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文科大唐 > 第二百九十四章 欲灭高丽,先诛百济(上)

第二百九十四章 欲灭高丽,先诛百济(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听到了时不凡说要面临灭亡高句丽,这个不得不让李世民重视了。那么多年来都在打高句丽,不就是一句俗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吗?这个道理,从当年的汉朝打匈奴就可以看出来了,东亚容不下两个强国的存在,这个是历史已经证明的了。突厥人必然要灭,可是高句丽不能够留下。高句丽已经有做大的趋势了,随时可能会成为威胁中原王朝的一个重要的对手,这样必须要打的。不过怎么打,这个很有讲究。当年隋炀帝几次攻打,都已经证明了高句丽不是软柿子。隋朝因为三征高句丽透支了国力,这才会酿成后面的结果。大唐想要不酿成后来的结果,自然是要找对方方式方法。

“皇上,你看看这个图纸,这个是我姑且绘制了一下当地的地图,还有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地图。这里他们还是以三国趋势,其中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并且还有不少半岛的领土。而百济和新罗分别占据剩下的南方,他们是三国的姿态。不过这个和我们当年的三国不太一样,这个三国是高句丽实力最强,而百济其次,新罗最弱小。不过高句丽和百济一起联合欺负新罗,新罗目前急需要找靠山。本着远交近攻,还有敌人的敌人也就是朋友的原则,那新罗最合适的盟友也就是我大唐。”

“我们大唐是建立在隋朝的废墟之上的,可以说我们天然也就继承了隋朝的各种国际地位和恩怨情仇,这个不是随着改朝换代也就可以轻易的抹除的。当年死在高句丽的中国子弟,可是不在少数。可以说很多我们大唐的百姓都对高句丽天然有仇了,因为他们的亲人朋友都是死在了高句丽那里。而国家是由无数百姓组成的,那我们国家天然也就和高句丽有仇,我们迟早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新罗找我们,不但可以进攻威胁高句丽,减轻他们那里的压力。而我大唐的国力和军力足以拖住大量的高句丽军队,减轻新罗的压力。一旦高句丽无法针对新罗,那新罗单独对抗百济也是可以的。”

“同样,而我观察了这个高句丽那个半岛的局势,发现了一个现象。那也就是高句丽在部署各种防御防线的时候,他们都是以北方辽东一带作为主要的防线。高句丽主要防御的对象,也就是我们中原。我们中原想要进攻,往往是从幽州一路往辽东进攻,最后必须要经过高句丽无数年以来积累下来的防线。高句丽侵占我华夏领土已久,部署了一道道的战略防线,甚至他们的整个国防策略也都是以北方辽东为方向阻击的。从辽东到高句丽的首都平壤,那几乎是一步步防御,我们中原军队很难突破那么长距离。”

“尤其是我们一旦到了冬天,冬季作战是兵家大忌,他们只要拖延到了冬天,那几乎等同于胜利了。”

时不凡介绍了这个局势,高句丽其实目前的国防策略是沿着辽东进行防御的,这样的防御目标显然是在防御中原王朝。甚至自从大唐开国之后,高句丽不但没有减轻任何辽东地区的防御的姿态,反而还是加强了防御,不但部署了重兵,反而还通过各种的工事来进行防御。

这个高句丽防御姿态,完全是采用了重北轻南的姿态,一直是以由辽东地区的进攻的中原王朝军队为主。凡是中原王朝想要进攻高句丽,那必须要从幽州出兵,一路上突破高句丽的各种防线来进攻,这样不但阻力很大,并且征战时间旷日持久。虽然也许后世很多人看不起韩国和朝鲜的军队,可是后世人看不起并不等同于古代高句丽军队也就是水货。大唐和高句丽的军队毕竟都是冷兵器军队,冷兵器军队差距再大那能够差到哪里去?只要双方士气高昂,战术相同,只要指挥官不脑抽,那双方的战争都是旷日持久的。何况高句丽为了防御中原王朝,准备了不是一年两年了,那是以百年来计算的。

“中原失去了辽东太多年了,现在我们对于辽东地带的各种环境都不了解,贸然的进攻肯定是知己不知彼。甚至连知己都不一定知道,比如说我们的军队抗冻能力怎么样,这个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认为如果直接单纯的从辽东进攻,那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关键是他们准备了这么多年,一旦作战动辄数十万大军。虽然我军人数众多,可是高句丽也不弱,他们为了防御可是准备了上百年,各种准备多不是我们能够相比的。所以我姑且他们依据地理优势和各种后勤优势,一个人可以当做我们五个人来算,那这样我们其实未必能够占据多少兵力上的优势。”

“再加上我大唐后方道路漫漫,辽阔的疆土反而加重了我们的补给压力。我们从后方搜集一石粮食,送到了前线恐怕连一斗都没有,而我大唐如果出兵过多,那这样我们消耗的粮食反而要乘以二十倍以上。”

“高句丽人距离近,并且士兵人数少。他们少也是有少的好处的,消耗的粮食少,这样后勤压力小很多。不但距离近,人数少,消耗的粮食少,后勤压力很小。而他们是保家卫国,虽然这个辽东是我们中原的领土,可是被高句丽窃据多年,他们已经在那里生存了很多年,可以说已经被他们当做了家园。相反我们失去了很多年,随着当年南北朝乱世,谁也都不顾那些领土了,对于我们大唐的百姓来说打高句丽并非是为了收复领土,因为这些领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意义不大。相反他们打高句丽不过是为了报仇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所以,我姑且断定,如果我们贸然去进攻高句丽,不过是重蹈隋炀帝的覆辙而已。高句丽有了地利优势和人和优势,而我大唐没有这两个优势,而一旦旷日持久,战争拖延到了冬季,那这样我大唐连天时的优势都不具备了。所以不是我给皇上您泼冷水,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去打仗,别说派出几十万大军,派出几百万大军也都白搭,相反几百万大军反而必输无疑,因为我们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后勤压力。”

“打仗,无非是在打后勤,我们大唐后勤一方是严重的劣势,根本打不过他们。我们从大唐目前主要的粮食产区,为关中一带,并且按照我大唐的规矩,粮食主要是要运送往长安来进行统一分配。这样必然会带来很多转运过程中的损耗。这样没有长期的规划,这样首先从各地运输粮食到我们长安,然后再次从长安送达了前线。这么长距离的路途,那军队的粮食损耗凭空的增加了最少二十倍以上。”

“所以从北方进攻,我们天时地利人和,每一样都不占。输了也不奇怪的。“时不凡说。

李世民脸色果然漆黑了,这个情况果然是一塌糊涂,如果真的按照时不凡所说的这样,那如果贸然发动了战争,那最后损失肯定不小。到时候功败垂成是必然的,其实李世民的思维也还是这样,无非和隋炀帝一样的路数,从幽州出兵,一路往北方打,这样一路上过关斩将的朝着这个高句丽首都平壤进攻。这样一路上的阻力奇大无比,而且必须要速战速决,一旦无法速战速决,那战争拖延到了冬天,大唐只有退兵,一切白忙活了。

可是按照时不凡所分析的这样,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是不可能行得通的。这样的打击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