来请安也就那么一会儿,太后寻个借口把人看住了,能不能见到还是个问题,长此以往姬深又哪里还记得这么个子嗣?再怎么骨肉亲情到底也是要天长日久的处下来才成。
至于孙氏——高太后早就不用她请安了,就算她寻了百个借口到甘泉宫,这里是高太后的地盘,偌大的宫殿想不叫她看到人难道还没地方藏?再说不藏又如何,太后教训妃嫔天经地义,也不必怎么为难她,只一句身子乏了不想人打扰,孙氏又怎么迈得进宫门?
没了子嗣傍身,孙氏一旦色衰,下场还不是与高太后原本预计的差不多?
高太后眯起眼仔细推敲着,温太妃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孙氏的位份虽然高,但出身摆在了那里,叫她亲自教养皇子,怕是连姬深都觉得不靠谱,自己出面,也等于是抬举了孙氏,如此也能缓和一下因上回安平王请封庶女与姬深之间进一步加深的嫌隙,同时也能够废了孙氏将来的保障……皇子,终究也是自己的孙儿,姬深如今还膝下空虚着,因了孙氏这么个人就要折掉一个孙儿孙女,高太后觉得实在不值得,养在自己身边,虽然为了不叫孙氏得意,必然不能够让他与姬深太过接近,但高太后觉得教导出个贤王、如安平王、广陵王这样,也不算太委屈了他。
只是想到孙氏高太后不免还觉得厌恶,温太妃察言观色,又添了一把火道;“太后若是担心孙贵嫔借着有孕的这些日子生事,我倒觉得姜顺华那儿是现成的例子!”
高太后一怔,随即明白过来,恍然道:“姐姐是说萧氏?”
“陛下年轻,妃嫔们也正值青春年少,便是左昭仪性情稳重,然而生养之事没有经历过哪里能够晓得许多重要之处?”温太妃笑着道,“是以左昭仪自打进宫来事事处理得妥当,可遇见了姜顺华有孕到底还是心里着了慌,从太后这儿要了萧青衣到承光殿照拂呢!既然一般是宫妃,孙贵嫔的位份还在了姜顺华之上,太后又怎能厚此薄彼,不给祈年殿添个得用之人?”
——曲氏在承光殿说是太后之命,其实却是她自己所提,不过是担心姜氏怀疑或孙贵嫔一派借机生事,这才借了太后的名头,这也是高太后同意的,姜氏乃一宫主位,若出了什么事,头一个担责的就是曲氏,无论是出于六宫之权还是出于为曲氏之女的名声考虑,左昭仪都不想姜氏这一胎有失,反正她也不争宠,曲家又足够荣耀,无需她再锦上添花,所以姜顺华这胎曲氏却是真心想要保下来的,只是姜氏乃一宫主位,曲氏也不好贸然把自己的人插进去,何况插了进去万一姜氏再出点什么事,那么曲氏更加难逃关系了,所以索性向高太后借人,不管高太后待见不待见姜顺华,怎么说太后都是姜顺华腹中子嗣的亲祖母,任谁也不敢说太后会对自己的孙儿不利!
而高太后对曲氏的谨慎也很是赞赏,这会听了温太妃的话,不由暗自点头,道:“正好宋氏回来……”
“这却要太后心疼了。”温太妃摇头,“姜顺华乃是下嫔,身边最得力的穆氏也只青衣,况且她人一向静默守礼,所以太后派了萧青衣过去便足够,可孙贵嫔却不然,她乃三夫人之一,身边女官可是中使之位,宋青衣去了,如何能够说上话?”
这么一说,两人都看向了旁边的莫作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