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赞同的点了点头,却又发愁道:“宫闱里的事情,如今人才进宫,还看不出什么来,可四郎的王妃,你倒是给哀家句准话呀!”
“太后,这话我也告诉四郎了,只是四郎心里也没个主张。”温太妃为难道,“所谓婚姻大事,父母做主,说来说去他也是这么一句回我,到底还是要求太后操这个心呢!”
“唉,他是个知礼的孩子。”高太后感慨道,“却是十一娘没那个福分了!”
温太妃温和的道:“我这两日与他说着,他道,这是两个人无缘,倒也不能说旁的,只是四郎自来不怎么出宫,再说他身边虽然有伴读等人,可也不会成日里与他说各家女郎的长短,至于我,太后也是知道的,我对这邺都的女郎们,到底还是在太后这儿才能够见到,如今既然不能是十一娘,还求太后再帮着相看罢?”
高太后寻思良久,沉吟道:“高家如今是没有合适的女郎了,到底四郎的身份放在那里,其他房里固然有年岁仿佛的,总是配他不上的。”
这是因为当初先帝登基后,自感大限不久,为了给姬深清路,将外戚寻了许多理由狠狠发作过,又提拔蒋、计以制衡,高家除了荣昌郡公到底是高太后的嫡亲兄长,又一向低调谦逊,还保留着爵位与些军权外,其他房里都被先帝打压削弱过,到了姬深登基后,固然起初听着高太后对高家有所加恩,但因蒋、计反对,到底也没抬举到高祖时候的样子。
而且高太后心里清楚,温太妃之所以一定要为高阳王聘高家女为王妃,却也未必是当真多么喜欢那才见过一回的十一娘,不过是为着使高阳王有个助力,也是向高太后表示亲近,高家是大族,单是高太后这一支就分了七房,但高太后只得一个嫡兄一个嫡弟并几个庶弟,其他房里女郎再多再好,血脉远近放在那里,却就不是温太妃为儿子求娶高家女的本意了——高阳王好歹是王爵,哪里就少了名门淑女来配?
见高太后这么说,温太妃面上难掩失望。
就在这时,就听宋氏忽然道:“太后,若是高家没有配得上高阳王的女郎,莫如看看苏家?”
“苏家?”高太后一怔,温太妃忙问:“是哪一家?”
“倒是哀家糊涂了!”高太后被提醒,猛然想起,露出欢喜之色道,“还能是哪个苏?营州苏氏,与前朝的守西北三关的牧家仿佛,论底蕴却比牧家深厚多了——本朝初建时率先投奔高祖,因封武英郡公世袭罔替的那一家!第二任武英郡公更是娶了高祖原配楼皇后所出的长女、先帝时追封德阳大长公主的那位!”
她如数家珍道,“哀家的嫡亲姐姐并几个从前闺阁里要好的堂姐妹,统共有三个姐妹嫁到了苏家去的,这一任的武英郡夫人正是哀家嫡亲姐姐——她却是个有子孙福的,与武英郡公生了三子四女,有两个仿佛与四郎年岁正相当,因她是嫁去营州的缘故,若非宋氏提醒哀家倒是把这一家给忘记了!”
温太妃早在听到武英郡公时就心动了,只是想到如今怒川边的营州军还在苏家手里握着,到底迟疑了下:“苏家女自然是好的,又是太后亲姐姐所出,必然错不了……只是,这门第仿佛太显赫了罢?”
“显赫什么?”高太后一拍手,道,“四郎乃先帝骨血,这天下谁能够显赫过他去?”
说着对温太妃语重心长道,“哀家晓得你忌惮什么,只是咱们姐妹多年,你是什么样的人,哀家还不清楚?就是四郎也是在哀家跟前看着长大的,他是个好孩子,你就这么一个亲生子,哀家怎能委屈了他?何况他又没有外家之势,你我一闭眼,总也有个人扶上一把,咱们才能安心!都是做父母的,哀家怎能不体谅你?”
温太妃眼眶微红,作势要起身行礼:“却是叫太后为四郎操碎了心!”
“这是什么话?咱们多少年做伴了。”高太后笑着命宋氏道,“快取纸笔来,哀家这就给姐姐写信,三郎闹出个采选来,打得还是四郎的幌子!他做下这事,原本只要悄悄访问了再下诏,如今倒不能不叫苏家女郎上邺都一趟了,好在营州也不很偏远,俱是宽敞的官道,拖上些日子倒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