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
2015-10-01 作者: 飞砂风中转
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二月,广武将军张绣将称帝不足一月的袁术打得大败!二十三万淮南军旦夕之间土崩瓦解,举世震惊。蕲阳之战,使得张绣之名,正式广为世人所知。
二十三万袁军主力,其中四万多袁军战死,六万多袁军倒戈,八万多袁军投降。袁术的大将倒戈的倒戈,被俘的被俘,战死的战死,逃命的逃命。而张绣军阵亡却未过万。
张绣部将李通,趁袁术主力与张绣鏖战,率领四千轻骑和两千弓骑,更换袁军衣甲,奔袭蕲阳城。李通亲自带三百骑和一名张勋军降将诈称张勋属下败兵,赚开蕲阳城门。旋即控制城门,数千骑兵夺城。
李通夺城后,留下一名蕲阳守城的无名将领。不料此人祖上深受袁氏恩泽,心怀死志,于紧要关头对袁术示警,导致李通诱杀袁术的计划功亏一篑。
这种状况连主策划贾诩也是禁不住一叹:“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果然名不虚传。连袁术这样的人主,都会有此报恩之举,难怪袁氏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僭越称帝,还是有些底蕴的。”
不过天下大势不是一个小小的袁氏门生故吏能左右的。拿下了从豫州进军淮南的重镇蕲阳,张绣趁势夺下汝阴郡。旋即颁布新法,废除所有袁术暴政,取消袁术一应苛捐杂税,一切重归汉制。
张绣大军进军蕲阳途中还有一件趣事,那就是袁术原长史杨弘,主动率领招集的原张勋纪灵的四万败兵请降。并且献上了袁术随军携带着的一应天子御物。
此次张袁之战,其实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叛袁投张的节奏。
大战之前,张绣暗自联络的杨奉和韩暹就有了阵前倒戈的心思。只是这两人兵微将寡,能做的只有给袁术的后方放火。还有早在关中,杨奉和韩暹就因为挟持汉献帝和张济有矛盾,所以这两人还是很有顾虑的。
但是张绣一刻钟战败了张勋,就立马导致了叛袁投张这一节奏的开始。不过最先表态的不是杨奉韩暹,而是早已对袁术骄奢淫欲不恤军民不满的淮南籍将领雷薄和陈兰!
这两人在真正的历史上,实在忍受不了袁术的横征暴敛。干脆带本部数万人去了嵩山落草。后来有笑的是,袁术穷途末路,去河北半道被刘备截了之后,居然想去投靠他曾经的部属雷薄陈兰,然后被果断拒绝了,然后貌似再加上喝不到蜂蜜,气死了。
看到雷薄和陈兰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暗算了桥蕤和陈纪,杨奉和他的小伙伴惊呆了!既然没有阵前倒戈的头功,这两人只好绕到袁术后面,准备生擒袁术和他贴身不离的传国玉玺,献给张绣。
只是又失败了。
貌似这两人想做什么事情从来没成功过。暗算李傕失败了,挟持汉献帝失败了,偷袭曹操失败了,现在想反水一把都没成功。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张绣也不会把所有的希望放在杨奉和韩暹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上面。雷薄和陈兰才是张绣的希望所在。虽然这两人算不上良将,但对张绣来说这两人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这两人虽然能力平庸,但还是有优点的,比如体恤士卒。重要的是这两人是袁术手下重将,在淮南兵中很有号召力,投靠张绣,对张绣统领淮南的政治意义很大。
还有杨弘,此人是袁术的文臣之首。他甘愿为张绣效忠,而张绣也不计前嫌,重用杨弘,这无疑给整个淮南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淮南,要变天了!
着韩嵩和新降的杨弘准备新政,并快马通告汝南和九江两郡各县后,张绣甚至没有修整就继续率军东征寿春!
留守寿春的袁术大将陆勉和袁术之子袁耀皆不敢抵挡张绣兵锋。率老弱之兵三万,弃寿春南逃,投奔袁术任命的庐江太守刘勋。
只是路上逃亡的袁军士卒太多了,到达庐江郡的时候,三万人只剩下不到五千人。就连袁术原主薄阎象半路听说张绣颁布新政,都跑了。
三天后,这位在袁术手下数一数二的文臣便出现在了张绣军中。
旋即张绣占领寿春。进入寿春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袁术僭越天子之物,超越天子规格的,比如二十四匹马拉的龙辇都给拆了。
其他合乎礼法规格的御用之物,都封存起来,送予许昌天子定夺。至于寿春修建的皇宫,鉴于工程浩大,一旦拆除,白费民脂民膏,便销毁一切有关“仲氏”字样,挂上“大汉天子寿春行宫”牌匾。派兵驻守,严禁任何人出入。送给天子的奏疏还一并写上了“请大汉天子幸驾寿春”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