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双方将领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盘算的战争的胜负,有时候却取决一个压根就不起眼儿的小小的事件。
经验丰富的将领,有时候是财富,但在一些特定的时候,经验反而成为了一个灾难。虽然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是罕见,但却并不是从不出现。
冯伦是老将,经验极其丰富。在他过往一辈子的战事之中,当仗打成这样的时候,敌人基本上就丧失了战斗力了。像今天这一战,武威军的损失甚至超过了他预估的程度。
柳成林麾下只有五千甲士,两个曲过渡河作战,就算没有全军覆没,也所剩无几,他的主力中军被十数倍的对手包围,被分割成了一块块互相并不联结的战斗小集团,就算他们再厉害,终究也是被吞没的下场。
李德的骑兵炸了锅,就算能重新集结起来,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事情,而等他重新集结起来之后,整个战场便大局已定。
冯伦要的是击败柳成林的主力,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以冯伦多年战斗的经验看,剩下的,便是收割战功的时候,这场战斗,大局已定。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是,这一次对阵的武威军,与他以前碰到的军队有着很大的不一样。
先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便是武威的骑兵。
在经历了最初的炸营之后,这些本来已经溃散的骑兵,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恢复了建制,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领兵将领脑袋极其清醒,哪怕是柳成林危在旦夕,他也并没有急着去援救他们的主帅,哪怕是到了这一个时刻,他想的依然是谋求战斗的胜利。
近两千归建之后的骑兵,对于现在的战场来说,是一股致命的力量。
第二个意想不到,便是柳成林的主力中军,在绝境之中迸而出的巨大的战斗力。将是军之胆,柳成林个人的武勇在这一时刻,极大地稳定了军心。这使得冯伦想在最短时间内歼灭柳成林主力中军的希望化为了泡影。
他们就像是大海之中的礁石,一次又一次地被巨浪淹没,却依然傲然挺立,那面柳字大旗,始终未曾倒下。
第三个没有想到的便是柳成林留守大营的那支军队抵达战场之后,同样没有选择去援救柳成林,而是径直扑向了史家坞。
对方的表现,出乎了冯伦对于过往碰到的所有军队,甚至于包括他们卢龙军的认知,而这认知之上的盲点,便导至了他指挥上的失误,倾尽全力的一击,变成了此战最大的败笔。
李德指挥下的骑兵,此刻成为了战场之上的死神镰刀,所到之处,血流成河,那些仅仅仗着血气之勇而冲出来的史家坞堡普通乡民,在这些训练有素的军士面前,比起羔羊也强不了多少。即便是那些乡勇,面对骑兵的冲击,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逃。
让冯伦胆寒的是,这支骑兵的作战思路相当的明确,他们不是一插到底,而是转着圈子的在外围驱赶,杀戮,将更多的人往战场中心驱赶,这相当于给处于战场中心的武威军主将柳成林增加了更多的压力。
冯伦甚至认为这名骑兵将领是不是与柳成林有仇,因此想借着这个机会干掉柳成林。但这个想法,也只是在他的脑袋之中一闪而过而已。他知道柳成林在武威军中的地位,他可是武威节帅李泽的大舅子,而这名骑兵将领出身于李泽的嫡系部属,绝无可能有想置柳成林死地的念头。
排除这一个,那就只能说明,这个叫李德的人对于柳成林能够坚持住有着绝对的信心,也不担心事后柳成林会找他的麻烦,而他如此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掩护另外一支由候方域率领的武威军队夺取史家坞堡。
如果放在平时,千余人的一支队伍自然是不可能拿下坚固险峻的史家坞的,但此时此刻却不一样了,史家坞已然成了一个空壳子,所有能战斗的人,此刻都集中在了战场之上,而他们,却被这支骑兵给拦在了唯一通往史家坞的通道石桥的一侧。
眼看着候方域指挥下的军队接近了石桥,冯伦绝望地吼叫了一声,转身带着他的精锐,向着上游方向跑去。
史家堡主史奎也终于现了战场之势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已经被逆转了过来,柳成林的中军所部,那个小小的圆阵离他并不远,看起来风雨飘扬,却始终毅立不倒,而另一支武威军已经越过了石桥,直接对坞堡展开了攻击,而他们与坞堡之间,却还隔着一支武威骑兵。
外围的乡民已经彻底溃散了。触目所及之处,尽是惊慌逃亡的乡民和乡勇。
这就是正规军和杂牌之间的差距,一支正规军哪怕是遭受到严重的创伤,但只要脑还在,他们总是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而杂牌打顺风仗的时候勇猛无比,一旦遭受挫折,再英明的将领也无力回天。