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五十一章 英烈祠

第七百五十一章 英烈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是否出兵波斯湾,易知足还拿不定主意,毕竟对于大清来说,波斯湾是一块飞地,就算花费力气占领一两块小地盘,他也没把握今后能够一直保得住,听的赵烈文使试探,他露出一丝微笑,瞥了一眼对方手中的报纸,转而问道:“又有新闻?”

“都是围绕着朝廷变法的议论。”赵烈文边说边将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颇有争议的是革新科举,不少士子担心断绝仕途,尤其年长士子,担忧尤甚......。”

听出他有试探之意,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变法革新总会侵犯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科举之制最终是要完全被新学取代的,之所以还维持,不过是一个过渡而已。”

赵烈文有些庆幸的道:“这也亏的是朝廷提出革新科举,若是元奇提出来,元奇的生意必然大受影响。”

“推行新学是元奇提出的,科举革新也是受新学影响。”易知足笑道:“就没人攻讦元奇?”

赵烈文笑道:“那是因为新学一年的生额举额多于科举,若是没有这些,新学必然会被大肆攻讦。”

易知足点了点头,漫不经心的翻开报纸,大致浏览了下头版的标题,实则,他每天早餐之时都会读报,林美莲会将重要的新闻做好标记,赵烈文沉吟了一阵,才接着道:“有不少官员提出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募集民间资金,兴办工厂,创办企业,开采矿藏,大掌柜对此是何看法?”

官督商办以展地方工业,这事早就有官员提出,易知足都给予否定,这是又有谁走赵烈文的门路?他放下报纸道:“惠甫对官督商办怎么看?”

“官督商办或许有弊,但也并非无利。”赵烈文缓声道:“不少地方商贾思想守旧或不敢于犯险或资金有限,由地方官府牵头,以官督商办之形式兴办实业,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展,也有利于地方思想转变......各省修建铁路,多有采取官督商办者。”

“凡事皆有利弊,官督商办亦是如此。”易知足缓声道:“一直以来,除非是需要巨额资金的大工程,比如铁路修建等,否则我一般不赞成官督商办。

官督商办具有浓郁的官场风气,官方札委的高管多是官场中人,本身就是一身官气,而且那些人基本不懂商业经营,唯知做官财。

再则,荐人情况严重,各级上司及幕友同僚纷纷往企业安亲荐友,那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还有,官督商办的实业,其内部制定的制度章程等几乎都是摆设,事权号令皆在官员之手,这不仅不利于地方实业的展,也助长地方官员贪腐之风气习气。

最大的弊端则是,官员是有任期的,而且官员的责任心不强,因为他们没投入资金,即便是投入也是极为有限或者是公款,他们不会把实业看做是他们的身家性命,他们会把地方官督商办的实业作为摇钱树,捞一把就走,这会导致这些官督商办的实业破产倒闭。”

顿了顿,他接着道:“元奇名下或者是元奇扶持的工厂企业等都有着完善的运作机制、规章制度、监管稽核制度,并且,这些机制、章程、制度在实际的运作之中得到充分的、彻底的贯彻执行。

有了这些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再加上元奇的合理分配、协调以及大力支持,基本就足以保证每个公司都能获得巨大的利润和成长空间。

这也就导致元奇推出的每一个公司上市,行股票,都会得到民间资金踊跃认购,而公司也能回馈给股东巨大的回报,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也是元奇对每个上市公司的审核都是慎之又慎的根本原因,别看广州上海形势一片大好,但对于大清来说,只能算是才起步,元奇作为领头羊,必须要谨慎。

地方官府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展实业,确实是利于展地方经济,利于推行工业展,利于促进思想转换,可一旦败坏企业,造成恶劣影响将是无可估量的。

此事,休也再提,商之可以办,官之必不可督!地方官府不能染指地方实业!士绅商贾的嗅觉是最为灵敏的,随着广州上海影响的深入,报纸不间歇的宣传,铁路的不断延伸以及朝廷新政的推行,各省府州县的士绅商贾会自的掀起一股兴办实业的风潮。

实则元奇目前需要担心的不是没人兴办实业,而是各省府州县盲目的兴办实业,一哄而上,造成争抢资源和恶意竞争,我已安排在各省府一级设立咨商局,根据各地的资源、交通、人口、市场等因素对有开办实业的士绅商贾进行有序的引导,进行合理布局。”

赵烈文听的暗自心折,对方居然已想的如此长远,他由衷感慨道:“大掌柜眼光之长远,天下怕是无人能及。”

这就算长远了?易知足一笑,正要开口,曹根生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广州来电,白云山英烈祠已修建完工。”

“好,历时五年,总算是完工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也总算是有安息之所了。”易知足声音有些低沉,略微沉吟,他才问道:“燕扬天的舰队什么时候抵达?”

曹根生连忙回道:“应该三日后就能抵达。”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回电,半月后,举行隆重的英烈入祠仪式,自元奇团练以来牺牲的烈士全部入祠。

广州城内所有官员,驻防广州所有部队,广州所有新学学堂学生,元奇以及名下工厂所有职员工人,休衙、停课、歇业一天,全部参加,地方绅士商贾遵循自愿。”

赵烈文听的吓了一跳,不过是一些普通的官兵,有必要如此隆重?这事想不引起轰动都不行,犹豫了下,他才委婉的道:“大掌柜,听闻新军的抚恤也是远高于八旗绿营......。”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对于为国捐躯的英烈,值得厚恤,也必须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王侯将相能入祠贤良祠、昭忠祠、能绘像凌烟阁,为国捐躯的英烈也应该有英烈祠,这是对英烈的尊重,也是对军人的尊重!”

这是为了宣扬平等思想?还是为了笼络军心?赵烈文一时间分辩不出来,不过,他却是识趣的闭上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